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思潮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國家開始廣泛出現的具有重大影響的社會文化思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現代思潮
  • 時間:20世紀六七十年代
  • 地點:西方國家
  • 領域:文學、藝術等
它涉及文學、藝術(包括建築的風格等)、語言、歷史、哲學等社會文化和意識形態的諸多領域。雖然這一思潮至今仍處於一種紛繁複雜、多元化的發展狀態,但從總體上看,後現代主義思潮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確的,就是要對現代文明發展的根基、傳統等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因此,後現代主義思潮的興起,可以說為觀照現代性提供了一面新的鏡子,既折射出現代性與傳統的矛盾,又折射出現代性自身矛盾的方方面面。
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是一個從理論上難以精準下定義的概念.
以消解中心性,秩序性,明晰性,權威性,決定性,理性等為出發點,以倡導否定性,非中心性,模糊性,破碎性,不確定性,非連續性,多元性,差異性,非理性等為宗旨,對現代主義所尊奉的科技霸權,理性獨斷,人與自然的對立等進行深刻的剖析與強有力的反駁.
後現代文化思潮中與心理學有關的思想家有:伽達默爾,哈貝馬斯,利科爾,福柯,拉康,德希達,利奧塔德,馬爾庫塞,庫恩,費耶阿本德,羅蒂,勞丹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