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漢畫像石墓是江蘇省徐州市境內的墓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州漢畫像石墓
- 地理位置:江蘇省徐州市
徐州漢畫像石墓是江蘇省徐州市境內的墓地。
徐州漢畫像石墓是江蘇省徐州市境內的墓地。東漢畫像石墓葬。位於江蘇省徐州市,主要分布在徐州市區及徐州市銅山區、睢寧縣、邳州市、東海縣、新沂市等地。由南京博物院等單位陸續發掘20餘座。墓葬分為東漢早中期與東漢晚期兩個階段。東漢早中期多為石結構的前後雙室墓,墓室一般長5-6米。晚期為多室墓,出現耳室與...
徐州畫像石墓 徐州畫像石墓是東漢畫像石墓。東漢畫像石墓。分布於江蘇省徐州市一帶。清代始零星發現。1949年後發掘了20餘座,收集畫像石300餘塊。畫像題材為:生產活動、墓主經歷和生活場景、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位於在徐州市泉山區湖東路,在徐州雲龍湖風景區內,依山面水。這是一座陳列、收藏、研究漢畫像石的專題性博物館,屬於徐州博物館, [17]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博物館、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二級博物館、江蘇省社科普及示範基地等稱號。 徐州是中國漢畫像石集中出土地,徐州的漢畫像石與南京的六朝石刻、...
白集漢畫像石墓,位於江蘇徐州市賈汪區青山泉鎮白集村。簡介 1965年冬天,南京博物院對這 座漢畫像石墓進行了清理。1994年,徐州博物館又對漢墓 的祠堂及墓垣進行了調查。整體結構由祠堂、墓垣和墓室 3部分組成。祠堂在前,墓室在後,兩者在一條基本垂直的 軸線上,所用的材料都是附近盛產的青石。概況 該墓為...
白集漢代畫像石墓,位於徐州市賈汪區青山泉鄉白集村附近,1965年經由南京博物院清理髮掘,該墓為徐州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東漢祠畫像石墓。1982年9月該墓被公布為徐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5月成立白集漢墓陳列館,2002年10月被公布為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作為徐州漢墓群的組成部分被公布為第六...
茅村漢畫像石墓位於徐州市北25華里茅村鄉鳳凰山的西麓。墓早年被盜,沒有一件隨葬器物,但完整的墓室、精美的雕刻,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考古價值。基本介紹 茅村漢畫像石墓全部用奇石砌成,由大小八個墓室組成,全長8米,最寬處7米,建築面積達70餘平方米,其設計構想,完全依照地面陽宅“前堂後室”制度。墓室中...
大山漢畫像石墓位於徐州市北12公里處,茅村鎮大山村大山北坡。文物特徵 1991年發掘,為磚石混合結構畫像石墓,面積約25平方米。墓頂為疊澀頂,墓前室為石質結構,四壁鑲嵌有畫像石6方,內容為幾何圖案、十字穿環、二龍穿璧等,邊飾垂幔紋。墓後室用青磚砌築,出土少量“五銖”錢和陶器。墓室墓門上的圖案為十字穿...
徐州是中國漢畫像石集中分布地之一,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是收藏、陳列、研究漢畫像石的專題性博物館。占地1萬平方米,收藏珍品漢畫像石350餘塊,由當代藝術大師李可染先生題寫館牌,於1989年10月1日建成開放。徐州漢畫像石題材廣博、內容豐富,反映現實生活的題材有車馬出行、對博比武、舞樂雜技、迎賓待客、庖廚宴飲...
東漢末年太平道布教於八州,所屬的徐州及魯南一帶當時道教及神仙思想風靡社會,這個地區所產的漢畫像石也必然記錄和反映這個史實,該石就是其重要作品之一。作品不僅時代特徵鮮明,而且構思新穎.風格獨特.技藝高超,是一件極具個性的珍貴的漢代藝術品,創作於東漢末年出自魯南地區,高1.08米。陝北畫像石 以現實生活...
白集畫像石墓位於青山泉鎮白集村前200米。文物歷史 1965年冬天,南京博物院對這座漢畫像石墓進行了清理。1994年,徐州博物館又對漢墓 的祠堂及墓垣進行了調查。墓南向,整體結構由祠堂、墓垣和墓室 3部分組成。祠堂在前,墓室在後,兩者在一條基本垂直的 軸線上,所用的材料都是附近盛產的青石。墓垣封土長約30...
