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涸

乾涸

乾涸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gān hé。指河流、池塘等乾枯無水。語出《晉書·范汪傳》:“玄冬之月,沔漢乾涸,皆當魚貫而行,排推而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乾涸
  • 外文名:dry 
  • 拼音:gān hé
  • 注音:gān hé
  • 釋義:指夏季的淺塘乾涸現象
基本資料,基本解釋,引證解釋,

基本資料

詞目:乾涸
拼音:gān hé
注音:ㄍㄢ ㄏㄜˊ
近義詞:乾枯枯槁枯窘枯竭貧乏窮乏、乾燥
反義詞:濕潤潤濕飽滿

基本解釋

1、[run dry;dry up] 河流、池塘等乾枯無水。河流乾涸。
較深的北部,數百年後也可能幹涸。——《死海不死》
2、[dry] 沒有水的。夏季的淺塘乾涸現象。

引證解釋

指水量枯盡,多用於河道、池塘。
晉書·范汪傳》:“玄冬之月, 沔漢 乾涸,皆當魚貫而行排推而進。” 明 田藝衡 《留青日札·江枯》:“ 嘉靖 丁未,自夏至冬 浙江 潮汐不至,水源乾涸,中流可泳而渡。”“羅布泊乾涸之後,周邊生態環境馬上發生變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沈從文 《新湘行記》:“我站在乾涸的石灘間,遠望來處一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