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戲畫報》1927年6月27日創刊於上海,,已知出版至1928年1月。劉豁公主編,影戲畫報館出版發行。旬刊,屬於文藝刊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影戲畫報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27年
- 出版周期:旬刊
《影戲畫報》1927年6月27日創刊於上海,,已知出版至1928年1月。劉豁公主編,影戲畫報館出版發行。旬刊,屬於文藝刊物。
《影戲畫報》1927年6月27日創刊於上海,,已知出版至1928年1月。劉豁公主編,影戲畫報館出版發行。旬刊,屬於文藝刊物。人員編制撰稿人有錢伯盛、玉郎、羅樹森、葉心佛、丁弁群、李家麟、周瘦鵑、綠朗等。欄目方向特刊有19...
例如琵琵但妮兒近訊、惱瑪希拉新片等,還有戰事片的影響、可驚的數目等影訊。明星艷史長篇刊登明星花邊新聞,如《阮玲玉與金焰》等,該欄目還刊登《明艷史》漫畫,以連載的形式刊登影界的趣聞。值得注意的是,該刊會刊登三頁左右的廣告,為維持報刊的穩定發展提供資金來源,載有影戲廣告、膠片廣告、攝影廣告等。
(三)華中地區的抗日影戲 (四)福建漳州的抗敵紙影戲隊 四、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時期的紅色皮影戲 五、戰爭年代的皮影造型 (一)北伐戰爭時期的皮影造型 (二)抗日戰爭時期的皮影造型 (三)解放戰爭時期的皮影造型 後記 作者簡介 魏力群,男,1949年生,河北昌黎人,祖籍山東陽穀。系國著名的皮影研究專家,...
《銀海拾貝》 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ISBN是 7301101910 內容簡介 本冊《銀海拾貝》收入50位從事電影編導、表演、經營的著名影人敘寫的文章,其中36篇原載1948年之前發行的報刊,15篇選自解放後作者余在新的語境中撰寫的回憶錄和回憶性文字。我們用心之處在於:佚文來源除了人們比較熟悉的電影報刊如《影戲畫報...
10 影戲生活 1930-12-26 10 《歌女紅牡丹》特刊 1931-04-10 11 電聲日報 1932-05-01 11 電影藝術 1932-07-08 12 聯華畫報 1933-01-01 12 現代電影 1933-03-01 14 金城?天壹影片公司特刊 1934-04-01 14 青青電影 1934-04-15 16 時代電影 1934-06-05 16 影迷周報 1934-09-26 17 明星月報 1933...
—兼說變文、變相與戲劇之關係 《文史》,2010年第2期。39、19世紀西方人扮演的中國戲劇——晚清華人海外觀劇研究之一 《文學遺產》,2010年第4期。40、清末廣東戲劇演出圖像說略——以《時事畫報》、《賞奇畫報》為對象 《學術研究》,2011年第2期。41、 “佘太君”與“折太君”考 《文史》2011年第3期。
、《薛家將》、《五鋒會》等。每天兩場,場場滿員,連演3個月不衰。1956年參加黑龍江省民間藝術劇院,借鑑河北樂亭影和湖南影戲表演動作,將皮影藝術向前大大地推進了一步。1960年,其演出小組以《禿尾巴老李》、《東郭先生》參加木偶皮影匯演期間,在北京飯店向全國文藝界進行一場操縱技巧示範表演,在座的學者、...
有聲影戲之攝製 盆竹之欣賞 盆竹展覽 盆菊欣賞 影片攝製之程式 牛奶出品程式 蠶絲出品之程式 財政部印鑄局之工作寫真 南京中央廣播電台 雕漆 汽油的故事 關於景泰藍 景泰藍的製作 醬油之製造 木炭之製造 福建造紙廠之參觀 油漆之製造 銀幕上活動墨水畫之繪製 萬氏繪製活動墨水畫經過談 牙刷之製造 汽水之製造 飛機...
