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白侖先生原是北京建築設計院高級工程師,1971 年失明後,在學習盲文的過程中,與盲校的教師和盲孩子結下深厚友情。在康克清女士支持下創辦了《中國盲童文學》,為盲孩子提供精神食糧。1987年他從國家教委得知全國盲童入學率僅為2.7%,這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太大了。從此,他將自己後半生的精力完全投入盲童教育中,他立志要努力讓每一名失明兒童都能生活得有價值。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人物簡歷,人生歷程,人物故事,創造奇蹟,掙脫黑暗,第一本盲童刊物,第一屆盲童夏令營,第一個盲童教育計畫,“送你一把金鑰匙”,他心中只有盲孩子,所獲榮譽,主要著作,
人物簡介
徐白侖,1930年生,江蘇宜興人。1955年從南京工學院建築系畢業後,分配至北京
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抱著滿腔愛國熱情投身祖國建設事業。其父徐鑄成是全國著名報人,先後主持《大公報》、《文匯報》筆政,在抗日救亡、民主建國中,在敵偽和蔣介石政權迫害下,追求真理,仗義執言,1957年又被毛澤東欽定為右派。
徐白侖受父親株連,被打入另冊,從此成為祖國母親的棄兒,含淚沉浮於苦海之中。文革期間,被列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受寵若驚,拚命工作,終因醫療事故,雙目瀕於失明,年方41歲。
為了體現自身價值,開始棄工習文,歷盡了盲人的種種痛苦以後,終於在十年後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以後陸續發表了童話、寓言、詩歌、科幻小說達十餘萬字,作品曾被收入《當代童話選》和《近代寓言選》。
徐白侖自1996年開始,徐白侖和妻子紀玉琴從國外引進資金,邀請國際著名專家指導,先後在廣西、內蒙古全境實施“金鑰匙工程”,幫助貧困地區大面積、高質量地迅速普及視障教育,在取得成熟經驗後,又在陝西、黑龍江建立“金鑰匙工程示範區”,累計幫助了5000餘名視障兒童入學,取得了涵蓋我國西南、西北、華北、東北廣大地區的成熟經驗,被國際譽為“金鑰匙模式”。現在正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殘聯、國際克里斯多夫基金會資助下,總結經驗,出版專著,向更大範圍推廣。
徐白侖先後兩次被評為“北京市優秀黨員”,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北京市勞動獎章”、“宋慶齡 樟樹獎”、中日聯合頒發的“後藤育兒獎”,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授予徐白侖“有傑出貢獻的兒童工作者”稱號和“熱愛兒童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表彰徐白侖在教育研究和創新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於1996年在日內瓦召開的世界教育大會上,授予他“夸美紐斯獎”,成為我國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人物簡歷
1930年出生於天津
1955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建築系
1955-1971年在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任建築師
1971年因醫療事故失明
1971-1983年從事兒童文學創作
1985年任《中國盲童文學》主編
1987-2009年任“金鑰匙視障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人生歷程
今年75歲的徐白侖原是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的一名建築師。因在工作中用眼過度,他的
視網膜出現了菱形破口。1971年,41歲的他因手術失敗永遠失去了清晰的視力。“剛失明時,我煩躁得近乎狂暴。”在妻子的鼓勵和幫助下,徐白侖開始了文學創作。困難可想而知,“我從來沒有寫作經歷,只能從頭一點一點學。”徐白侖苦練文筆7年,終於發表了第一部中篇小說。就在這時,妻子卻因癌症離開了他。不過,堅強的他又一次挺過了命運的打擊。在友人的指點下,徐白侖想到了盲童們。經歷了多年痛苦的失明生活後,他能強烈地體會到千萬盲童們的無助,於是萌生了為他們做點事情的想法。徐白侖奔走各地,終於在1985年出版了我國第一份專為盲童編輯的期刊《中國盲童文學》。
同年,徐白侖得知,當時我國盲童的入學率還不到3%。他了解到,由於盲校的建校、教學經費遠遠高於普通學校,廣大貧困地區很難普及盲童教育。徐白侖逐漸有了一個構想:讓盲童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對學校現成的師資進行一體化教育方法基本培訓。1987年,這個被命名為“金鑰匙工程”的盲童教育計畫制定了出來。
近20年來,徐白侖克服種種困難,輾轉在江蘇、北京、廣西、內蒙古等地推廣這一計畫。在政府和一些基金會的幫助下,“金鑰匙”工程成績斐然:1996—1998年,廣西入學視障生2154人,視障兒童入學率達到81.8%;1999—2003年,內蒙古入學視障生1024人……1996年,徐白侖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柯美紐斯獎”,這是一項專門授予在教育研究和創新方面有傑出貢獻的專家獎項。他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人,也是唯一一位盲人。
目前,徐白侖仍堅持在一線工作,他說,“即使入學率達到了90%,剩下的10%仍然意味著有很多視障兒童不能上學。這些孩子們使我對這項事業欲罷不能!”
