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畈遺址

徐畈遺址

徐畈遺址位於光山縣城西南約25公里的南向店鄉何畈村西南部徐畈自然村,處於何畈的上河鄉、新村、汪圍孜三個自然村之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畈遺址
  • 所在地:光山縣城西南約25公里
  • 遺址類型:河曲高台地
  • 面積:200000 m
  • 東西寬:約400米
簡介,地層,文物,

簡介

遺址為一河曲高台地,南北長約500米,東西鞏厚戒雄寬約400米,面積20萬平方米。緊靠遺址東部的青龍河(淮河支流)由南向北流過,遺址中部有一寬約10米的小溪(現已乾涸)南北穿過,將遺址一分為二,後折東流坑滲充入青龍河。

地層

徐畈遺址自1979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後,省、地、縣先後幾次進行了調查,從遺址中斷壁上看,自上而下為耕土、灰土、深灰土、紅燒土黃褐土,層次清晰,土質疏鬆。文化層主要分布在徐畈膠紙戰自然村西,層厚1——2米。

文物

徐畈遺址內含豐富,雖未經正式發掘,僅在調查時從斷壁剖面上看,有不規則贈懂希形灰坑,直徑約3米,深2米,底部不整,內填灰色腐植質土,遺物有砂質紅陶及泥質灰陶殘片。同時地面暴露的石器、陶片、鼎腿、鬲足等比比皆是,調查時在地表揀選了部分標本。其中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以砂質灰陶和泥質紅陶較多,紅陶比例較大,砂質紅陶與泥質灰陶糠遙船次之,泥質黑陶很少。能看出器形的有:鼎、等。鼎足有鴨嘴形和側足,壺、豆為圈足,器表除素麵磨光外,紋飾有籃紋繩紋方格紋、刻劃紋等,製法大多為手制。生產工具中主要是石器,有石斧、石奔石鐮、石鑿,還有打制的石料。石器以磨製為主,也有打制的,有的通體磨光或刃部磨光,使用痕跡明顯。
通過對徐畈遺址的調查,從採集的標與紋飾分析,該遺址屬於屈家嶺文化類型,並有“湖北屈紙驗家嶺文化”與“河南龍山文化”融合跡象,但某些器物又具有仰韶文化的特徵,還包含有先商、商和西周的文化遺存,具有明顯的淮河流域的地方特色。如果對遺址進行發掘,將對於研究豫南地區、黃河、淮河、長江流域之間的原始文化面貌具有一定的墊殼戰頸價值。
徐畈遺址於1980年1月由光山縣革命委員會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11月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由光山縣文管會對其劃定了保護範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