在分析徐州漢代石刻畫像造型藝術形成的社會因素以及同時代其他相關造型藝術的基礎上,對徐州漢代石刻畫像的造型進行了分類,對造型、基本造型線、外輪廓線條和內部裝飾線條進行了探討,分析了漢代石刻畫像造型的創作原始動機、造型觀以及時間、空間造型表達形式和表現技法,最後就徐州地區典型的漢畫像石墓祠以及徐州漢畫像石...
車夫山埠上墓群位於車夫山鎮東北部的埠上村、埠上山周圍及村東,山上栽植松樹林約1000 平方米,墓葬群分布以松樹林為中心,南北長約1000 米,東西長約1500米。文物特徵 漢墓群以西漢土坑豎穴墓為主。村東多為東漢時期漢畫像石墓,出土有陶器、銅器、玉器,其中玉器較為精美。1996年,徐州漢畫像石館在埠上村發現...
墓山墓群位於睢寧縣西北約40公里睢寧縣姚集鎮良山村,因山上墓葬密集故名。1992年4月徐州博物館、睢寧博物館對其中的兩處畫像石墓進行清理,兩墓均位於山頂偏東部,東西相距5.5 米。文物特徵 一號畫像石墓分前、後兩室,前室正方形,邊長1.9米,後室長方形,長3.5、寬1.6米,墓門在前室連線埠,門寬0.9米...
《徐州畫像石》是2016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道一,徐飈。內容簡介 所謂“畫像石”,即在一些巨大的石板上鎖鐫刻 的圖畫,主要見於石槨、石墓、石祠等,是伴隨著厚 葬風氣而出現的。當時一些富商大賈及中小官吏在喪 葬中以石板代替木槨,以石板上的刻畫代替漆棺或懸 掛的帛畫。後來拓印術發展起來...
二、徐州的漢代墓闕 小結 第四章 漢畫像石祠堂 一、徐州地區的畫像石祠堂 二、漢畫像石祠堂的構件 三、徐州畫像石祠堂的年代分析 小結 第五章 漢畫像石墓葬 一、石壙墓中的畫像石 二、畫像石槨墓 三、石室墓 四、磚石結構墓 五、關於再建、再葬畫像石墓 小結 圖像篇 第六章 徐州漢畫像石中的建築藝術 ...
東沿墓群位於馬場村白龍山南麓。文物歷史 1992年發現的墓葬已被擾亂,結構不清,從現場徵集畫像石6方。其中一石上有35字隸書銘文忌,根據銘文知道墓主人死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為徐州有紀年的畫像石墓時代最早的一座。文物特徵 墓葬由前、後室組成,墓葬結構已遭破壞,出土畫像石11方,發現3處刻銘...
明清之前.這裡是當時徐州府之北的第一個景點。華山包括有三個山頭,逶迤相擁。漢墓群分布在華山前山、東南面,周邊村莊鉀礦開發嚴重。從50年代農民開山取石建房,1965年鉀礦開發,陸續發現漢墓群,1962—1990年間共發現30餘座漢墓。文物特徵 形制多為小型豎穴石坑墓,也有結構簡單的畫像石墓,陪葬有陶器、瓷器、...
楊廟畫像石墓位於占城鎮陸井南3 公里,楊廟村南側。文物特徵 1994年發現,該墓在一水塘中,分前、中、後三室,發現畫像石十塊。內容有建鼓樂舞圖、東王公、孔子問項橐、車馬出行圖、羽人戲鳳等,畫像石大部分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展出。其中東王公畫像石保存最為完好,原石縱99、寬90、厚19厘米。畫面分為兩層...