人物故事
創造奇蹟
1999年元旦前,年屆69歲的退休工程師徐白侖,收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李鵬委員長的夫人朱琳特意寄來的精美賀年卡,上面是朱琳的手書:“徐白侖先生:祝你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去年中秋節期間,朱琳還派秘書送給他們夫婦一盒月餅和一籃令人唇齒生香的水蜜桃。同時,他還受到過江澤民、李鵬、李瑞環等中央最高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一位無權無勢無錢的老年盲人,何以會獲得如此高規格的關懷呢?
走進徐白侖的世界,記者才明白,正是他,忍受著在事業勃發之年突然致盲的痛苦,忍受著厄境喪妻的巨大悲哀,以滿腔的赤誠和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啟動並推開了“金鑰匙盲童教育計畫”,使2100多名盲孩子相繼進入學校讀書,獲得了新生和希望。他的目標是拯救全國成千上萬的盲童乃至其他殘疾兒童,使他們走出自我封閉的家庭小環境,和健全的孩子們一起平等地參與到社會中來。因為其卓越的業績和貢獻,他成為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高獎“柯美紐斯獎”的中華第一人,也是此大獎設立後所有獲獎者中惟一的一位盲人。國際視障教育學會主席威廉·布魯海爾在考察廣西試點之後,對徐白侖信服地說:“你做了一項魔術師般的工作?”
的確,徐白侖創造了世界盲童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蹟。
掙脫黑暗
首先向他襲來的是肉體上的痛苦,到處是黑暗,無邊無際的黑暗,無處可藏的黑暗,他儼然一頭失足掉入陷阱的野獸,拚命掙扎,卻又無濟於事。他變得煩躁、狂暴,多少次在睡夢當中,他突然把上衣脫掉,恨不能把胸膛撕裂,好讓靈魂從軀體裡掙脫出去,好逃避這使人窒息、讓人瘋狂的黑暗。
經過一年時間的住院搶救,只有左眼勉強保住了0.02的微弱視力。每當他影影綽綽看見聳立的腳手架,聽見工地的嘈雜聲,他便感到一陣揪心的痛楚。徐白侖知道,以後自己再也不能把心中的智慧,變成一幢幢高大美麗的建築物了。他常常失神地站在窗前,一遍一遍撫摸自己拿慣畫筆的右手,仿佛在痛悼一個過早夭折的孩子。
徐白侖的妻子朱益陶在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工作。她溫柔賢惠,又非常嬌弱,先前總是像小鳥一樣依偎在丈夫身旁,但當丈夫遭遇不幸後,她卻陡然變得勇敢和堅強起來。她勸他:“白侖,別難過,我的眼睛就是你的眼睛?”輕輕的話語,似大海,似藍天,給他極度痛苦的心裡播下了綠的種子、生的希望。從此,朱益陶成為了家庭的頂樑柱,成了徐白侖生活中的“盲杖”。待情緒稍微穩定下來時,徐白侖想起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把一切獻給黨》兩本書,繼而想到了作者,也是書中主人公的生活原型奧斯特洛夫斯基和吳運鐸。在妻子的鼓勵幫助之下,他決心向英雄和革命前輩學習,改行從事寫作,為人們提供精神食糧。
他請人做了一塊有格子的木板,把紙插在裡面,摸著格子寫。這樣,字的行距不會錯,但常常幾個字疊在一起。但不管怎么困難,他還是日復一日地埋頭寫呀寫。小說、童話、故事,不斷地在他的筆下誕生,不斷地寄出去。然而,他本來是搞建築的,半路從文談何容易,在長達數年的時間內,他始終未能發表一篇作品。無數次投稿,無數次失敗。當妻子接到那一封封退稿信時,便悄悄地藏起來,然後自己一個人偷偷地哭。可她還是一個勁兒地鼓勵丈夫不要灰心,總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1983年,徐白侖的中篇科幻小說《午夜怪獸》發表了。接著,其他作品也相繼問世,有的還被收入了現當代作品選。這一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妻子不斷有新的論文發表,被評為副研究員;兒子考入重點中學;父親的右派問題得到了糾正。苦盡甘來,徐白侖終於露出了笑臉。然而,好景不長,妻子因多年的勞累和憂傷耗盡心血,患了晚期肺癌,倒在了她的工作崗位上。8個月後,與他相依為命的愛妻便溘然辭世了。
