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洋村(福建省建甌市川石鄉後洋村)

後洋村地處川石鄉東部,村部海拔251.0米,東與政和縣星溪鄉大紹自然村毗鄰,北與邊溪村交界,南與徐布村南洋、際面自然村接壤,西與洋屯村相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洋村
  • 外文名:houyangcun
  • 土地總面積:1053.6公頃
  • 村落劃分:6組155戶
  • 人口:653
  • 特產:錐栗、板栗、竹筍、楊梅
  • 人文:民風淳樸熱情好客
  • 優秀村支書:蔡春
後洋村概況,歷史沿革,歷史人文,物產經濟,地圖信息,

後洋村概況

土地總面積1053.6公頃,耕地面積64.6公頃,其中水田61.3公頃,旱地3.3公頃。全村轄3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l55戶653人口

歷史沿革

清順治3年(1646),沿用明制,設後洋村,隸屬川石里。乾隆年間,設後洋保。民國2年(1913)3月,里下去保,復設後洋村,隸屬川石里。民國23年1月,實行間鄰制,後洋設閶,稱後洋閭,隸屬川石鄉。民國24年,撤銷間鄰制,實行保甲制,後洋保隸屬後山聯保辦公處。民國29年,川石、厚山2個聯保辦公處合併為川石鄉,隸屬二區,區駐地東遊。後洋保隸屬川石鄉。民國36年6月,區劃調整,川石鄉共下轄15個保l40個甲。後洋保隸屬川石鄉,下轄後洋、南洋、角井共l0個甲。1949年5月13日,建甌城解放。8月之前,沿用鄉鎮保甲制。後洋為保,隸屬川石鄉。8月,域內設後洋等4個鄉,隸屬四區。後洋鄉下轄後洋、洋屯、邊溪等13個自然村。1952年6月,後洋鄉隸屬十一區,下轄後洋、洋屯、邊溪等l3個自然村。1954年7月,洋屯及其5個自然村從後洋鄉析出,單獨立鄉,稱洋屯鄉。後洋鄉隸屬十一區,下轄後洋、邊溪等8個自然村。1956年2月,後洋鄉隸屬東遊區,下轄後洋、邊溪等8個自然村。1958年3月,洋屯鄉併入後洋鄉,隸屬東遊區。7月,各區撤銷,各鄉鎮按地域劃片,設立川石片,後洋鄉隸屬川石片,下轄後洋、洋屯、邊溪等13個自然村。1958年8月27日,改後洋鄉為後洋大隊,隸屬英雄人民公社,下轄後洋、洋屯、邊溪等若干個生產小隊。l959年12月,後洋大隊隸屬川石公社,下轄大隊同上。l963年7月,洋屯、邊溪從後洋大隊析出,各自成立大隊,後洋大隊下轄後洋、角井等若干個生產小隊。l968年6月25日,後洋大隊管委會改為後洋大隊革命領導小組,隸屬公社革命委員會。l980年12月20日,後洋大隊革命領導小組復改為後洋大隊管理委員會。隸屬公社管委會。l984年6月1日,後洋大隊改為後洋村民委員會,隸屬鄉政府。

歷史人文

後洋是革命老區村,角井自然村是老區基點村,還是當年建松政特委機關駐地。為著革命的勝利,老區民眾作出較大犧牲。後洋村有烈士2名:李廣仁、李秀其。有還健在的散紅軍l名和“五老”ll人。

物產經濟

林業生產是後洋的主要經濟來源。2003年全村現有林地943.2公頃,其中用材林l53.3公頃,經濟林331.5公頃,特用林l06.6公頃。改革開放後,政府引導農戶大力發展毛竹和錐栗,收益顯著。至2005年,毛竹林突破200公頃,年產筍乾和鮮筍各超20噸。錐栗林突破333.4公頃,產量突破50噸,成為當地民眾脫貧致富的希望所在。烏筍乾、冬筍是後洋傳統林特產品。清末民國年間,後洋烏筍乾已名揚百里。

地圖信息

地址:"南平市建甌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