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方

徐子方

徐子方是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關漢卿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俗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水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理事、江蘇省高校學報研究會副理事長、民盟江蘇省委委員兼文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以及廈門大學、上海同濟大學等校兼職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子方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灌雲
  • 出生日期:1955
  • 職業: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 畢業院校:陝西師範大學
人物經歷,科研項目,獲獎情況,學術專著,專題論文,2009,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1999,1998,1997,1996,個人影響,

人物經歷

曾在陝西師範大學古代文學專業師從霍松林先生,1993年7月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應聘至東南大學文學院任教。曾先後任中國文化系中國文學教研室副主任,中國語言文學系系主任,戲曲小說研究所所長,《東南大學社會科學論從》副主編等職。現為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編、中國古代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關漢卿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俗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水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理事、江蘇省高校學報研究會副理事長、民盟江蘇省委委員兼文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以及廈門大學、上海同濟大學等校兼職教授等職。
已出版的學術專著有《千載孤憤》(2001)、《元代文人心態史》(2001)、《詹天佑傳》(1999)、《關漢卿研究》(1994)、《明雜劇研究》(1998)、《明雜劇史》(2003)等6部,以及《藝術定義與藝術史新論》、《藝術史三段論:原始、古典、現代》、《生命層級與藝術表現》、《戲曲學——中國戲劇學論綱》、《元代文化轉型與古典文學》等各種學術論文近百篇。曾先後分別獲得江蘇省第五次、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兩次獲得東南大學教學工作優秀二等獎,與人合作獲得江蘇省教改成果一等獎,2002年和2006年連續兩次獲評全國社科學報優秀主編。2008年又先後榮獲“全國高校社科學報事業突出貢獻獎”和“江蘇省期刊明珠獎”。所主編的《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現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
曾主持並完成江蘇省“九五”社科規劃基金課題《明雜劇史》、校社科基金課題《元代文人心態史》、《中國戲劇概論》,開設《藝術史專題》、《中國戲劇學》等博士生、碩士生課程。目前正主持全國藝術學科規劃基金課題《明雜劇通論》,國家985二期工程“科技倫理與藝術”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規劃項目《藝術史論綱》。

科研項目

1.《明雜劇史》,江蘇省“九五”社科基金課題,項目批准號:10-3007,已結項;
2.《元代文人心態史》,東南大學社科基金課題,項目代碼:9213004026,已結項;
3.《中國戲曲史論》,東南大學社科基金課題,項目代碼:9250081234,正進行中;
4.《明雜劇通論》,全國藝術科學“十五”規劃課題,項目批准號:05DB099,正進行中;

獲獎情況

1.專著《關漢卿研究》獲江蘇省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97);
2.專著《明雜劇研究》獲首屆“明星杯”全國文學大獎賽金獎(1998);
3.系列論文《試論明代文人劇的內容特點和表現手法》等8篇獲江蘇省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1)。
4. 全國人文社科學學報學會成立20周年慶典大會暨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編徐子方教授榮獲“全國高校社會科學學報事業突出貢獻獎”。

學術專著

1.《關漢卿研究》(40萬字),台灣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2.《明雜劇研究》(52萬字),台灣文津出版社1998年版;
3.《明雜劇史》(28萬字),中華書局2003年版。
4.《千載孤憤——中國悲怨文學生命透視》(20萬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挑戰與抉擇——元代文人心態史》(26萬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詹天佑傳》(12萬字),江蘇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此外還與他人合作或參與編撰《元曲通融》(2000)、《元曲觀止》(1992)、《佛》(1993)等著述以及各種鑑賞辭典十餘部,其中自撰數十萬言。

專題論文

2009

1.《審美解放與藝術變遷——兼談中國藝術史的分期問題》,《藝術學刊》第1集,江蘇美術出版社,2009年版。
2.《元代藝術與中國藝術》,《藝術百家》2009年第5期。
(以上2009年)

