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家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合肥
- 出生日期:1966年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紀錄,
人物經歷
徐家林,男,1966年生,安徽合肥人,華東政法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市優秀思政課教師、上海市模範教師,中央編譯局訪問學者。復旦大學法學博士,上海大學社會學博士後。另有中國少兒版畫研究會原副會長、安徽科技學院副教授。
主講課程
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國社會發展與轉型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等課程。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社會學、發展社會學、政治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等。
主要研究課題
(1)參與完成2001年上海市教委《新形勢下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問題研究》;
(2)參與完成2003年上海市教委《增強黨對青年知識分子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研究》;
(3)主持完成2005年上海市思研會《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研究》;
(4)參與完成2006年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系列課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研究(B)》;
(5)參與2006年教育部重點課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主導性研究》;
(6)獨立完成2006年上海師範大學2006年度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人文發展”的理論與方法研究》;
(7)獨立完成2007年上海市教委“思政課”教學研究《高校“思政課”如何實現教材話語向教學話語的轉換》;
(8)獨立完成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度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項目《“思政課”教學中如何實現從教材語言向教學語言的轉換》;
(9)獨立完成2007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市級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如何實現從教材語言向教學語言的轉換》;
(10)2007-2008年參與由上海交大胡涵錦教授主持的《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發展研究報告》的撰寫工作;
(11)2008年參與由復旦大學高國希教授主持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課題;
(12)獨立完成2008年華東政法大學科研項目《當前高校馬克思主義教育研究》;
(13)獨立完成2009年華東政法大學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研究》;
(14)主持完成2009年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市級項目《大學生的情感取向對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影響研究》;
(15)參與完成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精彩課件》。
(16)主持2013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重點項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自覺研究》。
(17)主持完成2013年上海市社科規劃“黨的十八大精神研究”系列課題《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研究》。
(18)主持完成2013年上海市學校德育實踐課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長效機制建設研究》。
主要貢獻
主要學術論文
(1)《“斯內夫利特戰略”評析》,《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1年第3期;
(2)《建國以來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發展研究》(第一作者),《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年第7期;
(3)《論毛澤東思想解讀的話語系統轉換——毛澤東思想的現代化解讀示例》,《思想理論教育》,2004年第11期(人大複印資料《毛澤東思想》2005年第1期全文轉載);
(4)《加強黨的公關能力建設》,《黨政論壇》,2005年第6期;
(6)《人文發展指數:構成、爭論與超越》,《人文雜誌》,2006年第5期;
(7)《文化多樣性與文化自由——兼論人文發展的文化觀》,《學術界》,2006年第6期;
(8)《都市裡的瘋狂:近代上海京劇捧角現象》(第二作者),《貴州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舞台藝術》 2007 第6期全文轉載);
(9)《以選擇界定發展——人文發展理論分析》,《科學·經濟·社會》,2007年第2期;
(10)《把自由量化——人文發展理論與方法分析》,《雲南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
(11)《人文發展與文化權利》,《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7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文化研究》2008年第3期全文轉載);
(12)《人文發展:以發展促進人權》,《思想理論教育》,2008年第13期;
(13)《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話語問題》,《思想理論教育》,2008年第19期;
(14)《突破高校“思政課”教學話語困境的路徑選擇》,《遼寧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
(15)《社會轉型理論的範式構建》,《探索與爭鳴》,2008年第12期;
(16)《論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教育的本質與要求》,《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年第12期;
(17)《論中國政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礎及其當代認同》,《科學社會主義》,2009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政治》2009年第5期全文轉載);
(18)《當代中國政治合法性與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與改革》,2009年第1期;
(19)《人權——科學發展的內在尺度》,《中共中央黨校學報》(雙月刊),2009年第3期;
(20)《關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範疇的社會實踐的辨析》,《思想理論教育》,2009年第11期;
(21)《馬克思主義及其發展問題的政治合法性視角分析》,《湖北社會科學》,2010年第2期;
(22)《客群的情感取向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影響分析》,《探索》(雙月刊),2010年第5期;
(23)《網路政治輿論的極端情緒化與民眾的政治認同》,《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1年第5期;
(24)《情感取向與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25)《網路群體性事件的非直接利益化分析》,《學海》,2011年第6期;
(26)《中國社會轉型動力群體的行為邏輯與當代特徵》,《江漢論壇》,2012年第6期;
(27)《設計的智慧:改革開放初期的改革策略及當下啟示》,《探索》,2013年第3期;
(28)《馬克思主義的多視角解讀與整體性邏輯》,《馬克思主義研究》,2013年第6期;
(29)《長效機制建設:高校“思政課”社會實踐教學的可持續性和常態化探討》,《湖北社會科學》,2013年第12期。
主要著作
(1)《“人文發展”:維度及其評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獨著。
(2)《社會轉型論——兼論中國近現代社會轉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獨著。
獲獎紀錄
(1)2004年獲“2002-2004年度上海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二等獎;
(2)《文化多樣性與文化自由——兼論人文發展的文化觀》,(《學術界》,2006年第6期)一文入選“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2006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
(3)2007年獲“第五次全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優秀著作、論文”論文一等獎;
(4)2008年獲“華東政法大學思想理論教育、黨建理論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二等獎;
(5)2008年獲“華東政法大學2006-2007年度校級科研成果獎”三等獎;
(6)2008年獲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校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7)2008年獲華東政法大學人文學院科研成果二等獎;
(8)2009年獲“上海市模範教師”稱號;
(9)2009年獲“上海市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稱號;
(10)2009年獲“2009年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獎”三等獎(合作成果);
(11)2009年獲“國浩”獎教金;
(12)2010年獲“華東政法大學2008-2009年度校級科研成果獎”一等獎;
(13)2010年《網路政治輿論的極端情緒化與民眾的政治認同》(《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1年第2期)一文入選“上海市社會科學界2010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
(14)2010年獲“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優秀研究成果(論文類)”二等獎;
(15)2010年獲“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一等獎(合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