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白薔薇:冰心散文》是2013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冰心 、林賢治。
基本介紹
- 書名:一朵白薔薇:冰心散文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頁數:258頁
- 開本:32
- 品牌:廣東花城出版社
- 作者:冰心 林賢治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6066175, 753606617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一朵白薔薇:冰心散文》內容簡介:冰心散文人稱“冰心體”,影響一代青年讀者。她的散文表達了她對母親、兒童和自然的摯愛和讚美,語言含蓄,凝和節制,富於哲理,充滿詩意。
作者簡介
冰心,1900~1999,現代著名女作家,詩人。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冰心女士、男士等。福建長樂人,幼年時代就廣泛涉足中國古典小說和外國譯作。1918年,考入協和女子大學預科,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19年,開始發表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此後,相繼發表了《斯人獨憔悴》、《去國》等探索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在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下,創作出晶瑩優美、輕柔雅麗的小詩。這些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出版,引起了社會文壇的強烈反響,被人稱為“冰心體”,它“推動了新詩初期‘小詩’寫作的潮流”。192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文科,赴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在旅途和留美期間,寫有散文集《寄小讀者》。1926年,冰心學成後回國,執教於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校。此後著有散文《南歸》、小說《分》、《冬兒姑娘》等,表現了更為深厚的社會內涵。抗日戰爭期間在昆明、重慶等地從事創作和文化救亡活動。1946年,赴日本,曾被邀任東京大學教授一職。1951年回國,先後任《人民文學》編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圖書目錄
編者說
往事(一)
往事(二)
南歸
我的童年
胰皂泡
笑
夢
到青龍橋去
閒情
無家樂
《寄小讀者》四版自序
寄小讀者(節選)
山中雜記(節選)
問答詞
山中雜感
石像
圖畫
回憶
一朵白薔薇
十字架的園裡
力構小窗隨筆
新年試筆
觀舞記
解放以後責任就來了
怎樣補救我們四圍乾燥的空氣?
“是非”
非完全則寧無(一)
法律以外的自由
默廬試筆(節選)
給日本的女性
談孟子和民主
關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我的家在哪裡?
怎樣欣賞中國文學
往事(一)
往事(二)
南歸
我的童年
胰皂泡
笑
夢
到青龍橋去
閒情
無家樂
《寄小讀者》四版自序
寄小讀者(節選)
山中雜記(節選)
問答詞
山中雜感
石像
圖畫
回憶
一朵白薔薇
十字架的園裡
力構小窗隨筆
新年試筆
觀舞記
解放以後責任就來了
怎樣補救我們四圍乾燥的空氣?
“是非”
非完全則寧無(一)
法律以外的自由
默廬試筆(節選)
給日本的女性
談孟子和民主
關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我的家在哪裡?
怎樣欣賞中國文學
序言
恐怕對每個作家來說,都存在著一種“本色文體”;也就是說,只有特定的某一種文體,是最有利於作家的氣質的表現和才華的發揮的。即如女作家冰心,雖然同時以小說、詩歌、散文嶄露頭角,而在幾代讀者的心中,卻是一個冰清玉潔,永遠年輕的散文作家。
從思想內容到語言風格,冰心都有著自己的獨立的追求,阿英稱作“冰心體”。他這樣評述冰心散文的影響力,說:“青年的讀者,有不受魯迅影響的,可是,不受冰心文字影響的,那是很少。雖然從創作的偉大性及其成功方面看,魯迅遠超過冰心。”對於她的散文,同時代的作家便有著很高的評價。茅盾說:“在所有‘五四’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屬於她自己。”郭沫若題詩贈冰心,其中有“婉婉唱隨樂”的句子。郁達夫甚至把她的散文成就置於朱自清之上,說:“冰心女士散文的倩麗,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純潔,在中國好像是獨一無二的作家了。記得雪菜的詠雲雀的詩里,仿佛曾說過雲雀是初生的歡喜的化身,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星辰,是同月光一樣來把歌聲散溢於宇宙之中的使者,是虹霓的彩滴要自愧不如的妙音的雨師,……總而言之,把這一首詩全部拿來,以詩人讚美雲雀的清詞妙句,一字不易地用在冰心女士的散文批評上,我想是最適當也沒有的事情。”