2008

1.《藝術定義與藝術史新論》,載《文藝研究》2008年第7期;
2.《藝術史三段論:原始、古典和現代》,載《藝術百家》2008年第3期;
3.《中西高校專業藝術教育之比較》,載《大連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4.《淮海戲簡論》,載《文化遺產》2008年第2期;
5.《劍溪堂刻本〈書經〉考述》,載《鹽城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6.《20世紀以來明雜劇研究的回顧與點評》,載《揚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7. 《道德和命運的博弈——關漢卿雜劇〈裴度還帶〉剖析》,《戲曲藝術》2008年第4期;
8.《傳奇雜劇化與雜劇崑曲化——再論崑曲雜劇》,載《藝術百家》2008年第3期;
9.《妙詞通戲語,艷曲警芳心——論古代悲怨文學中兩種生命的契合》,載《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六輯(徐中玉、郭豫適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10.《從中西藝術教育比較角度看國內二級學科藝術學的學科建設問題》,載《中華藝術論叢》第7輯,第146-155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版;
(以上2008年)

2007

1.《論崑曲雜劇》,載《戲曲研究》第74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年版;
2.《明雜劇研究文獻三題》,載《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7年第5期;
3.《元代文化轉型與古典文學》,載《文藝研究》2007年第2期;
4.《藝術定義與藝術史斷想》,載《藝術學》第3卷第3集,學林出版社2007年;
5.《關於藝術史模式與藝術史分期的若干問題》,12000字,載《藝術學前沿》(張偉主編),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年版;
6.《答新華書目報記者問》,載《東南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7.《從劇詩到單折戲——論明雜劇對文學體裁的兩個貢獻》,載《江蘇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以上2007年)

2006

1.《悲怨:中國古代文學之內驅——一個文學史母題的發展歷程描述》,載《徐州師大學報(哲社版)》2006年第4期;
2.《〈長生殿〉的主題及其他》,載《藝術百家》2006年第5期;
3.《程士廉和他的〈小雅四紀〉》,載《揚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4.《南戲傳奇化與傳奇崑曲化》,載《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以上2006年)

2005

1. 《關於當前戲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載《戲曲研究》第69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版;
2.《兩部獨具特色的中國古代世態喜劇——關漢卿雜劇〈救風塵〉、〈望江亭〉剖析》,載《藝術百家》2005年第2期;
3.《李開先及其院本創作》,載《文史知識》,2005年第3期;
4.《淪落與輝煌:一種藝術的反比效應》,載《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5.《悲怨:一個文學史母題》,載《學海》2005年第1期;
6.《從宋濂、劉基的早期詩文看其由元入明前後的心態》,載《浙江社會科學》2005年第3期;
(以上2005年)

2004

1.《一部以事件為中心的英雄悲劇——關漢卿〈哭存孝〉雜劇剖析》,載《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
2.《蒼勁雄壯,“豹尾”響亮——關漢卿歷史劇〈單刀會·第四折〉賞析》,載《文史知識》,2004年第1期;
3.《浪子心性,市井之曲——關漢卿散曲論之三》,載《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
4.《關漢卿研究的百年點評和未來展望》,載《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新華文摘》2004年第10期轉摘,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4年第7期轉載;
5.《生命層級與藝術表現》,載《江海學刊》2004年第4期;
(以上2004年)

2003

1.《元曲家生平及心態三題》,載《中州學刊》2003年第2期;
2.《徘徊在傳統和現實之間——元後期兩類曲家生平遭際及其心態描述》,載《詞曲研究的新拓展》(周雲龍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登樓意,恨無上天梯”——元曲家馬致遠心態剖析》,載《中華藝術論叢》第1輯,第146-155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版;
4.《明初劇場及其演變》,載《藝術百家》2003年第2期;
5.《明代北曲劇場興衰論》,載《社會科學輯刊》2003年第6期;
6.《文人劇與南雜劇》,載《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
7.《明初社會變革及其後果》,載《鹽城師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
8.《汪道昆及其雜劇創作》,載《學術界》2003年第6期;
9.《也評〈中國崑劇大辭典〉的編纂出版》,載《劇影月報》2003年第4期;
10.《童子戲簡論》,載《中華戲曲》第29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年版;
11.《說“窮苦之言易好”》,載《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一輯(徐中玉、郭豫適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2.《藝術魅力:真實生命之內充》,載《文藝理論研究》2003年第 1期;
13.《遼金元文學與文人境遇》,載《民族文學研究》2003年第 1期;
14.《從另一角度看文人境遇與遼金元文學》,載《光明日報》2003年7月30日“文學遺產”欄;
15.《人格自尊與文化尊道——劉因心態剖析》,載《徐州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4期;
(以上2003年)

