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之

徐立之

徐立之,1950年12月21日出生於中國上海,分子遺傳學家,加拿大皇家學院院士、倫敦皇家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浙江大學國際校區書院首任院長。

1953年徐立之隨父母由杭州移居香港;1972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理學學士;1974年從香港中文大學碩士畢業赴美留學,進入美國匹茲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83年進入多倫多病童醫院研究所遺傳系任教,先後擔任助理教授、教授;1989年成功斷定導致囊狀纖維症的缺陷基因,是人類遺傳學上的重要突破;1990年當選為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2002年出任香港大學第14任校長;2005年被香港市民評為“最佳大學校長”;200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5年受聘為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院長,同年出任香港科學院創院院長;2016年獲頒授大紫荊勳章,同年擔任浙江大學國際校區書院首任院長。

徐立之長期致力於遺傳學研究,在囊性纖維化致病基因的定位、分離及突變分析,以及對這種常見基因缺陷疾病的分子發病原理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立之
  • 外文名:TSUI, Lap-Chee
  • 國籍:加拿大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中國上海
  • 出生日期:1950年12月21日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
  • 主要成就:1990年當選為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
    1991年當選為倫敦皇家學會院士
    1992年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1年當選為世界創新基金會榮譽院士
    2004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5年當選為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貢獻中國,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50年,徐立之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53年隨父母由杭州移居香港,國小就讀過庇護十二學校、香港真光中學(國小部)、恩光國小以及北角國小,中學就讀於巴富街官立中學(現何文田官立中學,在中五會考時取得2A4C的良好成績。
1972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生物系理學士三級榮譽學位。
1974年,香港中文大學碩士畢業赴美留學,進入美國匹茲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生物學家Roger W Hendrix教授。
1979年,取得博士學位後進入美國田納西州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後工作。
1981年,進入加拿大多倫多病童醫院遺傳系進行博士後研究。
1982年,博士後期間被麻薩諸塞州一家生物技術公司Collaborative Research聘用,調查多倫多HSC囊性纖維化診所囊性纖維化的遺傳病因,他們一起確定了負責CF的基因攜帶染色體。
1983年,進入多倫多病童醫院研究所遺傳系任教,先後擔任科研人員(1983 - 1988)、助理教授(1988 - 2002)、囊狀纖維症講座教授(1989 - 1998)、首席遺傳學家(1996 - 2002)。
1988年,在多倫多大學分子與醫學遺傳學系擔任教職,歷任助理教授(1988 - 1990)、教授(1994 - 2002)。2000年,在紐布倫斯威克大學擔任兼職教授。
2002年9月,接替戴義安出任香港大學第14任校長(至2014年3月)。
2004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05年,被香港市民評為“最佳大學校長”。
2009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2年3月,入選加拿大醫學名人堂。
2015年1月,徐立之受聘為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院長。12月,徐立之出任香港科學院創院院長。
2016年7月,獲頒授大紫荊勳章。9月擔任浙江大學國際校區書院首任院長。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徐立之致力研究囊狀纖維症,同時積極探討其它遺傳及疾病基因,並在香港大學負責督導基因研究中心的工作。在推動國際性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研究方面,他與其他3位科學家共同創立了加拿大全國性疾病基因研究網路,並為該網路成立了酵母人工染色體核心資源庫,他還創立了加拿大醫學理事會基因組資源中心及套用基因組學研究中心。
1989年,徐立之發現了首個與囊性纖維化連鎖的DNA標記,並在人類第7號染色體長臂上找到了有關基因,並成功地將導致囊性纖維化的致病基因分離出來發現了該基因最重要的突變,該基因則被命名為囊性纖維化穿膜傳導調節蛋白(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Regulator,CFTR)基因,是人類遺傳學上的重要突破。
2003年,徐立之帶領香港大學醫學院團隊最先發現非典型肺炎SARS冠狀病毒和傳播方法,並且研製出血清快速測試法。其後更成功發現超過100種化合物,可阻止SARS冠狀病毒入侵人體細胞及在細胞內複製,達到治療效果。
2005年10月,徐立之率領香港三所大學,完成破解“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2.5%的研究工作,為發現人類疾病與致病基因之間的關係,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人才培養