冰心,原名謝婉瑩,福建省長樂縣人。1900年10月生於福州,七個月後隨家遷至上海。四歲又移居山東煙臺,住東山海邊,日夕的接觸使她深愛大海。自幼聰穎好學,七歲開始閱讀中外著名小說。1912年入福州女子師範預科,1914年考取北京貝滿女中,1918年畢業後,進入北京協和女子大學理預科。兩年後,因學校合併而轉至燕京大學。五四運動爆發,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其間,被選為學生會的文書,並加入女學界聯合會的宣傳股;發表的第一篇文章《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就是為援救被捕的同學,到法院旁聽以後寫成的。隨後,以冰心為筆名發表小說《兩個家庭》,接著創作《斯人獨憔悴》、《超人》等系列“問題小說”,在文學界引起很大反響。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23年,創作並出版新詩集《繁星》和《春水》;青年競相仿效,以致開出一個“小詩流行的時代”。以此同時,發表題名《往事》的一組散文,初步形成個人的散文風格。1923年夏,燕京大學文本科畢業,隨即赴美留學。去國前夕以及旅美三年期間,為《晨報》“兒童世界專欄”撰寫通訊,1926年成《寄小讀者》一書出版。據不完全統計,至1935年止,本書先後共出版二十一次之多,足見影響之廣。歸國後,在燕京大學任教。1930年在北平女子文理學院任教,翻譯紀伯倫的《先知》,次年出版。1934年,參加平綏沿線旅行團,並寫成旅行記出版。1936年6月,加入中國文藝家協會,10月,同魯迅等二十一人共同發表《文藝界同人為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同年,赴歐美遊歷,次年6月返回北平。1938年到雲南昆明,1940年冬到四川重慶,1946年輾轉至南京和北平,11月到日本東京,直至1951年回國。此後多年,無論順境或逆境,仍不斷從事翻譯和寫作,並積極參加對外友好活動。先後出版的散文集有《歸來以後》、《我們把春天吵醒了》、《小桔燈》、《櫻花贊》、《拾穗小札》、《晚晴集》等。
從中學開始,由於深受基督教教義以及泰戈爾的“宇宙和個人的靈中間有一大調和”的哲學的影響,冰心一直把“萬全之愛”作為自己的理想而謳歌不輟。她把社會現象看得非常單純,以為人事紛紜無非由“愛”和“憎”兩根線交織而成,而在這二者之間,又必有一者是人生的指針。茅盾認為,她的宇宙觀和人生觀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說:“她從自己小我生活的美滿,推想到人生之所以有醜惡全是為的不知道互相愛;她從自我生活的和諧,推論到凡世間人都能夠互相愛。”然而,雖然以她的“愛的哲學”無力解釋社會人生,可是她筆下對母親、兒童和自然的摯愛的讚美,卻贏得到了心地純淨的讀者,尤其是廣大青少年的共鳴。人性的深處,定然潛在著愛與同情,潛在著那對同類的理解和接近的深切的欲望。不然,何以會成為一個永恆的主題,遍及於宗教、哲學和藝術之中呢?
所謂“以自我為中心”,並非說冰心是一個“自我主義者”。“荀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作為一個純良正直的知識分子,大事於她是並不糊塗的。從自我出發,就是強調自我認識和個人實踐,對於散文創作,正好有助於藝術個性的確立,使其中所表達的一切,是那么的真切與自然。
冰心出身於一個生活優裕的做官人家,但因為父親是軍人出身,加以從小與大海為伴,這樣身上就多出了一種勃勃英氣。雖然她深受中國古典文學,尤其詩詞的浸淫,卻沒有一般文士的可惡的“雅趣”。在她的一派純真的情性里,猶有喜愛沉思,以及易感的悒鬱的成分。其實,這是一種人性的“抗體”,可以抵制遠離塵囂而生的虛偽與麻醉。然而,在文字表達方面,卻不取盧隱、石評梅式的一瀉無餘,而講究含蓄、凝和節制。正如她的一首短詩說的:“是這般的:滿蘊著溫柔,微帶著憂愁,欲語又停留。”在小說《遺書》中,她借了其中的人物宛因的話如此表達了自己的主張:“文體方面我主張‘白話文言化’,‘中文西文化’,這‘化’字大有奧秘,不能道出的,只看作者如何運用罷了!我想如現在的作家都能無形中融會古文和西文,拿來套用於新文學,必能為今日中國的文學界,放一異彩。”正是這種白話文言、中文西文的無形的融合,使她的散文語言單純而不單調,燦爛而不繁褥,晶光四射,熠熠耀目。
冰心是一個創作家,又是一個鑑賞家。或者可以說,正因為她對中外古今的文學獨有會心,所以於創作方面,便自然帶進了一種特異的技巧和風格。本書特意收入她在東京大學的講演《怎樣欣賞中國文學》,以使讀者在同一個題目下,增進對她的散文創作的理解。