2002

1.《試析〈謝天香〉、〈金線池〉的幽默喜劇本質》,載《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3期;
2.《“家樂”——明代戲曲特有的演出場所》,載《戲劇》2002年第2期;
3.《沈璟及其崑曲雜劇》,載《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4.《孟稱舜的編劇理論及美學思想之我見》,載《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輯(徐中玉、郭豫適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5.《生命:悲怨文學的活力之源》,載《文史哲》2002年第4期;
6.《儒學倫理道德與中國悲怨文學》,載《徐州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2年第6期轉摘;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倫理學》2002年第11期轉載;
(以上2002年)

2001

1.《〈西廂記〉“王作關續”說辨析》,載《藝術百家》2001年第4期;
2.《白樸心態歷程剖析》,載《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期;
3.《雜劇史上所謂“明初十六子”辨析》,《劇影月報》2001年第3期;
4.《試論雜劇史上的所謂“明初十六子”》,《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1年第4期;
5.《與道共進退——許衡及其心態》,載《南通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
6.《叢知恩圖報到自悔自責——試析趙孟頫的心態歷程》,載《江海學刊》2001年第3期;
(以上2001年)

2000

1.《本色鮮明,劇家之曲——關漢卿散曲論之二》,載《漳州師院學報》2000年第1期;
2.《萬種離愁,無限情思——〈西廂記·長亭送別〉賞析》,載《劇影月報》2000年第1期;
3.《從情系人生到興亡空幻——白樸心態歷程剖析》,載《霍松林先生80壽辰紀念文集》第1145-1163頁,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明代文人劇及其表現特色》,載《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1期;
5.《試論明代文人劇的內容特點和表現手法》,載《藝術百家》2000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戲劇、戲曲研究》2000年第8期轉載;
6.《明雜劇〈月下老定世間配偶〉考述》,載《中國文化報》2000年9月14日《古典戲曲論壇》;
7.《世紀之交江蘇省古典戲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1期;
8.《江蘇省古典戲曲研究管窺》,載《劇影月報》2000年第5期;
9.《再論元詩分期標準及有關問題——兼答門巋先生》,載《淮陰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8期轉載;
10.《李汝珍年譜》,載《文獻》2000年第1期;
(以上2000年)

1999

1.《關漢卿生卒年辯正》,載《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
2.《楊訥〈西遊記〉雜劇簡說》,載《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
3.《明雜劇社會背景探源》,載《東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1期;
4.《略論明雜劇的歷史價值》,載《藝術百家》1999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戲劇、戲曲研究》1999年第8期轉載;
5.《晚明稀見雜劇鉤沉(1-5)》,載《江海學刊》1998年第4期至1999年第2期;
6.《晚明雜劇六題》,載《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9年第2期;
7.《葉小紈和她的〈鴛鴦夢〉雜劇》,載《中國文化報》1999年12月26日《古典戲曲論壇》;
8.《思想解放與文學變遷——兼論中國文學史的分期問題》,載《江海學刊》1999年第9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7期轉載;
9.《評〈李師師外傳〉兼及宋人傳奇》(與孫巧琳合作),載《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6期;
10.《元代詩歌的分期及其評價問題》,載《淮陰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8期轉載;
11.《〈西遊記〉藝術層次論》,載《明清小說研究》1999年第1期;
(以上1999年)

1998

1.《“關、白、馬、鄭”與元曲四大家》,載《漳州師院學報》1998年第1期;
2.《關漢卿身份續考》,載《戲曲研究》第54輯,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版;
3.《〈李逵負荊〉簡說》,載《古典文學知識》1998年第4期;
4.《明代文人劇在戲劇和文學史上的地位》,載《藝術百家》1998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7期轉載;
5.《一曲以情反禮的青春頌歌——〈牡丹亭·閨塾〉賞析》,載《劇影月報》1998年第5期;
6.《從先驅者到孤獨者:耶律楚材心態剖析》,載《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10期轉載;
(以上1998年)

