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畫報(上海1930)》創刊於1930年,該刊由電影畫報館編輯,英文名為“Screenland”,改三日刊為周刊,每逢星期六、日出版,每期售價大洋五分。具體停刊時間和原因不詳,館藏1931年發行的第16期至第24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影畫報(上海1930)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0年12月
- 出版周期:三日刊,周刊
《電影畫報(上海1930)》創刊於1930年,該刊由電影畫報館編輯,英文名為“Screenland”,改三日刊為周刊,每逢星期六、日出版,每期售價大洋五分。具體停刊時間和原因不詳,館藏1931年發行的第16期至第24期。
《電影畫報(上海1930)》創刊於1930年,該刊由電影畫報館編輯,英文名為“Screenland”,改三日刊為周刊,每逢星期六、日出版,每期售價大洋五分。具體停刊時間和原因不詳,館藏1931年發行的第16期至第24期。...
《電影三日刊》1930年12月24日創刊於上海,屬於娛樂類刊物,又名《電影畫報》,英文刊名《The Screenland》;由電影三日刊編輯部負責編輯和發行,社址早先位於上海法租界聖母院路39號,後遷往上海法租界敏體尼蔭路401號;刊物最初為三日刊,每周三、六分別出版一期,後鑒於編輯人手和印刷時間的原因,在1931年1月17日...
《電影畫報(上海1933)》創刊於1933年,半月刊,鄭君平擔任主編,由良友圖書印刷有限公司發行,通訊處位於上海北四川路851號,屬於電影刊物。該刊每冊零售定價大洋二角,在南北美洲及全國各大書店均有代售。因抗戰爆發該刊發行至1937年7月第41期停刊,館藏1933年7月第1期至1937年7月第41期,保存完整。刊登內容 ...
《 輯刊》是2015年1月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芸。內容簡介 《老上海電影畫報》叢書,收錄了上世紀20-50年代創刊於上海的重要影刊,代表性的有《電聲》、《明星特刊》、《影戲雜誌》、《現代電影》、《電影藝術》、《明星畫報》和《中國影業年鑑》等,是中國影業發展及中國電影研究的珍貴史料。重溫老...
《中國電影畫報(上海1940)》1940年12月創刊於上海,屬於電影刊物,半月刊,每月10日和25日出版,主編季嵩壽,發行人張侖達,由中國電影畫報出版,社址位於上海福州路二八一號。該刊每冊售價三角,具體停刊時間和原因不詳,館藏1940年至1941年發行的第1—11期,其中第11期為女明星外史特輯。欄目方向 該刊為上海...
《電影畫報》前身《滿洲映畫》曾被稱為“東亞唯一大型電影讀物”,其中的內容影照與文字並重,以長春、上海影壇為主,兼及日本及外國電影,內容有明星生活及劇照、新片介紹、電影藝術論、表演與攝製技術、影評、電影訊息、影人活動、電影腳本、電影小說等等,也有戲劇的部分材料。該畫報中的內容與電影息息相關,包括幾...
上海是中國電影的發祥地,是中國電影的半壁江山,也是華語電影的根脈所系。在中國電影百年發展史上,上海電影曾創造過輝煌的文化成就,對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進步所做出的傑出貢獻。上海是中國電影的搖籃,數以百計的電影藝術家,他們才華橫溢,胸懷大志,像來自四方的川流,湧入上海,在上海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他們接納...
《電影界畫報》1948年1月創刊於上海,具體創刊時間不詳,電影刊物,屬於不定期刊,由電影界報刊社編輯,藝風圖書公司出版。現館藏1948年1月出版的創刊號1期,具體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刊登內容 《電影界畫報》和大多數電影類期刊並不一樣,其沒有固定欄目,刊載內容較為豐富。該刊封面左側刊名“電影界”三個大字...
《中國電影畫報(上海1944)》創刊於1944年,周刊,屬於電影刊物。該刊由中國電影畫報社編輯和發行工作,社址位於上海虎丘路一四二號二五號室。該刊的終刊信息不詳,館藏僅有1944年7月出版的第一卷第1期和第2期。欄目方向 該刊每期僅有4版內容,並且設有固定欄目,主要有銀府風光、影迷郵差、每周一星等欄目。其...
唐納(1914年5月7日—1988年8月23日),原名馬季良,又名馬驥良,江蘇蘇州人,中共地下黨員,中國著名報人、電影評論家、記者和演員。早年就讀於蘇州私立樹德中學、江蘇省立蘇州中學;193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1934年秋進入上海藝華電影公司任編劇;1935年加入電通影業公司,主編《電影畫報》,1936年與藍苹(江青)...
