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富:學務精習——黃侃讀書法略談是一本書籍,作者,徐有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有富:學務精習——黃侃讀書法略談
- 作者:徐有富
- 關鍵字:黃侃
- 人物介紹:近現代著名學者
筆記版
一、得錢隨分付書坊
1931年仲夏章太炎給黃侃寫了一副對聯:“遇飲無人徼酒戶,得錢隨分付書坊。”並且在題識中解釋道:“偶翻近人詩,得此句,書之。擾擾中無有稱此者,唯季剛有此風味,因寄貽焉。”
“買書備種類供所尋者,上也;於所專討書多致精本供校勘,亦不得已也。但求舊刊侈收藏之富,求秘本以獨見驕人,甚至但借人書,不以書借人,如黃丕烈,與山西富人積財不用、鎔金成山者無異矣。陸心源書埒四庫,盡歸海夷,楊守敬多致秘本書,終歸豪室,亦何為哉!吾輩但祈能見人間常見書,能搜專門書籍己所致力者,斯亦可矣。”——《日記10.20/28》
凡用得到的書,他都力求完備。
“我現買書甚多,而唐以前要籍尚有未備,以致乞丐於徐恕之倫,可恨!可恨!”——《信29年給女兒念容》
“藏書過多,費數年心力,始將有用書籍,漸次搜羅,略號完備。”——《日記02.01/32》
惜書如命
“整理書籍,以金石書別置一室。查得《古書叢刊》第二函不見,殆焯所取。此兒取書,從不見告,可恨可恨!書一條黏之書架上,曰:‘血汗換來,衣食減去。買此陳編……晝夜於斯,妻孥怨怒。不借而偷,理不可恕’。”——《日記09.25/29》
“《四部叢刊》……自戊辰(1928)夏,節縮日用必需之資,以四百三十元決意買之,首尾四年,乃獲全部,欣喜不已,夜以名酒慶之。戊辰買書從此起,約用三千三百元;己巳(1929)用兩千元有奇,庚午(1930)用兩千元有奇。三年來,買書幾斥去八千元矣。”——《日記03.05/31》
二、從目錄學入手
“蒐集正史參考書目略備,遂治全史。行可來,以正史參考書目尚有未備,取去代為補苴。”——《日記02.15/25》
“閱《銷毀抽毀書目》《禁書總目》《違礙書目》《奏繳咨禁書目》訖。去年費五旬之力,將《四庫提要》《四庫簡明目錄》《四庫未收書提要》三種書點完,不若今夕翻此冊之快也。”——《日記01.04/25》
“架上書整理訖,耀先為編目,甚便檢尋。”——《日記07.30/28》
“午後料檢藏書目錄,竟日遂停他課。”——《日記10.05/28》
“試編《四庫書目書名作者通檢》,至《提要》二卷之半。”——《日記10.31/28》
“當時社會上盛行梁任公、胡適之開列的《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先生認為泛濫不切實際,沒有揭示出重點,故提出二十五書以糾正此偏向。”——徐復
三、治學有定程
“今歲所擬為之事,略記於左。屬於學業者:一、著手為《經典集音長編》;二、賡前治《說文》;三、翻史籍,輯《文章志》;四、繕錄文、詩稿。”——《日記01.01/22》
“竟日覽雜書送日,可惜。”——《日記02.03.21》“比日事冗心煩,讀書陵(零)亂無序,亦無心得,當切戒之。”——《日記08.05/28》
“點《唐書》百六十三。餘課悉荒,連日無故缺課,意殊恨之。”——《日記09.07/28》
“今年買書甚多,而讀書甚少。所可粗慰心者,校《經典釋文》一過;讀《全上古文》《全漢文》《全後漢文》《全三國文》盡,加點;寫《論語》《孝經》《爾雅》一通;讀《新唐書》傳一過;鈔唐詩三本,此功程之可計者也。其餘零星瑣碎,不成條理矣。作詩百餘首,略有吟詠之樂耳。”——《日記02.09/29》
“治學有定程,未嘗以人事、疾病改恆度。”——潘重規《季剛公傳》
“其為學,嚴定日程,貫徹條理。所治經、史、國小諸書,皆反覆數十過,精博孰習,能舉其篇葉行數,十九無差忒者。”——汪東《蘄春黃君墓表》
“我從先生學習時,平時觀察先生治學,知道先生讀孫詒讓《周禮正義》時,按日程功,總共費了一百八十天方始讀完。先生採用的是湖北楚學會排印本,讀完之後,先生寫了‘ 讀經已恨二毛衰’的絕句一首。”——殷孟倫
四、博覽與精讀相結合
精讀
“下午端坐書室,閱《周禮》至夜,竟《夏官》序官。”——《日記12.31/28》
“余觀書之捷,不讓先師劉君。平生手加點識書,如《文選》蓋已十過,《漢書》亦三過。註疏圈識,丹黃燦然。《新唐書》先讀,後以朱點,復以墨點, 亦是三過。《說文》《爾雅》《廣韻》三書,殆不能計徧數。而記憶絕艱,每尋一事,非細檢不輒用。”——《日記06.20/28》
“鈔《古詩存目錄》,校《經典釋文》,點全上古至隋文、《全唐詩》。”——《日記08.19/28》
博覽
“臥閱《大乘起信論》”、
“臥翻太白七古”、
“臥閱《漢書》武帝以後諸人傳”、
“臥閱《閱微草堂筆記》”、
“身發熱,遂臥閱《絕妙好詞續鈔》”
“翻群書於目錄金石者”,“讀《河嶽英靈集》”《戊辰日記》附九為《瀏覽》如《王闓運日記》、《書林清話》、《太平廣記》、《語石序》、《宋詩鈔補》、遺山七律七絕、《畫中人傳奇》等。
五、好學深思,心知其意
認真、思考、總結
“先生經常講到的‘好學深思,心知其意’(語出《史記》)和‘多聞闕疑,慎言其餘’(語出《論語》),確實是治學的金石良言,為我定了一個航標,使我終身獲益不淺。”——殷孟倫《憶量守師》
將自己認為有用的資料抄下來。黃侃日常功課中有一項是抄書。
將自己的讀書心得批在書眉或寫在日記中。
“為學務精習,誦四史及群經義疏皆十餘周,有所得輒箋識其端。”——章太炎《黃季剛墓志銘》
“其所創穫,多筆之書眉,或載之日記。故雖不幸早逝,著書未成,而遺說故在,班班可考。”——程千帆《日記.後記》
“他雖然祗活了半個世紀,卻在我國兩千多年的經學、國小、文學和史學豐富而紛雜的遺產面前,毫不困惑,努力地梳理它們的脈絡,潛心地發掘它們的精華,深入地探討它們的規律,細心地恢復它們的本來面貌。”——陸宗達《日記.序》
“大抵名物制度,宜抽繹其例,排比其文,或圖之,或表之,雖有舊圖舊錶,仍宜自作。”——《信01.27/29給陸宗達》
(談魏晉學術新變的四個特點)“自魏氏以來,訓釋儒言,頗變漢代經師拘守家法之習,一也;參以玄言,二也;受浮屠之漸染,三也;自下新義,四也。故經說紛紜,極於宋、明,而實濫觴於魏、晉。”——《漢唐玄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