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偉(著名建築師和民營建築設計事務所領導人)

徐建偉(著名建築師和民營建築設計事務所領導人)

徐建偉,江西撫州人,1963年出生。國內最早留學歸國建築師之一,著名建築師和民營建築設計事務所領導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建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
個人履歷,主要經歷,任職經歷,人物評價,榮譽獎項,主要作品,建築,論文,

個人履歷

主要經歷

1981——1985,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工學學士。1981年,考入國內最好的建築院校之一——上海同濟大學。在同濟大學學習期間,曾獲得多項榮譽。1985年,入職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院任建築師。工作期間,因其學習、工作表現優秀,於1993年公派到比利時魯汶大學深造,取得研究生學歷。
1985——1992,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院建築師。1991年,獲院中青年論文競賽一等獎;1988年,獲院龍年建築畫展一等獎;1989年,獲院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1989年,金昌汽車站設計競賽二等獎。
1993年,因其出色的工作表現和優異的考試成績,被公派到比利時學習。
1993——1995,比利時LEUVEN大學建築學碩士,並在比利時魯汶ARCHIYONG私人建築事務所任助理建築師。1995年,學成的徐建偉回到國內,繼續建築師生涯。
1996-至今 北京東方華太建築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核心領導人。1996年,與幾個領導人創立北京東方華太建築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不久,成為公司第二代核心領導人。

任職經歷

北京東方華太建築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比利時LEUVEN大學建築學碩士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住宅產業商會 理事

人物評價

作為華太設計的繼承和發揚光大者,徐建偉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設計實踐以及獨到的領導力。是北京東方華太設計團隊中不可替代的核心領軍人物。在公司發展歷程中,崇尚“質量”當先、“穩健”發展。並以其“一身正氣”的個人魅力帶領著公司向“規範化、規模化”發展。
在建築設計理念上,有著國際視野的徐建偉崇尚“建築要體現時代精神”。因為他覺得:建築是傳承歷史和文化的最好載體,通過這樣的載體,後來者才能真正了解前人的生活狀態。建築除了要滿足人的居住或辦公需求外,它更應該是一件藝術品。而對於建築師而言,一定要用自己的智慧來為城市營造更多的藝術品,而不是建築垃圾。
在這樣的理念之下,徐建偉領導的華太設計也體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力爭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具有“時代性”的優質建築。建外SOHO獲北京市第十二屆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上海雲間水莊獲建設部人居經典綜合大獎, “板樓”方案獲北京市住宅設計競賽優秀設計獎等一系列獎項的獲得也是對徐建偉及華太設計的最好表彰。

榮譽獎項

在徐建偉的學習、工作期間內,曾獲得多項榮譽獎項。如他設計的“人民大學研究生樓”獲得一九八九年年度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徐建偉撰寫的《空間加減及其混合交換》論文曾獲中青年學術論文一等獎。“海口市台灣賓館”獲作品評選一等獎。
2004年,獲得北京市總工會頒發的“經濟技術創新標兵”榮譽
2005年,獲得《DI設計新潮》頒發的2004-2005年度最佳建築師榮譽。

主要作品

建築

寫字樓
北京建外SOHOⅠ-Ⅲ,獲北京市第十二屆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
中國國際科技會展中心,獲北京市第十二屆優秀工程設計三等獎
杭州集美大廈
北京MAX空港科技企業大廈
商業
南京歐風商業街
北京美羅城商業廣場
北京金鑼灣商業中心
北京愛家商業中心
北京機電產品交易中心
邵東九億商業街
公共建築
北京汽車產業基地改造
廣州香雪製藥廠
北京大羊坊收費站
華北高速監控中心
大連金州火車站
文化科技
中國太湖文化論壇會議中心
西安歐亞論壇會議中心
中國科學院青島能源研究院
南昌科技創業大廈
別墅
唐山遷安怡景嘉園,獲2005住宅建築風格創作設計優秀獎
上海雲間水莊,獲建設部人居經典綜合大獎
北京塞班假日花苑
鎮江英皇商務別墅
杭州七里鄉溪別墅
千島湖秋水別墅
公寓
北京華展國際公寓,獲北京市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
銀川民生城市花園,獲2005年度精瑞住宅住區規劃設計優秀獎
呼和浩特新希望家園,獲2006年度精瑞住宅住區規劃設計優秀獎,
呼和浩特新希望家園,獲2006年度C&US,China展覽會的中國建築文化傳承獎之金斗拱獎。
杭州集美岸上藍山公寓
鄭州海上香頌住宅小區

論文

“空間加減及其混合變換”被編入1991年《優秀論文集》
“Urban Development and Danwei”1995年碩士論文
“建築形體與設計創意”發表於2003年第9期《建築創作》
“過渡建築”發表於2003年第9期《建築創作》
“簡約建築的人性化” 發表於2004年第4期《建築學報》
“綠色建築與中國房地產可持續發展”在第一屆中國電視地產論壇上做主題演講。
“從汶川大地震看中國建築設計”發表於2008年6月刊《安家》
“建築形體與設計創意”的震後反思專訪於2008年第3期《建築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