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階級在社會上和政治上的重要性的衰落是促使後馬克思觀念萌生的核心要素也是觸發其解構性衝動的主要原因。隨著白領的增加、新中產階級地位的上升,無產階級越來越少數化、邊緣化。許多左派理論家十分關注這種對古典馬克思主義形成嚴重挑戰和衝擊的現象,紛紛從理論上調整無產階級革命策略或者試圖瓦解無產階級在革命中的中心地位,安德烈·高茲甚至提出了“非工人的非階級”(a non-class of non-workers)這一概念,主張向傳統意義上的工人階級道別,認為無產階級已不是什麼“階級意識”的匿乏和缺失問題,而是這一作為普遍歷史主體的概念本身成了問題。對古典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理論的質疑直接開啟了後馬克思主義的思維路向。
發展與成長
如果新左派不能從資本主義世界看到無產階級革命的希望卻仍能從現實的社會主義事業獲取信心,那么他們至少還有一片藉以安慰和寄託的領地,然而,現實社會主義運動連遭挫折與敗績,最終使新左派在思想上發生了根基性的動搖。後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對左派產生重大影響的思潮,它無疑受到了世界各地社會主義追求的挫折與失敗的影響。對此,拉爾夫·密里班德作出的經典的概述:“現實社會主義的經歷,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毛主義幻想的破滅,高棉以及越南勝利的酸楚餘殃,歐洲共產主義希望的萎縮,這一切使得新社會運動在其出現之時,便天生地帶有了對於傳統的勞工與社會主義運動和政黨的局限性的不滿。帶有一種在滋長著的對於工人階級成為劇烈社會改造的主要因素的不信任,以及隨之而來的馬克思主義的危機”(註:A·M·Wood:The Retreat from Class,Verso,1986,P9,P2,P3.)。全球範圍內共產主義政治的失勢使左派對傳統社會主義的性質、目標、綱領、策略等都發生了質疑,正是這種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懷疑氛圍從另一方面促進了後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滋長與生成。
探索與嘗試
七十年代末,新左派知識分子普遍進入了一個思想危機階段。阿爾都塞忙於“自我批評”,普蘭查斯倒向了“人民同盟”,高茲走向生態社會主義,赫斯特和辛達思則拋棄了階級政治。從總體上看,左派由前“68”的對階級主義的過度張揚蛻變到對階級政治的厭惡和棄絕,左派思想的這一逆轉所帶來的理論震盪已不限對無產階級理論的信任度的降低問題,而是對階級和意識形態、階級和政治關係,特別是對社會主義概念的重新反思與考量。正如拉克勞和莫菲在《霸權與社會主義策略》開篇所宣告的那樣,“左派的思想而今正站在十字路口。過去的明顯的真理——分析的古典形式和政治預測、衝突力量的性質、左派鬥爭的意義和目標——都因劈裂如此真理之基礎的那些歷史變動的突然崩臨而受到嚴重挑戰”(註:Laclau and Mouffe: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Towards a Radical Democratic Politics,The Thetford Press Ltd,1985,P4,P1,P111,P85.)。從左派思想演變的軌程而言,後馬克思主義既是左派思想低落與危機的表征,同時又是企圖走出迷途的渴望與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