切膚裂骨的痛苦,魂縈夢回的思念,使他整整哭了一年。“二十七年情似海,一十三載苦相思;地久天長終成夢,夜夜泣血盼魂歸。”徐白侖迷茫、惆悵、彷徨,他又一次想到了死。
就在此時,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的黨委書記王玉璽前來探望,耐心地勸導他說:“你雖經歷了一個盲人的種種痛苦,但你並不是最苦的,那些生來就沒有見過光明的盲孩子,他們的一生會比你艱難得多,他們多需要有人去關心和幫助?你是個盲人,對他們的心理最了解,你能不能考慮今後為盲人做些什麼事?”一席溫暖的話語,頓時在徐白侖的心中激起一串漣漪。經過幾天的左思右想,他又重新振作起來,決心從自己搞兒童文學的長處入手,創辦一本盲文兒童讀物。
第一本盲童刊物
為給盲孩子辦刊,他在1984年初專程到上海盲校,學習盲文。校領導被他的精神所感動,派最優秀的老師教他。他還利用一切時間搞調查研究,掌握了盲童教育的第一手資料,並結識了文學界和出版社的一些朋友。翌年4月,他回到北京著手籌辦《中國盲童文學》雜誌。為了取得辦刊經費,徐白侖頂著烈日,冒著大雨,拄著一根拐棍,在大街上磕磕絆絆地奔走。可是,對於一個失明了14年且從未出過遠門的盲人來說,北京的大街小巷實在太陌生了。在這段時間裡,他常常因找錯了車站,看不清車牌而迷路。烈日炎炎,他怕找不到公共廁所而不敢喝水;暴雨突降,他因為看不清道路怕走到馬路中間遭遇車禍,而在暴雨中不敢邁步。他的腿經常傷痕累累,撞破過腦袋,摔掉過門牙,在軍博捷運站內還險些被擠下站台喪命。在奔波中,徐白侖不得不向人詳細訴說自己從前的不幸,一次次摳開心頭尚未癒合的傷疤。多少次,他披星戴月,早出晚歸,兩腿累得酸痛麻木,卻一無所獲,甚至遇到了別人的白眼和冷嘲熱諷,夜裡,他忍不住號啕痛哭……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1985年夏,宋慶齡基金會在吳全衡老人的推薦下率先捐款4000元,緊接著,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中國作家協會北京分會、北京建築設計院等單位,紛紛解囊相助,共籌集辦刊費2萬元。同時,當時的民政部部長崔乃夫派人專程登門看望,願作刊物的主辦單位;劉伯承元帥命兒子代筆給刊物題詞;葉聖陶、巴金、冰心等著名作家寫信或親自接見他,勉勵他並寄予厚望;全國政協副主席費孝通和夏衍主動為徐白侖集資作保人。北京大學附中、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北京印刷學院提供無償援助;經主管副市長批准,北京電話局還為他免費安裝了電話。6000多封捐款信飛落徐白侖的案頭,不少小朋友把他們的糖果錢、壓歲錢、冰棒錢一角二角、一分二分寄了來,還有的寄來一個滿滿的存錢罐。這一切,令徐白侖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1985年12月,在青年作家鄭淵潔等人的幫助下,徐白侖主持編輯的《中國盲童文學》雙月刊終於問世了?它被免費贈送給全國150餘所盲校、盲聾合校和許多省區農村的盲童閱讀,使他們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時至今日,《中國盲童文學》已經出版了77期,不僅填補了我國盲童教育的空白,而且與世界上40多個主要國家的圖書館建立了聯繫,受到了海內外盲童們的普遍歡迎。
第一屆盲童夏令營
不久之後,徐白侖又為舉辦全國第一屆盲童夏令營而奔波忙碌了。
