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皇陵御製祭文碑

後周皇陵御製祭文碑

後周皇陵在河南省新鄭市區北18公里的郭店村附近,現存陵墓4座:即嵩陵、慶陵、順陵和懿陵。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周皇陵御製祭文碑
  • 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郭店村
  • 所屬時代:後周
  • 文物保護: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嵩陵,慶陵,順陵,懿陵,

嵩陵

嵩陵(太祖郭威墓),位於郭店村西盛巴詢南約l公里的周莊村。據縣誌載墓前有墓碑,現今已佚。現存冢高約12米,周長110米。嵩陵,是後周太祖郭威之陵墓,在今郭店西南約一公里,高家村北,冢高約九米,周長一0三米。布滿荊棘的大冢之前,沒有石像生,也沒有一棵樹木,就連史志上記載的那通刻有郭威遺囑的御碑也早已蕩然無存。如今,在這裡只有兩個標誌:其一是1963年由新鄭市人民政府所立的“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郭威墓”水泥制標誌碑;其二是2001年由河南省文物局和新鄭市人民政府合立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周皇陵”大理石標誌碑。碑的背面是“郭威墓簡介”,現抄寫如下:
郭威(九零四—九五四年),五代後周創建者。邢州堯山人,字文仲。頸有飛雀刺花,人稱郭雀兒。初以勇力應募李繼韜麾下。歷任後唐、後晉、後漢。後漢隱帝時位至樞密使加平章事。乾祐三年,知隱帝遣人加害於己,遂舉兵入汴。及隱帝被殺,威立劉贇為帝。旋率軍北御契丹,至澶州兵變,自立而還,代後漢稱帝,建國號周,史稱後周。在位三年,顯德元年以疾崩,同年四月葬此,廟號太祖。
太祖郭威崇儉薄葬,據《舊五代史·周書·太祖紀》記載太祖多次諭示晉王柴榮:“我若不起疾,汝即速治山陵,不得久留殿內。陵所務從儉素,應緣山陵役力人匠,並須知雇,不計遠近,不得差配百姓。陵寢不須用石柱,費人功,只以磚代之,用瓦棺紙衣。臨入陵之時,召近稅戶三十家為陵戶,下事前揭開瓦棺,遍視過陵內,切不得傷他人命。勿修下宮,不要守陵宮人,亦不得用石人、石獸,只立一石記子,鐫字云:‘大周天子臨晏駕與嗣帝約,緣平生好儉素,只令著瓦棺紙衣葬。若違此言,陰靈不相助’。”(碑文中有10處錯誤,在此,已按《五代史》所載訂正店譽台——抄者注)

慶陵

慶陵(世宗柴榮墓)位於郭店村西北500米處陵上村。現存冢高10米,周長105米。明初建有正方形陵園,四周建磚牆,邊長200米。大門朝南,院內有甬道,寬3米,長80米,直達墓前。陵墓四周植柏樹,墓前置有方形祭壇,祭壇附近碑石林立。民國年間,軍閥混戰,陵園被毀,今僅存御製祭文碑28通。是周世宗柴榮的陵墓,在嵩陵之北2.65公里的陵上村之西側。在新煮朽犁才建的陵園入口處的東、西兩邊各有一通小型石碑。西邊是新鄭市紀委檢查委員會和新鄭市宣傳部合立的“黨員幹部廉政建設教育基地”碑;東邊一側為河南文物局和新鄭市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周皇陵”標誌碑,碑的背面是周世宗陵簡介:
周世宗(柴榮)陵位於郭店村西北五百米處陵上村。柴榮(921-959),邢州龍岡(河北邢台西南)人,太祖郭威養子,公元954年太祖崩,柴榮即位。他獎勵生產,勵精圖治,力圖統一中國,顯德六年(959年)進軍幽燕途中病逝。(《五代史》載:“帝崩於萬歲殿”——抄者注)現存冢高十米,周長一0五米。明初建有正方形陵園,四周建磚牆,邊長二百米。大門朝南,院內有甬道,寬三米,長八十米,直達墓前。陵墓四周植柏樹,墓前置有方形祭壇,祭壇附近碑石林立。民國間,軍閥混戰陵園被毀。
由陵園口至陵墓前的甬道兩旁是鬱鬱蔥蔥的幼柏。新鄭市人民政府新立的“周世宗陵”碑端正地矗立在慶陵的正前方。其後是重新安置的明清以來三排共28通御製祭文碑只符循鑽,其中大都是原陵前半埋土中或倒斜的石碑,少數石碑是從散落在村中收集而來。據說最早是明宣德元年(1426年)所立,最晚的是清宣統元年(1909年)所立。

順陵

順陵(恭帝柴宗訓墓),位於慶陵東北500米處。現存笑捆冢高4米,周長40米。過去該墓曾被盜掘,墓室和墓道還保存有壁畫。柴宗訓為世宗第四子,顯德六年(959年)嗣位,立八煉抹乎月,因殿前都檢點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遜位。入宋,封為鄭王,開寶六年(973年)崩於湖北房州,同年十月歸葬於此。在其墓之東北側有一個直徑約一米的盜洞。據《河南考古四十年(1952-1992)》載:1991年,恭帝柴宗訓順陵被盜,文物工作者在勘察中發現了兩幅壁畫《武吏端斧圖》、《文吏迎侍圖》。另外,墓室穹隆頂有天象圖等。

懿陵

懿陵(世宗皇后符氏墓),位於慶陵東側100米處陵上村內,冢高3米,周長30米。
五代十國為中國歷史上割據紛爭時期,後周世宗時,進行經濟和政治改革,國力增強,為北宋統一事業打下了基礎,因此在棕婚付中國歷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後周皇陵薄葬且形制較小,沒有石象生等石刻,但陵園和祭碑有較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為中國歷史上各王朝皇陵不可缺少的一段實物例證。

順陵

順陵(恭帝柴宗訓墓),位於慶陵東北500米處。現存冢高4米,周長40米。過去該墓曾被盜掘,墓室和墓道還保存有壁畫。柴宗訓為世宗第四子,顯德六年(959年)嗣位,立八月,因殿前都檢點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遜位。入宋,封為鄭王,開寶六年(973年)崩於湖北房州,同年十月歸葬於此。在其墓之東北側有一個直徑約一米的盜洞。據《河南考古四十年(1952-1992)》載:1991年,恭帝柴宗訓順陵被盜,文物工作者在勘察中發現了兩幅壁畫《武吏端斧圖》、《文吏迎侍圖》。另外,墓室穹隆頂有天象圖等。

懿陵

懿陵(世宗皇后符氏墓),位於慶陵東側100米處陵上村內,冢高3米,周長30米。
五代十國為中國歷史上割據紛爭時期,後周世宗時,進行經濟和政治改革,國力增強,為北宋統一事業打下了基礎,因此在中國歷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後周皇陵薄葬且形制較小,沒有石象生等石刻,但陵園和祭碑有較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為中國歷史上各王朝皇陵不可缺少的一段實物例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