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石

徐公石

徐公石為薄層狀、多具自然溶蝕邊、含少許粉砂質的微晶石灰岩,產於沂南縣青砣鄉徐公店硯台溝。用它製成的硯台稱“徐公石硯”或“徐公硯”。其含礦地層為震旦紀土門群佟家莊組上部,岩性為薄層狀或薄板狀、含少許粉砂質的泥灰岩,地層產狀平緩。徐公石呈石餅狀,直徑大者尺余,小者二、三寸,厚約三、四雨。其顏色多種多樣,有蟹蓋青、鱔魚黃、沉綠、生褐、紺青、橘紅、茶葉末色等。硯材周邊有呈石乳狀、縱橫交錯和垂直、變幻無窮的石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公石
  • 形狀:薄層狀
  • 別稱:徐公硯
  • 產地: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
  • 硬度:4.5度
  • 結構:層狀矽質灰岩
產地,成分結構,傳說,

產地

徐公石,產于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青駝鎮徐公店村硯台溝。該石呈薄層狀,其形方圓不等,多具自然溶蝕邊,色澤紋理豐富,純樸雅觀。具有形奇、色美、質潤、石溫之特點。其含礦地層為震旦紀土門群佟家莊組上部,地層產狀平緩,儲量豐富。

成分結構

徐公石存於玄武岩風化夾層中,大多都是層狀矽質灰岩,含少許粉砂質的泥灰岩,經億萬年的風化浸蝕,形成了參差凹凸的自然塊體,上邊晶質隱約可見,質地細膩、脆硬,叩之清脆如磬,硬度約摩氏4.5度,比重2.78~2.9。開採出來後,幾乎都是不規則的薄層狀或薄板形狀,外形奇古,大者尺余,小者二、三寸,厚度在5至10厘米之間。石頭周邊生有細碎石乳和風化剝蝕很深的縱橫交叉或垂直的石紋,上下兩端石邊向外突出,中間呈凹狀,別具雅趣。但有一種當地稱"石隔"的"白砂線",則屬石疵,易使石體從線處斷裂。徐公石顏色豐富,深透而不浮艷,主要有蟹青、鱔黃、沉綠、紺青、橘紅、黑、紫、褐等,呈多色相間,五彩繽紛。石頭紋理變幻多彩,有霞輝、迷霧、雲浪、水波等。
徐公石密度極高,歷史上大多用來制硯,稱"徐公石硯"或"徐公硯"。利用天然石型雕琢而成的硯台,四周可見億萬年風化水蝕的紋理。成硯質嫩紋細,清瑩如玉,色澤沉靜,著手生潤,下墨如銼,發墨如油,不損筆毫。徐公石的天然形態,古樸風雅,亦是令人賞心悅目的觀賞石。

傳說

相傳,古時有赴京趕考的舉子徐晦,路經沂地時,曾偶揀此石為硯,攜帶入京應試,中進士,年高后遷居得硯之地,時人尊稱徐公,故村稱徐公店,硯為徐公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