他過去曾應邀到外地考察過。在一所城市盲校,他摸了摸盲童的書桌,抽屜里只有一本書、一支鉛筆和一塊寫字板;來到宿舍,發現每個小櫃裡只有幾件皺巴巴的衣服。城裡的盲童尚且如此,偏遠貧困的山區又該如何?他非常難過。盲童的生活太單調了,天地太狹小了。盲童的業餘生活怎么過特別是假期他們的日子該怎樣打發呢?徐白侖感到,盲童也應該有自己的一個活動營地,他們雖然失去光明,但那不羈的心靈也能編織出一個個動人的童話。只要給他們創造了美的環境,世界在他們心中盡可以去想像著色。
1986年初,北京市規劃局召開優秀黨員事跡報告會,請身殘志堅的徐白侖講話。他講了盲人的種種痛苦,他讓大家為天下的盲童們設身處地想一想,伸出熱情援助之手,給他們以溫暖和愛心。最後,他把一個優秀黨員事跡報告會變成了為盲童夏令營募捐的動員會,一場會下來,與會人員竟捐贈了7500元。同時,一些兒童刊物也紛紛向全國少年兒童發出號召:“為失明的小夥伴捐一點心意,增強他們與命運拼搏的勇氣。”一封封飽含真情和關愛的書信寄往《中國盲童文學》編輯部。到了5月份,他手頭已有了一些錢,儘管還不夠籌辦一個夏令營,但是他卻滿懷信心地向全國散發了舉辦夏令營的決定和通知。
1989年7月14日,由《中國盲童文學》雜誌社、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北京衛戍區、全國少工委等6個單位共同主辦的全國第一屆盲童夏令營開始了。29個省、市、自治區,9個民族的58名盲童代表在北京歡聚一堂。燦爛的驕陽,灑在盲童的身上和臉上,他們身穿綠色的營服,含著笑,掛著淚,前往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南海,暢遊圓明園、長城和密雲國際遊樂場。一位江西農村來的盲孩子,在公園裡遊覽時,手捧著一枝紅艷艷的月季花,摸了很久很久;花是那么芳香可人,他嗅得如醉如痴,直到別人伸手來拉,他才醒悟過來,戀戀不捨地離開了。
第一個盲童教育計畫
隨著工作的深入,各地的民眾來信越來越多。這一天,徐白侖收到了一封發自山東聊城的
信,寫信人是一位名叫高爽的中學生。她說,她有一個從小失明的弟弟,從懂事那天起,就盼望能同別的小朋友們一樣去上學。他還整天磨著媽媽為他縫製了小書包。每當他聽到學校里傳來琅琅的讀書聲,他那顆童心便充滿了希望。有一天,家裡沒有人,他就自己背上小書包,循著讀書聲的方向走去,因雙眼看不見,不幸跌到池塘里淹死了。當人們將他撈起時,那雙小手還緊緊地攥著他心愛的小書包……高爽還隨信夾寄了自己積攢的一元錢,懇求“尊敬的徐爺爺”幫幫千萬個像她小弟弟一樣的普通盲童,給他們上學讀書的機會。這字字血淚,聲聲呼喊,使徐白侖再一次震驚了。他輾轉反側,夜不能眠。第二天上午,便走訪了國家教委特教處。從那裡他了解到,雖然解放已經30多年了,而我國的盲校在校生實際只有1000多人,加上各地盲聾啞合校的盲生在內,盲童入學率僅占盲童總數的3%。這就意味著,至少有幾十萬的盲童至今還被關在校門以外。對於盲童來說,讀書,是關係到他們生死存亡的大問題。明眼人沒有文化知識,尚可勞動,起碼生活能夠自理;而關在屋子裡長大的盲人,無一技之長,他們今後的生活將不堪構想。事實上,有的盲童夭折了,有的走上了人生的絕路,悲劇重複地演了不知多少次。假如讓盲人通過上學掌握一些職業技能,比如按摩、演出,他們就能成為有用之人。為盲童辦教育,是在救人啊?
在中國殘聯、國家教委、北京建築設計院等單位領導的支持資助下,徐白侖決定親自去“上山下鄉”,了解一下廣大盲童們的現狀。他拖著不便的身軀,靠著一根盲杖的指引,從東北到西南橫跨整箇中國,接觸到了城市鄉村的各種處境的盲童。這個時候,徐白侖才知道,這些盲童特別是農村的盲童們,他們的生活狀況比自己原來的最低估計還要悲慘許多。
他將己比人,越想越激動。舉辦幾次夏令營和幾次智力競賽的時間太短,參加的盲童也有限,無法解決讓每一個盲孩子都走出去,重塑自我的目標。關鍵的是,要發動和藉助全社會的力量,制定一個長期的、完備的、適合於我國國情的盲童普及教育計畫,並且全面付諸實施,才能真正地拯救他們?