06 紫羅蘭?電影號 1926-05-26 07 銀星 1926-09-01 07 中國電影雜誌 1927-01-01 09 電影月報 1928-04-01 09 影戲雜誌 1929-07-01 10 影戲生活 1930-12-26 10 《歌女紅牡丹》特刊 1931-04-10 11 電聲日報 1932-05-01 11 電影藝術 1932-07-08 12 聯華畫報 1933-01-01 12 現代電影 1933-03-01 ...
《良友》共載彩圖400餘幅,照片達32000餘幅,近現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變遷、世界局勢的動盪不安、中國軍政學商各界之風雲人物、社會風貌、文化藝術、戲劇電影、古蹟名勝等等無不詳盡記錄,可稱為百科式大畫報。當年就有評論說:“《良友》一冊在手,學者專家不覺得淺薄,村夫婦孺也不嫌其高深。”《良友》在世界五大洲都...
中外電影是2001年由上海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叢書,作者是各個人文領域的學者、專家共同編著。書中採用大事記的手法說明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向人們傳授知識。內容簡介 時代在進步,知識在更新。作為新世紀的學生既要掌握電腦、網路等科技利器,也需要對人類文化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這是對學生素質教育...
據不完全統計,上海美專培育了各類新型美術人才三千人以上。各種新潮藝術形式,如電影、攝影、藝術設計、城市雕塑、新興木刻等,以課程和學生社團等方式遍地開花。除了美術教育,上海美專還設有音樂部,並成立各種文學社和戲劇社團。上海美專具有反帝愛國光榮傳統。九一八事變之後以後師生義演、義展、義賣,自辦畫報,進行...
《捲筒紙畫報》又名《中國攝影學會畫報》,192?年創刊於上海,周刊,由中國攝影學會編輯並發行。停刊於1930年2月。屬於攝影畫刊。人員編制 主要撰稿人有羅漢、小魚、水火、林澤蒼等。欄目方向 主要有PICTORIAL WEEKLY、七日短訊、電影精警語等欄目。刊發有“國慶日攝影比賽號”、“美術專號”、“舞蹈專號”、“女...
《電影小畫報》創刊於1941年,三日刊,由電影小畫報社編輯,發行人為李嵩年,館址位於上海四馬路二八一號大同圖書雜誌公司內。除上海外,該刊於天津、南京等地亦設有經售處。館藏1941年8月至1941年11月發行的八期刊物。刊登內容 20世紀40年代出現了為數眾多的以娛樂相標榜的電影期刊,《電影小畫報》便是當時眾多...
”1946年第6期《電影畫報》刊登了一幅廣告。廣告上的女子雙手交迭,放在披肩的捲髮後面,展示了戴著乳罩的雙乳。40年代風氣更加開放,乳罩漸漸為女性所上層社會和時髦場所的女性所接受。在婦女雜誌《玲瓏》上還出現了介紹假乳的文章,並被稱之為“愉快的欺騙者”,人們的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女性內衣也有了新的...
畫報編輯室外面是一個大洋台,洋台的北端用木板隔成一個小間,這就是趙家璧一個人的文藝部,南端放一隻寫字檯,鄭伯奇就在那裡編《電影畫報》。雖然他們各自負責的工作不同,但趙家璧、鄭伯奇及畫報編輯部的馬國亮、丁聰、萬籟鳴,都是非常投機的朋友,直至晚年也常相往來。馬國亮與趙家璧是1929年同時進入良友工作的...
《良友》畫報、《電影畫報》、《婦人畫報》及《知識畫報》因紙張供應不足,不得不暫告停頓。11月起《良友》畫報復刊。為適應戰時需要,另出《戰時畫報》,8開月刊,每冊五角,由香港良友公司代為發售.主要銷往華南及南洋各埠;《戰事畫刊》,五日刊,16開,每冊一角;逢星期一、六出版,由上海良友公司發售。19...
大上海 大時代 大同周報(1913)大同周報(1945)大夏周報 大偵探 大眾 大眾文藝 大眾影壇 大中華百合特刊 彈花 當代詩文 導報月刊 德新報 刁斗 頂點 獨立評論 東風 東風文藝 東線文藝 東方詩報 東亞半月刊 東亞影壇 動員戲劇 讀書顧問 讀書通訊 讀書與出版(復刊版)讀書月刊 讀者月刊 電星 電影(1930)電影(...
