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縉(1482-1548),字子容,號崦西,俗呼“徐天官”,直隸吳縣(今蘇州市吳中區西山鎮東河)人。明朝弘治十八年進士,官至吏部左侍郎,並經筵日講。因“黃精白蠟敬壽”行賄而削籍,著有《徐文敏公文集》五卷,《經筵講義》六卷。
基本介紹
- 本名:徐縉
- 別稱:徐天官
- 字號:字子容,號崦西。
- 所處時代:明朝中期
- 出生地:直隸吳縣(今蘇州吳中)
- 出生時間:1482
- 去世時間:1548
- 主要作品:《徐文敏公文集》五卷,《經筵講義》六卷
人物生平,才子佳人,才華初顯,纂修實錄,經筵講義,平步青雲,風雲驟變,終老西山,人生著述,
人物生平
才子佳人
祖徐震,父徐潮,徐縉行八,自少姿乾瑰瑋,警敏異常,生有異稟,天才出眾。幼即可日記數千言,出語驚人,聞名於鄉里。
才華初顯
弘治十一年(1498年),徐縉以留守戍籍,舉順天府鄉試。旋丁內憂。
弘治十八年三月癸卯(1505年4月21日),皇上御奉天殿,賜顧晣臣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徐縉為二甲第16名,賜進士出身。
弘治十八年三月辛亥(1505年4月29日),皇上改進士崔銑、嚴嵩、湛若水、倪宗正、陸深、翟鑾、邵天和、徐縉、張九敘、蔡潮、林文迪、安邦、叚炅、蔡天祐、胡鐸、高淓、馬卿、劉寓生、安磐、穆孔暉、李艾、王韋、趙中道、黃如金、閔楷、傅元、孫紹先、易舒誥、方獻科、張邦奇,為翰林院庶吉士讀書。命太常寺卿兼翰林院學士張元楨、翰林院學士劉機教之。
正德二年冬十月戊寅(1507年11月12日),授庶吉士崔銑、嚴嵩、湛若水、陸深、翟鑾、徐縉為翰林院編修,叚炅、穆孔暉、易舒誥、張邦奇為檢討。邵天和等為給事中,邵天和吏科,張九敘、馬卿戶科,蔡潮、高淓兵科,林文迪、胡鐸刑科。劉寓生等為監察御史,劉寓生狹西道,李艾浙江道,黃如金四川道,傅元河南道。王韋等為主事,王韋南京吏部,趙中道刑部。
纂修實錄
正德四年夏四月壬午(1509年5月9日),以纂修孝宗實錄成,賞稽考參對編修崔銑、徐縉等各銀十兩、紵絲一表里。
正德九年五月丁亥(1514年6月17日),翰林院編修徐縉充副使,參加持節冊封。
正德十一年秋七月甲午(1516年8月12日),升翰林院編修徐縉為侍讀,以九年秩滿也。
正德十二年八月戊申(1517年8月21日),掌詹事府事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李遜學,翰林院侍讀徐縉,修撰楊慎等各言。在昔人君輕舉妄動,非事而游則必有意外之悔。今皇天所付之中國在陛下,祖宗所傳之位器在陛下,兩宮之孝養在陛下,臣民之覆庇在陛下,奈之何其不重且慎也。夫以匹夫之微,適百里之外,尚且囊衣裘以禦寒暑,佩弓刀以備盜賊。陛下暴衣露蓋,曾不顧惜,此臣等之所未解也。陛下初謀此行,畿內連月大雨,及車駕至昌平,京城盡日大風楊塵,此非偶然,蓋天心仁愛陛下,欲留止其行也。人言縱不足聽,天意獨不可畏乎。周穆王窮海遠遊,致有祁招之箴。漢武帝深夜微行,致有逆旅之辱。前鑒不遠,惟聖明深念之。不報。
經筵講義
正德十六年七月壬戌(1521年8月14日),升侍讀徐縉等皆兼經筵官。
正德十六年八月壬午(1521年9月3日),左春坊左諭德顧鼎臣、翰林院侍讀徐縉,先為言官論劾,相繼乞休,俱不許。
嘉靖元年九月甲辰(1522年9月20日),翰林院侍讀徐縉,守制回籍,援講讀例,乞給驛以歸,許之。
嘉靖四年五月辛未(1525年6月3日),翰林院侍讀徐縉、編脩費采,服闋各復除原職。
嘉靖四年六月丙午(1525年7月8日),以武宗實錄成,賜纂修官侍講徐縉等,每人白金二十兩文綺二表里羅衣一襲。
嘉靖四年六月辛亥(1525年7月13日),升纂修官侍讀翟鑾、翰林院學士侍講穆孔暉、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讀徐縉、侍讀學士修撰唐皋、侍講學士侍講張壁、左春坊左諭德侍讀許成名、左春坊右諭德侍講劉朴、尹襄、張潮,俱司經局洗馬。