回京後不久,他從內部資料上了解到國際上的“一體化”教育模式,令他茅塞頓開。“一體化”教育模式又稱“全納教學法”,即讓各類殘疾的兒童直接進入普通學校,與健全孩子們一起學習。在已開發國家,一個普通學校如果有數個盲童,就要建立資源教室,同時要配備受過一兩年特教培訓的教師;如果盲童分散在不同學校,則配備巡迴教師輪流到各校對盲童進行定期指導。不過,中國的盲童大部分都在邊遠地區,且越是貧窮閉塞的地方盲童以及其他殘疾孩子就越多。在這些地方,學校的教師主要是由民辦教師擔任的,他們中有許多人自己的學歷不過是國中,同時還承擔著繁重的田間勞動和家務。由此看來,原樣照搬國外這一先進的盲教框架是不行的。最後,徐白侖殫精竭慮,制定出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一體化教育”試驗計畫。
1987年,徐白侖將盲童教育計畫,連同與別人合編的一套系列盲人讀物,一同送給康克清審讀。康克清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且親筆題寫了書名:“送你一把金鑰匙。”為了表達對康克清的崇敬,徐白侖便把這套教育計畫定名為“金鑰匙盲童教育計畫”,後又轉化為“金鑰匙工程”。他還以《中國盲童文學》編輯部為基礎,建立了金鑰匙視障教育研究中心。
“金鑰匙工程”主要包括兩個內容:一是通過組織安排師資培訓等一系列措施,使盲童能夠就近進入普通國小,用與普通課本同樣內容的盲文課本,與健全兒童們同班學習;二是通過人道主義的廣泛宣傳,使過去備受冷落、歧視的盲童都能成為全社會關懷愛護的對象,提高他們的生存和生活質量。該工程計畫用10年的時間,幫助廣西、內蒙、貴州、雲南、甘肅、新疆、寧夏、青海、西藏等9箇中西部省區,在2萬盲童中全面普及視障教育。
“送你一把金鑰匙”
為了使盲童教育計畫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徐白侖想首先在一二個縣的範圍內進行試驗。
這天,他風塵僕僕地趕到太原,去拜見他父親的老友,參加過“五四”運動、時任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馮素陶老人。在老人的全力幫助和協調下,在山西省委宣傳部和省教委的支持下,試驗終於在襄垣、長治兩個縣正式推開了。
在太行山的深處,徐白侖和縣教育局的幾位幹部艱難地行進在崎嶇山道上。他們是去完成工作中的第一件事,把流散在鄉間的盲孩子找出來,送他們去讀書。途中,在一次問路時,徐白侖偶然聽說了附近村里一個綽號“小白毛女”的盲童的事。這位農家姑娘本名崔小英,她曾經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有著美好的理想——長大當一名醫生,因為她的爸爸生病臥床已整整7個年頭了。爸爸的病使家中一貧如洗。在讀國小三年級時,當礦工的哥哥又不幸因事故砸斷了腿,不能再下田勞動,沉重的家務逼得小英退學了。她要餵豬,要伺候爸爸和哥哥。上學的希望化為泡影,她餵的豬不久也死了,在焦急和恐懼之中,小英的眼睛漸漸失明了。想治,又沒錢。小英是個天性好強的姑娘,當她在漆黑而漫長的黑暗中聽到同伴們的歌聲、笑聲,聽到父母的嘆息聲,便想到了死。嚇得媽媽藏起了剪刀、繩子和農藥,天天守著她不敢出門。一天又一天的煎熬,竟使年僅12歲的崔小英變得白髮蒼蒼?見到她的時候,徐白侖撫摸著女孩散亂的頭髮,握住她枯瘦冰涼的小手,淚水從凹陷的眼睛裡嘩嘩地淌了下來。安慰道:“別急,孩子,我會送你上學的。一定!”
