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冰心散文

基本介紹

  • 書名:往事:冰心散文
  •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 頁數:343頁
  • 開本:32
  • 品牌:浙江文藝
  • 作者:冰心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3937090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冰心散文(往事)》是現當代作家冰心散文的精選集,共分為三輯:《往事》、《寄小讀者》和《冰心自傳》。本書中的散文,充分體現了“冰心體散文”的藝術特色:以行雲流水般的文字,說心中要說的話,傾訴自己的真情,滿蘊著溫柔,微帶著憂愁,顯示出清麗的風致,抒發作者的“愛的哲學”,宣揚自然愛、母愛、兒童愛。語句既有古典文學般的典雅、凝練,又有適當的“歐化”,顯得婉轉靈動,別具韻味。

媒體推薦

冰心女士散文的清麗,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純潔,在中國好算是獨一無二的作家了。
——郁達夫

圖書目錄

往事
我做小說,何曾悲觀呢?
一隻小鳥
遙寄印度哲人泰戈爾
“無限之生”的界線
畫——詩
圈兒

除夕的夢

石像
法律以外的自由
五月一號
我+基督=?
宇宙的愛
山中雜感
圖畫
回憶

“除夕”
十字架的園裡
閒情
往事(一)
到青龍橋去
好夢
往事(二)
南歸
新年試筆
寄小讀者
寄小讀者四版自序
寄小讀者(通訊1—29)
山中雜記
再寄小讀者(通訊1—4)
冰心自傳
回憶“五四”
冰心自傳
我的故鄉
我的童年
童年雜憶
我到了北京
我的父母之鄉
我的第一篇文章
我入了貝滿中齋
我的大學生涯
我家的對聯
在美留學的三年
我回國後頭三年
我從來沒覺得老

文摘

我生於一九OO年十月五日(農曆庚子年閏八月十二日),七個月後我就離開了故鄉——福建福州。但福州在我的心裡,永遠是我的故鄉,因為它是我的父母之鄉。我從父母親口裡聽到的極其瑣碎而極其親切動人的故事,都是以福州為背景的。
我母親說:我出生在福州城內的隆普營。這所祖父租來的房子裡,住著我們的大家庭。院裡有一個池子,那時福州常發大水,水大的時候,池子裡的金魚都游到我們的屋裡來。
我的祖父謝鑾恩(子修)老先生,是個教書匠,在城內的道南祠授徒為業。他是我們謝家第一個讀書識字的人。我記得在我十一歲那年(一九一一年),從山東煙臺回到福州的時候,在祖父的書架上,看到薄薄的一本套紅印的家譜。第一位祖父是昌武公,以下是順雲公、以達公,然後就是我的祖父。上面仿佛還講我們謝家是從江西遷來的,是晉朝謝安的後裔。但是在一個清靜的冬夜,祖父和我獨對的時候,他忽然摸著我的頭說:“你是我們謝家第一個正式上學讀書的女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地讀呵。”說到這裡,他就原原本本地講起了我們貧寒的家世!原來我的曾祖父以達公,是福建長樂縣橫嶺鄉的一個貧農,因為天災,逃到了福州城裡學做裁縫。這和我們現在遍布全球的第一代華人一樣,都是為祖國的天災人禍所迫,漂洋過海,靠著不用資本的三把刀,剪刀(成衣業)、廚刀(飯館業)、剃刀(理髮業)起家的,不過我的曾祖父還沒有逃得那么遠!
那時做裁縫的是一年三節,即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才可以到人家去要賬。這一年的春節,曾祖父到人家要錢的時候,因為不認得字,被人家賴了賬,他兩手空空垂頭喪氣地回到家裡。等米下鍋的曾祖母聽到這不幸的訊息,沉默了一會,就含淚走了出去,半天沒有進來。曾祖父出去看時,原來她已在牆角的樹上自縊了!他連忙把她解救了下來,兩人抱頭大哭;這一對年輕的農民,在寒風中跪下對天立誓:將來如蒙天賜一個兒子,拼死拼活,也要讓他讀書識字,好替父親記賬、要賬。但是從那以後我的曾祖母卻一連生了四個女兒,第五胎才來了一個男的,還是難產。這個難得出生的男孩,就是我的祖父謝子修先生,乳名“大德”的。
這段故事,給我的印象極深,我的感觸也極大!假如我的祖父是一棵大樹,他的第二代就是樹枝,我們就都是枝上的密葉;葉落歸根,而我們的根,是深深地扎在福建橫嶺鄉的田地里的。我並不是“烏衣門弟”出身,而是一個不識字、受欺凌的農民裁縫的後代。曾祖父的四個女兒,我的祖姑母們,僅僅因為她們是女孩子,就被剝奪了讀書識字的權利!當我把這段意外的故事,告訴我的一個堂哥哥的時候,他卻很不高興地問我是聽誰說的?當我告訴他這是祖父親口對我講的時候,他半天不言語,過了一會才悄悄地吩咐我,不要把這段故事再講給別人聽。當下,我對他的“忘本”和“輕農”就感到極大的不滿!從那時起,我就不再遵守我們謝家寫籍貫的習慣。我寫在任何表格上的籍貫,不再是祖父“進學”地點的“福建閩侯”,而是“福建長樂”,以此來表示我的不同意見!
我這一輩子,到今日為止,在福州不過前後呆了兩年多,更不用說長樂縣的橫嶺鄉了。但是我記得在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一二年之間我們在福州的時候,橫嶺鄉有幾位父老,來邀我的父親回去一趟。他們說橫嶺鄉小,總是受人欺侮,如今族裡出了一個軍官,應該帶幾個兵勇回去誇耀誇耀。父親恭敬地說;他可以回去祭祖,但是他沒有兵,也不可能帶兵去。我還記得父老們送給父親一個紅紙包的見面禮,那是一百個銀角子,合起來值十個銀元。父親把這一個紅紙包退回了,只跟父老們到橫嶺鄉去祭了祖。一九二。年前後,我在北京《晨報》寫過一篇叫做《還鄉》的短篇小說,講的就是這個故事。現在這張剪報也找不到了。
從祖父和父親的談話里,我得知橫嶺鄉是極其窮苦的。農民世世代代在田地上辛勤勞動,過著蒙昧貧困的生活,只有被賣去當“戲子”,才能逃出本土。當我看到那包由一百個銀角子湊成的“見面禮”時,我聯想到我所熟悉的山東煙臺東山金鉤寨的窮苦農民來,我心裡湧上了一股說不出來難過的滋味1
……
P268-27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