平步青雲
嘉靖六年六月乙丑(1527年7月17日),升翰林院侍讀學士徐縉為詹事府少詹事掌院事。
嘉靖六年九月丁亥(1527年10月7日),升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霍韜為詹事,兼翰林學士經筵纂修如故。韜上疏辭,以新命由內閣推用,而資望出徐縉之下,且言自楊榮、楊士奇、楊溥及李東陽、楊廷和,顓權植黨籠絡翰林為屬官,中書為門吏,故翰林遷擢不關吏部,而中書至有夤緣進秩,六卿及支一品俸者,臣嘗建議為翰林官遷擢去留盡屬吏部,庶不陰倚內閣為腹心,內閣大臣不陰結翰林為朋比,且欲令京官補外,以均勞逸,議未即行,躬自冒之,而又一但躐居學士徐縉之上,胡顏之厚可以居此。疏入,上以其有功典禮諭,令就職,不允辭。韜復上疏曰,臣昨奏內外官員遷轉資格吏部未見會議,奏翰林中書積弊內閣未見酌處,奏嚴禁贓吏事例都察院未見申明,奏賦稅出入會計大數戶部未見奏行,若循默取官則翰林遷擢之弊又自臣始,如前言何如天下後世詬責何?上復優,詔不允。
嘉靖六年十月癸丑(1527年11月2日),升少詹事徐縉為禮部右侍郎,經筵日講仍舊。
嘉靖七年三月己亥(1528年4月6日),改禮部右侍郎徐縉為吏部右侍郎,經筵日講如故。
嘉靖七年十月己亥(1528年10月13日),吏部左侍郎董玘、右侍郎徐縉、禮部左侍郎李時、翰林院學士顧鼎臣、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讀謝丕、翰林院侍讀學士張璧,奏乞內府書籍。上賜玘等六員各四書書傳大全一部,加賜時鼎臣丕璧各文獻通考一部。
嘉靖七年閏十月壬午(1528年11月25日),吏部右侍郎徐縉三品未滿考,援溫仁和董玘例,乞誥命,上以其講讀效勞特準與之。
嘉靖九年九月庚子(1530年10月4日),蔭吏部右侍郎徐縉子徐玄度為國子生。
嘉靖九年十二月癸亥(1530年12月26日),升吏部右侍郎徐縉為本部左侍郎,仍經筵日講。
風雲驟變
上曰:“卿憲臣之長,當秉公執法,摐固亡賴,縉亦非清介士,摐所指事雖不盡實,亦豈盡無,卿不奏法追勘,苐聽屬官,扶同回護,今又持兩端繁詞瀆奏,非大臣事君之道,況歷事諸生,數有詔使言事,今未可首罪之。摐先奏及縉辦通賄事,一一從公審勘以聞”。
給事中趙廷瑞、管懷理等,尋劾鋐反覆不忠,既收摐心,復陰為縉地,宜罷黜以戒不法。鋐亦自引避,御史徐汝圭則言,摐奸惡素不齒於鄉邦,往年營求報訃差,假官偽印,為所在官司所覺,訪捕未獲。於是法司及錦衣衛會問證成縉賄孚敬事,而摐挾私誣罔,其他私罪甚多。余福所犯亦有狀,乃具獄以罪以請。上謂縉:“法當重治,念曰講舊勞,黜為民。”以余福乾,請降三級調外任,道南為余福所使,亦調外任,摐罪始勿論俟,他事勘報以聞。
至此,吏部侍郎徐縉,因徇私舞弊,經舉發,受都察院勘問。徐縉為求解脫,把黃金放在酒罐里,外書“黃精白蠟敬壽”六字。張璁猜得用意,當眾人面敲開酒罐,立即暴露其行賄行為,由法司審問,依照犯罪事實,將其削職為民。
終老西山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子徐元成、徐立成伏闕上書,得賜葬祭,詔贈禮部尚書,諡文敏。徐縉有兩處專祠,一在蘇州城內開元寺西,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巡按御史陳瑞建造,名“徐文敏公祠”,一在東河故宅之南,現址改為金庭中心國小。
人生著述
徐縉編輯並印行《 唐五十家詩集》,一百五十九卷。採用銅活字印刷,工藝明朝正德年間實屬先進。據今人陳尚君考證,此書為銅活字本,在印刷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見《明銅活字本〈唐五十家詩集〉印行者考》,收入其論著《唐代文學叢考》。
著有《徐文敏公文集》五卷,《經筵講義》六卷。
徐縉作為詩人,留下了 “平生遊覽遍天下,游而不厭惟虎丘”的美好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