從思想內容到語言風格,冰心都有著自己的獨立的追求,阿英稱作“冰心體”。他這樣評述冰心散文的影響力,說:“青年的讀者,有不受魯迅影響的,可是,不受冰心文字影響的,那是很少。雖然從創作的偉大性及其成功方面看,魯迅遠超過冰心。”對於她的散文,同時代的作家便有著很高的評價。茅盾說:“在所有‘五四’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屬於她自己。”郭沫若題詩贈冰心,其中有“婉婉唱隨樂”的句子。郁達夫甚至把她的散文成就置於朱自清之上,說:“冰心女士散文的倩麗,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純潔,在中國好像是獨一無二的作家了。記得雪菜的詠雲雀的詩里,仿佛曾說過雲雀是初生的歡喜的化身,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星辰,是同月光一樣來把歌聲散溢於宇宙之中的使者,是虹霓的彩滴要自愧不如的妙音的雨師,……總而言之,把這一首詩全部拿來,以詩人讚美雲雀的清詞妙句,一字不易地用在冰心女士的散文批評上,我想是最適當也沒有的事情。”
冰心,原名謝婉瑩,福建省長樂縣人。1900年10月生於福州,七個月後隨家遷至上海。四歲又移居山東煙臺,住東山海邊,日夕的接觸使她深愛大海。自幼聰穎好學,七歲開始閱讀中外著名小說。1912年入福州女子師範預科,1914年考取北京貝滿女中,1918年畢業後,進入北京協和女子大學理預科。兩年後,因學校合併而轉至燕京大學。五四運動爆發,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其間,被選為學生會的文書,並加入女學界聯合會的宣傳股;發表的第一篇文章《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就是為援救被捕的同學,到法院旁聽以後寫成的。隨後,以冰心為筆名發表小說《兩個家庭》,接著創作《斯人獨憔悴》、《超人》等系列“問題小說”,在文學界引起很大反響。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23年,創作並出版新詩集《繁星》和《春水》;青年競相仿效,以致開出一個“小詩流行的時代”。以此同時,發表題名《往事》的一組散文,初步形成個人的散文風格。1923年夏,燕京大學文本科畢業,隨即赴美留學。去國前夕以及旅美三年期間,為《晨報》“兒童世界專欄”撰寫通訊,1926年成《寄小讀者》一書出版。據不完全統計,至1935年止,本書先後共出版二十一次之多,足見影響之廣。歸國後,在燕京大學任教。1930年在北平女子文理學院任教,翻譯紀伯倫的《先知》,次年出版。1934年,參加平綏沿線旅行團,並寫成旅行記出版。1936年6月,加入中國文藝家協會,10月,同魯迅等二十一人共同發表《文藝界同人為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同年,赴歐美遊歷,次年6月返回北平。1938年到雲南昆明,1940年冬到四川重慶,1946年輾轉至南京和北平,11月到日本東京,直至1951年回國。此後多年,無論順境或逆境,仍不斷從事翻譯和寫作,並積極參加對外友好活動。先後出版的散文集有《歸來以後》、《我們把春天吵醒了》、《小桔燈》、《櫻花贊》、《拾穗小札》、《晚晴集》等。
從中學開始,由於深受基督教教義以及泰戈爾的“宇宙和個人的靈中間有一大調和”的哲學的影響,冰心一直把“萬全之愛”作為自己的理想而謳歌不輟。她把社會現象看得非常單純,以為人事紛紜無非由“愛”和“憎”兩根線交織而成,而在這二者之間,又必有一者是人生的指針。茅盾認為,她的宇宙觀和人生觀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說:“她從自己小我生活的美滿,推想到人生之所以有醜惡全是為的不知道互相愛;她從自我生活的和諧,推論到凡世間人都能夠互相愛。”然而,雖然以她的“愛的哲學”無力解釋社會人生,可是她筆下對母親、兒童和自然的摯愛的讚美,卻贏得到了心地純淨的讀者,尤其是廣大青少年的共鳴。人性的深處,定然潛在著愛與同情,潛在著那對同類的理解和接近的深切的欲望。不然,何以會成為一個永恆的主題,遍及於宗教、哲學和藝術之中呢?
所謂“以自我為中心”,並非說冰心是一個“自我主義者”。“荀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作為一個純良正直的知識分子,大事於她是並不糊塗的。從自我出發,就是強調自我認識和個人實踐,對於散文創作,正好有助於藝術個性的確立,使其中所表達的一切,是那么的真切與自然。
冰心出身於一個生活優裕的做官人家,但因為父親是軍人出身,加以從小與大海為伴,這樣身上就多出了一種勃勃英氣。雖然她深受中國古典文學,尤其詩詞的浸淫,卻沒有一般文士的可惡的“雅趣”。在她的一派純真的情性里,猶有喜愛沉思,以及易感的悒鬱的成分。其實,這是一種人性的“抗體”,可以抵制遠離塵囂而生的虛偽與麻醉。然而,在文字表達方面,卻不取盧隱、石評梅式的一瀉無餘,而講究含蓄、凝和節制。正如她的一首短詩說的:“是這般的:滿蘊著溫柔,微帶著憂愁,欲語又停留。”在小說《遺書》中,她借了其中的人物宛因的話如此表達了自己的主張:“文體方面我主張‘白話文言化’,‘中文西文化’,這‘化’字大有奧秘,不能道出的,只看作者如何運用罷了!我想如現在的作家都能無形中融會古文和西文,拿來套用於新文學,必能為今日中國的文學界,放一異彩。”正是這種白話文言、中文西文的無形的融合,使她的散文語言單純而不單調,燦爛而不繁褥,晶光四射,熠熠耀目。
冰心是一個創作家,又是一個鑑賞家。或者可以說,正因為她對中外古今的文學獨有會心,所以於創作方面,便自然帶進了一種特異的技巧和風格。本書特意收入她在東京大學的講演《怎樣欣賞中國文學》,以使讀者在同一個題目下,增進對她的散文創作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