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墩村

後墩村位於松港街道辦事處的東面不足3公里處。它是在東關村至後港村的中途道上,舊時分屬河尾境。如今全村111戶,399人。村雖小,卻是一塊富庶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後墩村
  • 所屬地區:東關村
  • 地理位置:位於松港街道辦事處的東面不足3公里處
  • 人口:399人
  • 戶口數:50
霞浦後墩村,莆田後墩村,涵江後墩村,

霞浦後墩村

據《霞浦縣誌》載:早在明代,村里就出了一位進士。進士名王淮,字宗豫,家名王淑振,知德慶州。他一生廉政重教,建雲章閣,卒無子,妾張氏,入《貞節傳》。據村老王承啟介紹,王淮明代的舊居,現仍保存一榴4個開間的房屋一座。舊時進士的故居,有旗桿夾及 “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碑刻,毀於“文革”。
民國壬申冬月(1932年)國民黨海軍上將、副省長薩鎮冰來霞視察,為了開闢松城至後港的公路,特親書“有秋路”,鐫刻於碑刻上,此碑高1.9米,寬62.5厘米,為楷書,字方20厘米,此碑原豎於途經後墩村的路上,現存於城隍廟。
後墩村天后宮始建年代不詳,舊時的建築結構為前後二進,中間天井,木構懸山頂,四角翹檐。宮門前立有一對青石石獅,高1.5米。解放後,這對石獅被移到展覽館(現縣委黨校)門前。後墩天后宮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毀於颱風,直至1998年,村民才在侯王宮左邊單列神龕,塑媽祖神像,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全村例行向阿婆供齋供果,焚香鳴炮。

莆田後墩村

莆田後墩村位於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渠橋鎮溝口東側1公里處。它是在黃石鎮沙坂金墩村至橫山(始祖黃有誠其《金墩黃氏宗譜》有載)中途鄉道上,舊時分屬維新里。如今全村50戶,235人。村雖小,卻是一塊科甲蟬聯之地。
據《軍城金墩黃氏祖譜》載:早在明代末期,後墩村里就出了一位優貢生廣東左布政使其名叫黃世程字國衡,號金墩。配闊口陳氏。據村老黃國珍介紹,黃有誠獨子黃汝賜《金墩黃氏宗譜》有載,其孫在明代故居仍保存一座五個開間的祖厝。舊時橫山後墩人曾擔任過知府(正四品)一職的金墩族人中歷代官員就有34位。其中有旗桿夾及 “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碑刻,毀於“文革”。陳經邦的母親是莆田後墩村人。據《白塘洋尾金墩黃氏家譜》和《軍城金墩黃氏祖譜》載:莆田後墩村遷居黃石鎮海濱初祖黃敬字仲敬號十秀生子五長子欽鎮居東舊房,次子梁鎮居西舊房,季子邦鎮居大厝房,四子德鎮居中厝房,五子明鎮居頭前房。
莆田後墩村其先祖來自福州閩縣道山黃氏始祖唐朝御史中丞黃碣公嗣黃珍裔昆探花及第黃桂(1190-1255)字雲卿號春深,晚號薦藻。任太常寺少卿致仕後耋年特回祖地莆田白塘洋尾顧老。其先祖唐朝謚忠義御史中丞公黃碣《新唐書》有載。福州侯官道山人,探花公黃桂乃福州道山唐御史中丞贈司徒謚忠義黃碣之裔。其父黃邦彥。本族黃公舉、兄黃順卿宋嘉定戊辰年進士官誥院主管。始賜宋嘉泰壬戌年武舉出身;黃桂宋嘉定戊辰年進士登第三(探花及第),官至太常少卿。
黃璜字榮光號誌曉配吳氏由清江下墩移居渠橋後墩
黃善卿字養善號朝恭配陳氏偕族弟黃有誠配方氏居橫山金墩
黃儼字養卿號宗乾晚號蘭亭配周氏居洋尾
黃敬字仲敬號十秀配李氏居黃石海濱

涵江後墩村

涵江後墩村位於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涵西街道涵江著名商業城對面,北臨G324國道,南靠三期商業城,地理位置非常突出,商業價值非常高,前與保尾接壤,後與新港,周墩接壤。如今全村120戶左右,350人左右,主要姓氏張,許,趙,方。村雖立錐之地,卻與一期二期三期商業城一塊蒸蒸日上,欣欣向榮之地。
據生活便利,讀書、交通、環境、安全、生活配套等都比較到位,其中一期商業城主營日用品,包括服裝、廚房用品、家電等;二期主要經營食品;三期主要經營家居建材,裝潢裝飾材料店為主。結合一起,涵江商業城也具全國中型規模,批發業務覆蓋莆田、仙遊、城廂等縣(區),並輻射福清、平潭、永泰、惠安等縣、市,為涵江的經濟貢獻巨大的力量。學校更有莆田十四中學和涵西中心國小,涵西中心幼稚園在附近。交通與324國道連線使其更為方便,環境經過多年建設,遠近聞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