《光明日報》、《北京晚報》發表評論,盛讚黑龍江省皮影戲的藝術成就;《人民中國》以兩版篇幅和劇照介紹黑龍江皮影戲;《人民畫報》拍攝和刊登了《禿尾巴老李》的全部彩色劇照;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了音;中國唱片公司灌制了唱片;《劇本月刊》發表了《禿尾巴老李》腳本。1960年1月22日至2月9日,又以獻禮劇目為基礎...
第三節 《影戲雜誌》:初始的探索 一、舉步維艱的辦刊歷程 二、為影戲正名,為《影戲雜誌》正名 三、內容布局與辦刊理念及其意義 第二章 電影特刊:由散落到整合 第一節 1920年代中後期電影刊物的發展 第二節 電影特刊:非常態化的電影宣傳 第三節 《電影月報》:電影特刊的整合 一、合作的大本營 二、理論探討...
B=《外灘畫報》L=林天苗 一具中年豐腴的女性身體 B:你常用豐腴女體創作,而向京喜歡用青春期少女。為什麼你選擇豐腴的、不是那么美麗的女體?L:我也用過青春少女,但必須符合我的想法。現 在,我更多的是用像我這樣的中年女體,從外觀和男女普遍的意義來講,在性方面,她失去了一些魅力,但是她承載了更多,...
1982年,洞涇建立閱覽室,有圖書203冊;1985年起,閱覽室的報刊雜誌、畫報類型逐漸增加,圖書也增至1500多冊,連同基層青年活動室,藏書達到6010冊。2001年3月,洞涇文化中心啟用,內有建立圖書館。2012年,洞涇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啟用,中心占地面積34243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總投資4880餘萬元。中心內設有...
中國的紀錄片從1895年開始的“影戲”時代,到之後的民主時代、烽火時代、英雄時代,一直到1983年至今的平民時代,也跨越了將近百年的滄桑歷史。“延安電影團”時期熊熊燃燒的革命激情,已經成為一抹不可忘卻的回憶。今天從和平時代走來的紀錄片製作者,顯得更關心普通人的生活狀態,湧現出大量關注底層人民生活的作品。這...
1986年 《金扁擔》參加“連環畫報”優秀作品原作展覽。《怪人鄭板橋》參加全國文學插圖藝術展覽。《魚樂圖》參加全國首屆藏書票展覽。1987年 《太行烽火》組畫參加紀念建軍六十周年全國美展。1988年 《釘馬掌》、《趕燈會》參加中國藏書票及小版畫大獎賽,獲三等獎。《閒趣圖》參加全國第二屆藏書票展覽。1989年 《...
1985年在縣城關鎮東正街修建了自己的的演出場館(夢澤影戲館),30多年來,每年演出364天,200座席常滿,上座率經久不衰。曾有美國,日本,德國,義大利,法國等多個國家的代表團來觀看演出。作品先後在《中國畫報》,《南方人物周刊》,《文明》,《北京青年周刊》,《深圳航空》,《湖北旅遊》,《東莞時尚雜誌...
聯華影業公司,中國私營電影企業,全稱為聯華影業製片印刷有限公司。1930年由羅明佑的華北電影有限公司、黎民偉的民新影片公司、吳性栽的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和但杜宇的上海影戲公司等合併而成,又吸收在上海經營印刷業的黃漪磋參加組成。最初全名為“聯華影業製片印刷有限公司”。1932年後改稱聯華影業公司。總管理處在香港...
馬來亞、緬甸、高棉、越南等國也都有過皮影戲,形式與爪哇、巴厘的影戲大同小異,可能是受爪哇影響而發展起來的。印度尼西亞的皮影戲,俗稱爪哇影戲,又叫“瓦揚皮衛”。最初它大概是拜佛祭祖儀式的一部分,至今仍在演出前焚香祈禱。皮影戲的表演者被稱為“鈴吉特”,與僧侶一樣受人尊敬。演出的影幕長10尺,...
其代表作《打井》在國內外展出後,先後被《人民日報》、《文匯報》、《解放軍畫報》等報刊發表,並被上海博物館收藏。1990年和1992至1993年經省市縣的選派,樊志華作為農民畫作者代表應美國堪薩斯·西安友好城市委員會邀來源畫鄉網請,參加農民畫展開展式、現場表演、記者招待會等項活動,為香尼彌遜國際研究中心學校講學...