徐立之針對香港學生注重學業成績,忽視語文會話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的會話能力較鄰近國家及地區差,他建議學生在高中選科時按興趣修讀學科,家長應改變急功近利的心態。對於高中學生有偏重核心科目的傾向,他希望更多大學的理學及工科院系,透過理科加分或彈性收生等措施,增學生選修理科誘因。
徐立之認為,培育人才應以學生為本,所以從課程設定上和學習方法上港大都首先考慮學生的看法,根據個人的興趣和目標進行安排。如果學生在前兩年的學習過程中轉變了興趣,還可以更改專業,給予了極高的自由度。
1983年徐立之進入多倫多病童醫院研究所遺傳系任教,培養了多名博士,並指導博士後的研究工作,其中一些學生的具體信息如下:
學習時間姓名學位類型
1983-1989
Si Lok
graduate students
1985-1987
Paul Quinlan
graduate students
1985-1988
Stefanie Zengerling
graduate students
1986-1989
Lidija Covic
graduate students
1985-1990
Daphne Goring
graduate students
1987-1995
Stephen Scherer
graduate students
1990-1994
Hong Qiang (Henry) Heng
graduate students
1991-1996
Richard Rozmahel
graduate students
1992-1996
Uta Griesenbach
graduate students
1992-1999
Michael Crackower
graduate students
1994-1998
Susan Clapoff
graduate students
1995-1997
Victor Mak
graduate students
1996-1999
Xiaobin Li
graduate students
1996-2003
David Sinasac
graduate students
1996-1997
Liuying Luo
graduate students
1999-2002
Thomas Greavette
graduate students
1999-2006
Isabel Aznarez
graduate students
2000-2004
Lily Jain
graduate students
1984-1985
Manuela Murer-Orlando
postdoctoral fellows
1984-1986
David Hogg
postdoctoral fellows
1986-1988
Ming Lu
postdoctoral fellows
1986-1990
Johanna Rommens
postdoctoral fellows
1987-1990
Bat-Sheva Kerem
postdoctoral fellows
1988-1993
Mark Dobbs
postdoctoral fellows
1989-1991
Jia-Ling Chou
postdoctoral fellows
1990-1991
Peter Kristidis
postdoctoral fellows
1990-1992
John Teem
postdoctoral fellows
1990-1996
Mireille
postdoctoral fellows
1990-1996
Ting-Chung Suen
postdoctoral fellows
1991-1993
Joseph Chien
postdoctoral fellows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86年
加拿大華人成就獎(Chinese Canadian Achievement Award)
1990年
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1991年
倫敦皇家學會院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991年
紐布倫斯威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1992年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Fellow of Academia Sinica)
1992年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1994年
聖弗朗西斯澤維爾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01年
世界創新基金會榮譽院士(Fellow of World Innovation Foundation)
2001年06月14日
約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04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Member (Foreign Associate)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SA)
2009年11月25日
倫敦國王學院榮譽博士學位
2009年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2年3月28日
加拿大醫學名人堂(歷來第二名獲獎華人)
2013年5月17日
復旦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2013年5月26日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2015年
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2015年10月
澳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社會任職

2000年至2002年,擔任人類基因組織(HUGO)的會長一職。2015年,擔任浙江省政府特聘參事。

貢獻中國

徐立之致力於推動中國的遺傳學及生物醫學研究。早在加拿大工作期間,他一直與內地科學界保持緊密聯繫及合作,曾多次到我國許多城市主持學術講座,與我國專家分享在科研上的成果及經驗,培養了大批中國研究生及年輕科技人員。1990年代以來,進一步著力推動內地和香港地區的生物醫學及基因組學研究, 他為多個內地及香港地區科研學術機構擔任了大量諮詢工作,藉此深化中國生物及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科研的發展,通過提供專業指導及經驗,協助香港和內地有關機構制定有關政策及科研開發計畫。他是許多國內遴選委員會成員,曾參與遴選優秀科學家擔任多所國內機構的負責人及領銜科學家,並協助這些機構的成立及評估,為加強發展中國的生物醫學研究作出了重要的實質性貢獻。徐立之於2002年出任香港大學第14任校長,在他帶領之下,香港大學國際聲譽不斷上升,曾被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列為全球大學第18位。近期,他帶領香港的研究組與內地的研究隊伍共同參與了國際人類基因組單倍型圖譜研究計畫。他領導的香港研究團隊負責完成了該項國際研究計畫2.5%的工作量,並已將該結果套用於多項疾病基因研究上,得到國內外學術界高度評價。

人物評價

徐立之致力於人類基因研究並作出了重大貢獻,其中以第七條染色體的分析及鑑定致病基因的研究尤其突出。在SARS暴發期間,組織協調了港大對SARS的基礎和臨床研究,促進各研究隊伍的合作,終於取得了發現SARS病毒及其中間宿主,認識SARS發病原理及建立臨床有效診斷及救治方案等一系列原創性成果,為香港和內地醫學界抗擊SARS的鬥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中國科學院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