徐育三,皖西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創始人之一。原名徐先智,1909年生,霍山縣蔡鋪人(今屬金寨縣漁潭鄉)。1923年考入安慶法政學堂,1926年去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1927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育三
- 別名:原名徐先智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霍山縣蔡鋪人(今屬金寨縣漁潭鄉)
- 出生日期:1909年
- 逝世日期:1930年
- 職業: 革命者
- 畢業院校:安慶法政學堂
- 信仰:共產黨
- 主要成就:皖西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創始人之一
- 原名:徐先智
- 出生日期:1909年
- 籍貫:霍山縣蔡鋪人
人物介紹,人物生平,革命事跡,
人物介紹
原名徐先智,1909年生,霍山縣蔡鋪人(今屬金寨縣漁潭鄉)。1923年考入安慶法政學堂,1926年去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1927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徐育三回到家鄉,秘密從事建黨工作,積極從事農民運動,組織農民武裝。
人物生平
徐育三(1905~1930),又名徐先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 年)出生,家住金寨縣燕子河鄉土塘村(原屬霍山縣境),民國14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英霍(山)邊區黨支部書記、中共霍山縣委委員、安徽省農民協會籌備委員會委員。
他少年時代就富有正義感。早在國小讀書時,因校方剋扣學生生活費、無故體罰和開除學生,他曾帶頭組織學生與校方辯論,而被學校開除學籍。轉而考入安慶法政學堂。在安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教育,民國14 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秘密從事革命活動。民國15 年5 月,受黨組織派遣赴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徐育三奉命回鄉發展黨組織,開展農民運動。
民國18 年1 月,中共霍山縣委成立,徐育三當選為縣委委員,負責領導西鎮地區武裝暴動。11 月,在紅三十二師的支援下,他與共產黨員劉仁輔等率領赤衛隊舉行暴動,解放了燕子河至漫水河一帶。接著又率領西鎮游擊隊配合桃源河農民武裝起義成功。徐育三因作戰機智勇猛,被民眾讚譽為“徐老虎”,威名在人民中廣泛流傳。在西鎮和桃源河暴動的勝利鼓舞下,諸佛庵、石家河、西石門、新店河、黑石渡等農民均先後紛紛起義,使六安縣獨山至霍山縣西鎮之間,方圓百裏,連成一片蘇區。
民國19 年1 月,紅三十三師成立,徐育三被任命為一○七團團長,率部參加了攻克霍山縣城戰役,4 月12 日,攻克霍山縣城,敵自衛團長被活捉。4 月13 日,霍山縣蘇維埃政權成立,這是安徽省人民的第一個縣級革命政權。
5 月,徐育三率部參加六安西河口對敵作戰,不幸犧牲,年僅25 歲。
他少年時代就富有正義感。早在國小讀書時,因校方剋扣學生生活費、無故體罰和開除學生,他曾帶頭組織學生與校方辯論,而被學校開除學籍。轉而考入安慶法政學堂。在安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教育,民國14 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秘密從事革命活動。民國15 年5 月,受黨組織派遣赴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徐育三奉命回鄉發展黨組織,開展農民運動。
民國18 年1 月,中共霍山縣委成立,徐育三當選為縣委委員,負責領導西鎮地區武裝暴動。11 月,在紅三十二師的支援下,他與共產黨員劉仁輔等率領赤衛隊舉行暴動,解放了燕子河至漫水河一帶。接著又率領西鎮游擊隊配合桃源河農民武裝起義成功。徐育三因作戰機智勇猛,被民眾讚譽為“徐老虎”,威名在人民中廣泛流傳。在西鎮和桃源河暴動的勝利鼓舞下,諸佛庵、石家河、西石門、新店河、黑石渡等農民均先後紛紛起義,使六安縣獨山至霍山縣西鎮之間,方圓百裏,連成一片蘇區。
民國19 年1 月,紅三十三師成立,徐育三被任命為一○七團團長,率部參加了攻克霍山縣城戰役,4 月12 日,攻克霍山縣城,敵自衛團長被活捉。4 月13 日,霍山縣蘇維埃政權成立,這是安徽省人民的第一個縣級革命政權。
5 月,徐育三率部參加六安西河口對敵作戰,不幸犧牲,年僅25 歲。
革命事跡
1929年1月任中共霍山縣委委員。
1929年10月,中共鄂豫皖邊特委和六安中心縣委聯席會議決定在六安的三區、六區及霍山西鎮地區舉行一系列武裝暴動(後稱六霍起義),徐育三任西鎮暴動總指揮。11月,徐育三率領赤衛軍起義,攻占燕子河至漫水河一帶。橫掃西鎮方圓百餘里,西鎮暴動取得輝煌勝利。西鎮暴動勝利後,徐育三任西鎮游擊隊總指揮,下轄3個游擊隊,以後上升為安徽省第二游擊縱隊,徐育三任縱隊隊長。接著,他又帶領赤衛隊攻打道士沖。
1929年12月16日,徐育三又率領西鎮游擊隊馳援桃源河武裝起義,建立英山、霍山邊界革命根據地。
1930年1月,西鎮游擊隊和六安三區游擊隊在霍山流波(今屬金寨縣)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33師,徐育三任該師一0七團團長。他同33師廣大官兵一起,克英山,占霍山,收衙前,身先士卒,屢建奇勳,為紅軍指戰員作出了榜樣。5月3日,在西兩河口戰鬥中,為了援救戰友,壯烈犧牲,為皖西革命根據地的開創、鞏固和發,流盡了最後一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