1843年上海開埠以來,國內外商賈雲集,人口驟增,經濟迅速發展,各種西方娛樂活動也開始大量湧入。電影(初時稱為“西洋影戲”)作為一門新興藝術和文化娛樂形式,隨著眾多的舶來品傳入上海。1896年8月11日(光緒二十二年七月初三)夜晚,在上海蘇州河北的閘北西唐家弄(今天潼路814弄35支弄)的私家花園徐園內“又一...
8、《70年前寧夏戰地慘景再現》,《寧夏畫報》,2003年第4期 9、《十字路口上的困難選擇》,宣讀於民族學人類學與中國經驗研討會,並收錄於論文集《民族人類學的中國經驗》,2005年10月 10、《覺醒·立法·機制》,《光明日報·文化周刊》2004年4月28日,B1版 11、《回族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及保護》,...
林雍容(1900年一1954年),江蘇無錫盪口人,中國默片時期電影明星、文明戲、新劇頭牌言情小生。從師我國最早的電影編劇和導演鄭正秋先生。一生中為觀眾奉獻了許多部經典作品,為早期影戲歌三棲演員,深受廣大觀眾和聽眾的熱愛。他所主演的《女俠李飛飛》影片一上映,全城轟動,盛況空前,萬人空巷。主角洪玉麟溫文爾雅,...
《圖說中國戲劇(英文版)》是2015年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 阿靈敦。內容簡介 戲曲作為中華民族的國粹,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是中國文化遺產中的一枝奇葩。《圖說中國戲劇(英文版)》圖文並茂的全方位介紹中國戲劇,包括戲曲的起源、戲曲音樂、舞台藝術、戲曲人物、習俗,服裝鞋帽、戲曲臉譜等等。...
第一章 中國布景與西方影戲(1905-1929)第一節 老“國粹”與新“玩意兒”的結晶 第二節 繪畫藝術對初期電影美術的影響 一、寫實的西洋繪畫 二、“海派”中國畫 三、時尚風俗畫——《點石齋畫報》四、中西合璧的月份牌年畫 五、漫畫與動畫 第三節 從舞台“布景”到電影“置景”——早期的電影美術 一、舞台...
捶丸 審丸經規章態度/146 相撲 論高低使拳角力/157 風箏 清風助碧空逍遙/168 擊壤 平民戲打瓦拋磚/180 弄潮 擎彩旗勇躍濤頭/189 雜劇 擬時事雜劇滑稽/202 影戲 演真虛影戲濃淡/215 傀儡 牽傀儡妝弄浮生/225 幻術 真亦幻但顯手段/236 平話 說平話銀字表情/247 禽蟲 戲禽蟲亦真亦騙/262 ......
報紙、雜誌、攝影、影戲、幻燈、廣告、漫畫等媒介和視覺樣式交織互動,改變了市民的觀看方式,並形成一個龐大的圖像消費市場,從而帶動了圖像藝術創作 人的視覺生產與傳播。第二章以“政治、國族與視覺表征”為主題,文章涵蓋時間大體上與第一章的時段重疊,但討論的是現代性的另一副面孔。近現代中國的政治生活充滿...
1981年至1993年臨高人偶戲曾先後2次進京演出,均獲得到好評,榮獲優秀表演獎和優秀音樂獎。其中《花仙子》被中央電視台錄製播放,《人民日報》、《民族畫報》、《中國木偶報》等多家媒體專題評介。人偶戲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有深厚的民眾基礎和世代傳承的特點。但是,受時尚的流行歌舞衝擊和娛樂多元化的...
《畢卡索加城隍廟》是2011年4月1日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仃。本書主要講述了民間的裝飾藝術、雕刻藝術和插畫藝術等等內容。 內容簡介 我寧可欣賞一塊民間藍印花布,而不喜愛團龍五彩錦緞。民間藝術是最“土”的,也是最“洋”的。有人愛吃熟透了的果子,我卻喜歡吃那些不太熟,有點澀口的。——張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