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漢代採石場遺址位於江蘇省徐州市南雲龍山北坡。清理出漢代採石坑68處,其中已采的空坑63處,石坯坑5處。另有刻字1處,石渣坑1處,墓葬2座。整個遺址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50米。採石場遺址有露天石坑,在開山取石的過程中,工匠們巧妙地利用山石走勢、岩石裂隙及山石的紋理等自然條件開採石料。開採的石料長1.2-3米,寬0.7-1.4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州漢代採石場遺址
- 地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屬性:物質文化遺產
- 類型:古遺址
信息,簡介,發現遺址,意義及價值,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遺址
江蘇省
徐州漢代採石場遺址 VI-並5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遺址
江蘇省
徐州漢代採石場遺址 VI-並5
簡介
徐州漢代採石場遺址位於江蘇省徐州市南雲龍山北坡。清理出漢代採石坑68處,其中已采的空坑63處,石坯坑5處。另有刻字1處,石渣坑1處, 墓葬2座。整個遺址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50米。採石場遺址有露天石坑,在開山取石的過程中,工匠們巧妙地利用山石走勢、岩石裂隙及山石的紋理等自然條件開採石料。開採的石料長1.2-3米,寬0.7-1.4米。從發掘清理情況分析,採石工藝一是根據山石大小及走勢,稍加修整,在周圍鑿出楔窩,塞以鏨、楔等物,敲擊取石。一是順著岩石走向,選擇石質較佳處,在長方形石料四周開鑿溝槽。達到預定深度後,再從兩側或四側向石料內對鑿楔窩,填以鏨、楔等,敲擊撐裂取石。採石坑內有採石殘留的碎石,碎石中夾雜有鐵屑,多數已銹結成小圓球狀。在一些石坑中還發現有採石工具,如寬鏨、扁鏨、鑿等。此外,遺址內還發現有大量西漢時期的陶盆、壺、釜、罐、缽等器物殘片及“五銖”錢幣,大量的筒板瓦和瓦當等,鐵器應為鑿石工匠的工具,陶器中部分為鑿石工匠的生活用具,如陶缽等。出土文物有明顯的漢代風格。
發現遺址
江蘇徐州考古專家在位於該市小長山東坡處,發現一面積達四、五千平方米的漢代超大採石場遺址。據悉,國內漢代採石場遺址已公布的只有兩處,其中一處正是位於徐州博物館西側,另一處在廣東,而此次的重大發現對研究漢代科技、石料開採及漢代大型墓葬修建等又添加了一個考古論據。在位於徐州市區湖北路西對面的遺址現場,只見2000多年前漢人採石時用的鏨花、楔窩都完好地保留了下來,在遺址內,有多個採石留下的大凹坑,周圍有多處斷崖,同時在斷崖上方和側面留有許多楔窩,這些楔窩大多成排分布,最多的達到4個,取石長度可達4米左右。據徐州博物館的考古人員介紹說,該市目前有兩處漢代採石場遺址,徐州博物館西側的漢代採石場遺址是專門用來開採楚王陵墓所用石頭,在當時發現的開採現場還留有未完工的塞石半成品;此次發現的小長山採石場遺址中,開採的是石板或條石。
據悉,小長山與臨近的韓山緊挨相連,根據以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來看,這兩座山是規模非常大的漢墓群,並且墓葬基本上都是西漢時期的石坑豎穴墓。由於墓葬有的是在豎穴底部砌築石槨,有的在豎穴內置封石,需要的都是板狀石料。所以,這些墓葬所用石料應該就來自這個採石場。
據悉,小長山與臨近的韓山緊挨相連,根據以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來看,這兩座山是規模非常大的漢墓群,並且墓葬基本上都是西漢時期的石坑豎穴墓。由於墓葬有的是在豎穴底部砌築石槨,有的在豎穴內置封石,需要的都是板狀石料。所以,這些墓葬所用石料應該就來自這個採石場。
意義及價值
徐州漢代採石場的面積和場面十分宏大,除了現在發現的地點外,雲龍山北坡也有漢代採石的遺蹟。2004年發掘以來,徐州漢代採石場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06年,徐州漢代採石場遺址被確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價值包括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其中直接反映人們生產活動的遺蹟是當時社會生產力的見證,是當時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見證,因此,最具有獨特意義。徐州漢代採石遺址較為直觀地向我們展示了西漢時期石料開採業特別是採石技術的狀況,為研究漢代石工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