在徐白侖和省教委工作人員幫助下,崔小英重新背起了書包,並且年年都是三好生。她感到自己的心上似乎又長了一雙明亮的眼睛。是徐白侖用他的心,讓崔小英“看”到了人間的精彩——無數真情的手,永遠牽著她的手往前走。十多年過去了,崔小英已成為一名自食其力的按摩師,也重新長出了一頭像瀑布般秀美的黑髮。
襄垣、長治兩縣的試點證明,盲童隨班就讀是可行的。他們雖雙目失明,但與溫暖的大集體在一起,心裡一下子就亮堂起來,學習上一般都能跟上進度。而且,每個盲童的書籍文具用品不超過50元,由社會募集;每名輔導教師的津貼,每年不超過百元,基本由村里支付。這樣從人力、財力方面都採取了化整為零的辦法。照這么辦,一個省,利用三五年時間,總投資10萬多元,即可使盲童入學率達到90%以上。
1996年5月,徐白侖在廣西省教委、廣西省殘聯的協助下,在廣西全省開始了“金鑰匙工程”的中期試驗。
三年來,“金鑰匙工程”在廣西取得了可喜成績和良好的社會效果。據統計,1998年視障兒童入學率由1995年的14.8%提高到81.8%,聽障兒童的入學率由17.3%提高到63.8%,智殘兒童的入學率由49%提高到79%;盲童入學總數已達2100多名。為使工程的管理走向規範化和制度化,許多地、市、縣建立了由主管文教的副縣長任主要負責人的工程領導小組,先後共培訓管理幹部和輔導教師2364人次。盲童在學校里普遍受到尊重和關心,有了文化,懂得了禮儀,身心面貌得到極大改觀。不少地方反映盲童在入學前後判若兩人。許多盲生在校內還學會了廣播操、跳繩、拍皮球甚至寫詩和寫信,在家裡學會了洗衣、做飯、編竹籠、餵雞等家務。還有不少隨班就讀的大齡盲生提前學完國小課程,到南寧盲聾啞學院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很快掌握了一技之長,成為了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很多醫院、診所、美容院、健身房等單位的老闆,還未等他們畢業,便紛紛到學院去“搶”。現在不是老闆挑他們,而是他們挑老闆。一些貧困地區的學校,校方還敢放心借錢給盲生,待他們就業後再還,一般都有償還能力。
1996年12月,徐白侖在由助手而成為他妻子的紀玉琴的陪同下,與廣西教委的幹部一道下鄉對“金鑰匙工程”進行第二期評估。19日上午,他們來到了忻城縣鳳山國小,考察一個12歲的名叫戚勝懷的盲生和他的輔導老師。小勝懷原名戚森,上學後父母給他改了名。他學習一直非常努力,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優等,雖然才讀了不到一學期,已經可以比較熟練地摸認盲文了。
進行完學業評估,還要進行盲童的心理評估。評估小組問小勝懷:“你為什麼改名?”孩子大聲說:“爸爸說,是為了表達對共產黨的不勝懷念。有了共產黨,有了金鑰匙工程,我才能進學校讀書。”“你過去想上學嗎?”“特別想上學。”“你上學高興嗎?”“我非常非常高興。”“你用什麼來報答共產黨、報答金鑰匙工程?”“我要好好學習。”“還用什麼?”“我不懂……”孩子的聲音低了下來。他好像在諦聽。突然他把臉轉向了徐白侖:“我很想為徐爺爺唱一首歌。”掌聲響起。小勝懷卻因為激動而未唱出來,稍頃,他揚起臉:“我有一支自己做的笛子,我給徐爺爺吹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吧。”
孩子吹起了笛子。從用在貧瘠的大山中生長的、雖粗陋卻頑強的毛竹做成的笛管里發出的旋律,如泣、如訴,飽含深情,洋溢希望。笛聲讓所有在場的人都心潮澎湃?