電影史學家,電影史料收藏家。上海人。曾任《世界日報》(紐約版)、《大眾電影》、《上影畫報》、《新民晚報》、《上海灘》等報刊專欄作家,《上海電影志》編輯。專著有《中國影星大觀》、《周璇自述》等。1996年創建趙氏電影資料館於上海。生平概述 趙士薈於1930年出生在上海,曾經擔任中學教師,自幼年酷愛電影,...
聯華影業公司,中國私營電影企業,全稱為聯華影業製片印刷有限公司。1930年由羅明佑的華北電影有限公司、黎民偉的民新影片公司、吳性栽的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和但杜宇的上海影戲公司等合併而成,又吸收在上海經營印刷業的黃漪磋參加組成。最初全名為“聯華影業製片印刷有限公司”。1932年後改稱聯華影業公司。總管理處在香港...
馬賽爾·卡爾內(1909年8月18日-1996年10月31日),法國電影導演、編劇。1929年,成為電影《新來的紳士們》 的攝影和導演助理。1930年,拍攝了個人首部電影《諾讓:星期天的樂園》。1934年,作為導演助理,參與製作了電影《大賭局》。1936年,拍攝了故事片處女作《珍妮》。1938年,拍攝了劇情片《霧碼頭》,該片...
董蕾(1930年-),女,出生於江蘇省常州市,書香門第出生,從小習畫。中學時隨承名世畫家習國畫。後在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師從顏文梁先生學畫, 1952年畢業於蘇州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畢業後主要在上海電影公司擔任美術師工作,後到上海電影學校和《電影畫報》編輯部任美術教師、編輯。曾用棉紗作畫,1984年在上海市...
嚴折西於1909年2月出生在安徽歙縣一個平民家庭。祖父曾在浙江桐廬做過官,當年“楊乃武與小白菜”是用祖父之“密室相會”之計解開癥結。父親嚴工上早年在歙縣新安中學教英文,後來改行從事電影表演和音樂創作,被譽為“中國流行歌曲五人幫”之一。當他9歲時隨父親嚴工上全家遷來上海。父親多才多藝,擔任過上海戲劇...
1936年,范煙橋開始與影劇界接觸,他被召至上海,任明星影片公司文書科長。編輯《明星實錄》10萬餘言,代主編刊物《機聯》一年余。1937年抗戰爆發,明星影片公司停業,范煙橋合家回到同里老宅避難。1938年,舅父嚴寶禮在上海創辦的《文匯報》,招他任秘書; 在上海他協助楊錫珍籌辦錫珍女學;東吳大學附中從安徽移至...
民國18年(1929年),鄭正秋自編自導並主演了電影《戰地小同胞》。同年,與程步高聯合拍攝了電影《血淚黃花》(後集),並為電影《新西遊記》創作了劇本。民國19年(1930年),鄭正秋為電影《倡門賢母》創作了劇本。同年,編導了電影《桃花湖》(前後集)。民國20年(1931年),鄭正秋為電影《恨海》創作了劇本。
留日期間還擔任上海《新聞報》通訊員。1926年京都大學畢業,回國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黃埔軍事政治學校政治教官,後任上海藝術大學教授、上海藝術劇社社長。1929年參與籌備左聯,為常委之一。1930年加入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1932年任良友圖書公司編輯,主編《世界畫報》、《電影畫報》、《新小說》等刊物。後任明星影片公司...
2014年4月19日,最後一位健在的紅色娘子軍戰士、百歲老人盧業香在海南省瓊海市病逝。昨日,武漢藏家姜小平先生向本報透露,他發現了電影《紅色娘子軍》人物吳瓊花原型之一、“紅色娘子軍”首任連長龐瓊花被俘畫報照片。據悉,這是目前發現最早的關於龐瓊花的照片。龐瓊花被俘照刊登於1933年2月15日上海出版的《時代》...
長篇言情小說《紅杏出牆記》早在1943年---1944年間,就由當時上海一家電影製片廠拍攝成電影。1948年,小說《粉墨箏琶》也被搬上銀幕。90年代末期,作家劉毅然、余華等人,將小說《紅杏出牆記》重新改編成二十六集電視連續劇,播出後,竟受到廣大電視觀眾的好評與歡迎。劉雲若的作品至今仍在海內外暢銷,不能不說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