畫像內容簡單,多為菱形紋、三角紋等幾何圖案,其它還有十字穿環、常青樹等圖案。該墓群為東漢晚期的家族墓地,發掘情況沒有發布。新沂漢畫像石發現不多,1979年3月,在新沂縣西二十里瓦窯公社子房大隊社員在平整土地時,發現—座漢代畫像石墓。聞馬墓群發現的畫像石墓,為徐州畫像石的分布情況提供了重要材料。
《符號江蘇:徐州畫像石》是2014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道一,徐飈。內容簡介 所謂“畫像石”,即在一些巨大的石板上所鐫刻的圖畫,主要見於石槨、石墓、石祠等,是伴隨著厚葬風氣而出現的。當時一些富商大賈及中小官吏在喪葬中以石板代替木槨,以石板上的刻畫代替漆棺或懸掛的帛畫。這些石板上的...
青龍山墓群為東漢繆氏家族的墓地。該位於江蘇省邳州市燕子埠鎮的西南部,山南為尤村。在青龍山的頂部及東部山坡地帶發現多座西漢時期的土坑豎穴墓及東漢時期的漢畫像石墓。1982 年調查發現了東漢彭城相繆宇墓。繆宇墓的周圍發現有墓垣、石祭案等。文物特徵 繆宇墓東南約120米處,為徐州從事武原長繆紆墓,推測墓葬...
韓山村墓群位於徐州市區西南,海拔70米。是一座南北走向的石灰岩山體,再山周邊共發現墓葬5座。文物歷史 1985年,清理髮掘東漢墓葬2座,其中一座保存較好。附近也曾發現過漢畫像石墓。20世紀末在該處發現和發掘東漢及唐代墓葬3座,均破壞嚴重,出土一些相應時代的遺物。1985年2月在韓山東麓,一處施工中發現了兩...
②出自鹹陽東郊狼家溝漢惠帝安陵第11號陪葬墓的從葬溝中。已清理出陶俑84件,多為步兵俑和射擊俑。其中作舉臂投射狀的射擊俑,姿態極生動。③1984年冬在江蘇徐州獅子山麓發現2個從葬坑,出土數以千計的陶塑兵馬俑,皆作四路縱隊排列,面朝西方,氣勢森嚴。主墓尚未發現,推測墓主人是西漢前期封在徐州(彭城)的...
遊覽區主要由徐州兩漢王陵中葬制結構最為複雜、規模最大的北洞山漢墓為中心,輔以春秋戰國時期宋國大司馬桓魁石室,中國第一寺廟龍華寺遺址上復建的嘉福寺,繼而輻射到茅村漢畫像石墓,梅莊村蔡丘古文化遺址,大莊村岳飛紀念堂,班山村洪裏白雲洞等景點。度假休閒 水岸農家度假休閒區則依託徐州市京杭大運河風光帶的...
棲山墓地為漢代墓群,位於徐州市沛縣棲山鎮棲西村。文物歷史 此地處沛縣西南部,海拔較高,在38-41米之間,在全縣地勢最高,歷史上屬於黃泛區,古黃河歷次決口,把這裡沖積成一片平原。此地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照充分,氣候溫和。棲山是沛縣境內唯一的一座山,據傳棲山古有七個山峰,故曰棲山,後因歷代洪水...
北洞山漢墓博物館坐落在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茅村鎮洞山村,和徐州市區一河之隔,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優美,北面緊靠茅村漢畫像石墓,西鄰九里區龜山漢墓,東靠津浦鐵路和104國道,南側京杭運河自西向東緩緩流過。基本簡介 北洞山漢墓博物館位於徐州北十公里茅村鄉洞山村,和徐州市區一河之隔。在京杭大運河的...
《東漢永壽元年墓誌》是徐州博物館藏品。永壽元年墓誌,東漢,縱三三.一、橫三八.九厘米。一九八二年發現於邳州燕子埠。刻於畫像石墓墓室門楣中段。一七行。“君者諱紆字季”,官職為徐州從事。永壽元年(155年)物故,丙申(156年)入葬。共二百四十一字,有三十餘字漫漶不清。現藏邳州博物館。
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收藏有一塊“親迎圖”東漢中期畫像石,是所見唯一反映漢代婚俗中“親迎”場面的一幅漢畫,內容獨特,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筆者不揣淺陋,對畫像所反映的漢代婚姻儀式及觀念做初步考釋,以求教於方家。畫面 此塊畫像石為石灰石質,橫幅單畫。畫面中間為男女二人縭帶相結,雙手相執。新娘身後為送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