1998年6月,徐白侖夫婦赴歐洲旅行募捐,訪問了德、英、法、荷四個國家,爭取到了國際著名的達克來特基金會、海德希姆基金會、柯里斯多夫基金會和德國基督教發展中心的巨額援款承諾。9月,上述四基金會與視障教育研究中心和內蒙古自治區教委簽署了援助內蒙古完成2240名盲童隨班就讀計畫的協定。“金鑰匙工程”又在內蒙古自治區全面鋪開。
他心中只有盲孩子
28年前,他走進黑暗,28年中他用自己的靈魂為盲童升起一輪明亮的太陽。而如今,為讓更多的盲童接受教育,年已古稀且兩次經歷腦血栓的徐白侖,仍在忘我地操勞。
他從來沒有節假日,忙起來就是夜以繼日地乾。寫報告、寫申請、擬計畫等等,儘量不要別人幫助做,僅靠那0.02視力的左眼自己去完成。生活上不講究,也不追求,中午吃個便當足矣。他的家離金鑰匙視障教育研究中心辦公室有十幾公里遠,實在有急事,也捨不得打“夏利”,頂多打上個“面的”。過生日、節假日,親友們送來的禮物,大部分換個包裝又轉送到國外朋友那裡,千方百計地節約辦公經費。到國外籌款或開會,往往在朋友家連吃帶住,或者住在慈善機構設在教堂內的免費客房;外出回不來在外邊就餐時,也只要兩塊麵包一碗湯,填飽肚子而已。徐白侖以個人無私的品德、崇高的工作目標、快捷的工作效率和較為理想的工作成績,在與國際特教組織、慈善機構進行聯繫方面,贏得了其他人無法替代的良好信譽。1992年,他還率三人代表團到泰國出席了國際視障教育學會第九屆代表大會,會見了該會主席布魯海爾和副主席堪培爾,恢復了中國的席位;不久,他又組建中國分會,並出任國際視障教育學會中國分會第一任會長。他的足跡走遍了亞、歐、澳、美、拉美的十多個國家及港台地區,先後邀請30餘名海外專家前來講學。從而,把國際與國內盲教事業聯繫起來,大大促進了中國盲童普及教育領域的進步。
1996年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著名基金會CBM的代表來廣西考察。1997年,國際視障教育學會主席和一些著名專家來廣西進一步考察。他們對廣西“金鑰匙工程”的發展速度、教學質量予以很高評價,認為其取得的經驗值得世界上每個開發中國家借鑑。
1996年10月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徐白侖頒發了教育最高獎“柯美紐斯獎”;1998年,該組織機關刊物《全民教育2000年》用整版篇幅介紹了中國“金鑰匙工程”詳情;1999年1月,在另一本稱為《全納學校之聲》的書籍中,中國廣西試點入選,成為國際教科文組織在全球範圍內遴選推薦介紹的13個國家教育經驗之一。他得到的榮譽還有: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授予的“有傑出貢獻的少兒工作者”稱號;中殘聯評選的“自強模範”;宋慶齡基金會授予的“樟樹獎”;北京市委兩次授予的“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榮獲首都勞動獎章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徐白侖珍視這些榮譽,但更珍視在他從事造福盲童的事業中,方方面面的人們給予他的支持和幫助。對於這些,他談了很多很多……
徐白侖在日記中寫道:“我本平凡,拘謹而軟弱,是黨把我引向無私和無畏。我已沉淪,憂傷而絕望,是黨把我引向生命的輝煌。我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願化成一片烈焰,在有生之年燃起盲童心頭的希望和光明?”
所獲榮譽
1986年 評為北京市優秀黨員
1987年 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北京市勞動獎章
1988年 獲北京市勞動獎章
1991年 被中殘聯、人事部授予“自強模範稱號”,第二次被評為北京市優秀黨員
1992年 被國務院授予“有傑出貢獻的少兒工作者”稱號,授予“熱愛兒童獎”
1994年 授予“宋慶齡樟樹獎”
1996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柯美紐斯獎”,以表彰在教育研究和創新方面的傑出成就
2000年 獲中國聯合頒發的“內藤國際育兒獎”
主要著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全納視為一種進程。它是一種尋求更好的方式以應對多樣性的連續進程。全納的核心是學習如何欣賞不同,如何從差異中學習。 全納也涉及對學習障礙的鑑定和清除,包括對可能阻止兒童與其夥伴平等參與的身體、社會、教育和文化等因素的鑑定,以及對阻止全納的法律和體制因素的鑑定。 全納涉及所有兒童平等、參與和共享教育的權利。許多人對盲或視殘兒童接受全納教育表示懷疑,並認為這是不可能的。我們經常被要求提供好的實例以證明其可能。 |
題名/作者: 金鑰匙視障教育運作手冊/徐白侖編
ISBN號: 7508048857
出版發行項: 北京-華夏出版社
預出版日期: 2008.09
載體信息: 290頁 16開 48
中圖圖書分類法類號: G761-62
附註項: 本書列舉了視障兒童同班就讀工作中最常用的各種工具,包括診斷、篩查用工具,教育、教學評估工具,各種教育行政管理用的表格,以及已開展視障兒童同班就讀工作地區的經驗總結等,內容淺顯易懂,可操作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