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徐操 (1899—1961)字燕孫,我國著名的人物畫家。河北深縣徐家灣人,生於北京。畫藝嫻熟,弟子眾多,主要擅長畫人物故事、古裝仕女,工筆、寫意、白描、重彩,樣樣精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操
- 別名:霜紅樓主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899年
- 逝世日期:1961年11月4日
- 職業:畫家
- 代表作品: 《兵車行》,《麗人行》
生平簡介,畫風特點,代表作品,
生平簡介
徐操 (1899—1961)字燕孫,別號霜紅樓主,又號霜紅龕主、中秋生。齋號霜紅樓、寒水堂、歸燕樓等。原名存昭,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1899年)農曆八月十五日(公曆9月20日)生於北京。祖籍河北深縣徐家灣,但自其曾祖無相來京經營供御綢緞已歷四世。
兩歲喪母,由祖母慶氏(滿族)撫養,7歲至15歲在家館中先後從3位塾師讀書,打下了深厚的舊學根底。15歲時,考入了求實中學,畢業前後,一次他看京劇《戰宛城》,聯繫曹操的雄才大略由衷欽佩,為了自我激勵,乃改名徐操。 自幼痴迷書畫,初隨民間畫師學習。漸長,拜宮廷畫家管念慈為師。後又追隨俞明(滌煩)學畫。
1920年,“中國畫學研究會”成立,徐操作為首批會員入會,遂成為研究會核心成員。但徐操似乎無意以此“雕蟲小技”聞世,故在總統府庶務司任職的次年,即入中央政法專門律本科攻讀,兩年後(1922年),徐世昌下野,徐操亦隨之去職,繼續在政法專門學校學習。
從民國一十三年(1924年)至民國一十五年(1926年),徐操畫藝日進,已有作品參加兩屆“中日繪畫聯展”,成為中國畫學研究會的評議,並開始鬻畫。1926年,與金北樓之子金潛另立“湖社”,日常除參加畫展及畫學研究外,還在《藝林旬刊》、《湖社月刊》等刊物上發表畫作和創作《三國演義》等故事插圖,遂逐漸成為京城家喻戶曉的畫壇名流。
然而,徐操投筆從戎施展抱負的雄心未已,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應同鄉友人田韻卿(寶鑾)之約,充天津警備司第一師師部書記員,但不足二月即行去職。他有感於中原逐鹿的險惡和生計之需,在30年代之初,走上了畢生以畫為業的人生旅程。
20世紀30年代,被聘為北平國立藝專、京華美專教授,吳光宇、劉凌滄、王叔暉、潘絜茲等皆為其得意門生。但不久便辭去教職,以賣畫課徒為生,成為20世紀三四十年代影響畫壇的傳統派職業畫家。1935年張大千來北京,與徐燕孫互不服氣,於非闇推波助浪,鬧了一場筆墨官司。
新中國成立後,積極投入政府提倡的連環畫創作。1953年,被選為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畫組副組長,1954年兼任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選為北京文聯理事。1956年參與籌備創建中國畫院工作,1957年畫院成立被任命為副院長,並擔任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此間,他組織並參與《和平頌》,《長江圖卷》等歷史性的美術創作,並創作出大量的連環畫作品,如《三打祝家莊》、《火燒赤壁》等。
1957年被錯劃成右派,從此幾乎終止藝術創作,所繪連環畫《屈原》亦未能出版,1961年11月4日病故,葬於北京立水橋第二公墓。
畫風特點
他的作品從畫法上可分為工細和比較寫意兩種風格。工細者有如春蠶吐絲,寫意者寥寥數筆,有如風卷層浪。既有表情誇張,填色濃重,趣味近俗之作,又有白描或施淡色,趣味近雅的作品。徐操作畫從不打稿子,畫面構圖布置、人物配置及各種配景,均成竹在胸,然而畫面卻非常嚴謹,說明其傳統畫功很是深厚。徐畫的不足,是形象與畫法過分熟練和程式化,有較重的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