1997

1.《談元曲兼及“一代之文學”問題》,載《江海學刊》1997年第1期;
2.《本色與當行——兼談元曲本色派問題》,載《劇影月報》1997年第2期;
3.《關漢卿身份考述》,載《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8期轉載;
4.《關漢卿北方時期作品考論》,載《文獻》1997年第1期;
5.《關漢卿行跡推考》,載《晉陽學刊》1996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2期轉載;
6.《關漢卿籍貫考述》,載《晉陽學刊》1997年第4期;
7.《雙赴夢:一部復仇型抒情悲劇》,載《藝術百家》1997年第1期;
8.《西廂記:一部悲喜劇》,載《美學藝術學研究》(汝信、張道一主編)第2輯,江蘇美術出版社1997年版;
9.《元代社會變革與中國古典文學》,載《東南大學社會科學論叢》(劉道鏞主編,徐子方副主編)第2集,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0.《悲劇之生命,生命之悲劇:〈三國〉、〈水滸〉作家作品比較論》,載《明情小說研究》1997年第2期;
(以上1997年)

1996

1.《兩部令人心酸的感傷喜劇——試析關漢卿雜劇〈調風月〉、〈拜月亭〉》,載《藝術百家》1996年第2期;
2.《情韻深深,詩家之曲:析關漢卿散曲的傳統風格》,載《漳州師院學報》1996年第2期;
3.《錯落有致,簡而傳神——說〈長生殿·驚變〉》,載《劇影月報》1996年第5期;
4.《〈西遊記〉藝術手法綜論》,載《東南大學社會科學論叢》(劉道鏞主編,徐子方副主編)1996年第1集;
(以上1996年)
1.《戲曲學——中國戲劇學論綱》,載《藝術學研究》(張道一主編)第1集,江蘇美術出版社1995年版;
2.《關漢卿研究》,載《文獻》1994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戲劇、戲曲研究》1995年第2期轉載;
3.《從關漢卿現存作品看〈西廂記〉雜劇作者問題》,載《江海學刊》1995年第5期,《新華文摘》同年第11期轉摘;
(以上1995年)
1995-1987
1.《關漢卿考異》,載《河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同年第10期轉載;
2.《明前期宮廷北雜劇略論》,載《河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2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同年第4期轉摘;
3.《關於洪升生平思想的兩大問題》,載《東南文化》1994年第4期;
(以上1994年)
1.《戲曲小說與中外文化》,載《陝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1期,同年第4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轉摘;
2.《重寫文學史的大膽嘗試——評〈文化建構文學史綱〉》,載《中國圖書評論》1993年第5期;
3.《新編全唐五代文整理札記》,載《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3年第3期;
(以上1993年)
1.《作家的經歷體驗與作品的悲劇意蘊:〈三國〉、〈水滸〉比較研究初探》,載《淮海工學院學報》1991年第1期;
(以上1991年)
1.《關漢卿在世界戲劇和文學史上的地位》,載《河北學刊》1990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同年第9期轉載,《高校文科學報文摘》同年第10期,《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同年第5期轉摘;
2.《“初為雜劇之始”符合歷史真實——關漢卿行年史料辨析》,載《江海學刊》1990年第5期,《高校社科情報》1991年第3期轉摘;
(以上1990年)
1.《明代南雜劇略論》,載《陝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9年第12期轉載,《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0年第1期轉摘;
(以上1989年)
1.《試論雜劇入明後的兩次重大轉變》,載《江海學刊》,1988年第5期;
(以上1988年)
1.《中國戲曲晚熟之非經濟因素剖析》,載《陝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1期,同年第4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同年第7期《文史知識》“文史信息”均予轉摘;
(以上1987年)

個人影響

1.吳新雷《一部填補空白的戲曲史專著——評徐子方新著〈明雜劇研究〉》,載《文學遺產》1999年第3期;
2.王立《評徐子方近著〈中國悲怨文學的生命透視〉》,載《江海學刊》2001年第5期;
3.朱國華《徐子方〈千載孤憤〉讀後》,載《淮陰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4.劉英《文學史的另一種寫法——〈千載孤憤——中國悲怨文學的生命透視〉評介》,載《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5.許伯卿《文心史實相得益彰——試評徐子方教授新著〈元代文人心態史〉》,載《學海》2002年第5期;
6.喬光輝《元代文人心靈的辯證法——讀徐子方〈元代文人心態史〉》,載《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
7.魏崇新《心史縱橫自一家——評徐子方〈挑戰與抉擇——元代文人心態史〉》,載《殷都學刊》2003年第2期;
8. 解玉峰《中國戲曲史研究的重要篇章——徐子方〈明雜劇史〉管窺》,載《戲曲研究》第65輯,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年5月版。
9.王廷信《雜劇研究的新收穫——評徐子方教授《明雜劇史》》,載《書品》2004年第5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