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雄奇

彭雄奇

彭雄奇,1970年5月出生。現為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塑性成形技術及裝備研究院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同時,兼職複合材料學會會員。1992年和1995年在西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系分別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1998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機械工程系獲得第二個碩士學位,1999年赴美國西北大學機械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並於2003年獲得博士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雄奇
  • 出生日期:1970年5月
  • 職業博士生導師
  • 主要成就: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塑性成形技術及裝備研究院教授
個人履歷,從事專業,主要研究方向,編織複合材料及其成形,人體生物力學,研究成果,主要講授課程,代表性論著,專著,教材,期刊論文,

個人履歷

1998年至1999年在新加坡材料與工程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2003年至2006年在美國西北大學機械工程系從事博士後研究,2006年7月至2010年2月在西北工業大學機電學院任教授、博士生導師,2010年3月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塑性成形技術及裝備研究院任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從事專業

複合材料,材料加工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編織複合材料及其成形

主要研究編織複合材料的力學行為及其成形中的關鍵科學問題,重點發展描述編織複合材料在成形過程中的複雜力學行為的本構方程、對成形過程的多場耦合、多尺度的分析,成形工藝參數的最佳化等,為編織複合材料的成形奠定理論基礎,擴大其工業套用途徑。

人體生物力學

主要研究人體軟組織、骨骼、肌肉等的生物力學特徵,發展相應的材料本構模型,進行人體各部分的生物力學數值模擬與實驗分析,為外科手術以及康復技術提供理論基礎。

研究成果

1、通過將均質化方法(Homogenization Method)與有限元法相結合,提出了一種系統性地預測編織複合材料整體力學性能的多尺度數值計算方法,避免了微觀力學模型的過大計算量的缺點,可以方便地預測不同編織結構和不同材料下的編織複合材料的整體力學性能;
2、獨創發展了一種非正交的材料本構模型,很好地描述了編織複合材料在成型過程中呈現出的各向異性材料性能;
3、 建立了一個關於人體軟組織的超彈性三維各向異性本構模型,首創性地在人體軟組織本構模型中引入了纖維與基質之間的剪下互動作用,並將之套用於人體脊椎中的韌帶與環形纖維。

主要講授課程

塑性成形過程計算機模擬,Continuum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 with Nonlinear FEM

代表性論著

專著

(1)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and Forming Simulation of TextileComposites,VDM Publishing, Germany, 2010. (ISBN: 978-3-639-30178-6,186頁)
(2)CompositeReinforcements for Optimum Performance, Edited by Philippe Boisse, Woodhead Publishing, 2011.(Chapters9and17,ISBN:978-1845699659)

教材

Matrix Theory with Applications,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275頁)

期刊論文

[1] Peng XQ, Zia-Ur Rehman (2011) Textile Composite Double DomeStamping Simulation Using a Non-orthogonal Constitutive Model. Composit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71, 1075-1081.
[2] Peng XQ, Ding FF (2011) Validation of a NonorthogonalConstitutive Model for Woven Composite Fabrics via Hemispherical StampingSimulation, Composites Part A, 42, 400-407.
[3] Peng XQ, Wang Y, Guo ZY and Shi SQ (2011) Numerical Validationof a Fiber Reinforced Hypere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for Human IntervertebralDisc Annulus Fibrosus, Journal of Mechan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11(1),163-176.
[4] Peng XQ, Liu G and Guo ZY (2010) Finite Element ContactAnalysis of Human Sagittal Knee Joint, Journal of Mechanics in Medicine andBiology. 45 (9), 225-236.
[5] Peng XQ, Guo ZY, Zia-Ur-Rehman1, Harrison P (2010) A SimpleAnisotropic Fiber Reinforced Hypere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for WovenComposite Fabr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erial Forming, 3, 723-726.
[6] Peng XQ, Guo ZY and Moran B (2006) An Anisotropic HyperelasticConstitutive Model with Fiber-Matrix Shear Interaction for the Human AnnulusFibrosus.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73, 815-824.
[7] Peng XQ and Cao J(2005) A Continuum Mechanics Based Non-orthogonalConstitutive Model for Woven Composites. Composites: Part A, 36,859-874.
[8] Peng XQ, Cao J, Chen J, Xue P, Lussier DS and Liu L(2004)Experimentaland Numerical Analysis on Normalization of Picture Frame Tests for CompositeMaterials.Compos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64,11-21.
[9] Peng XQ and Cao J(2002)ADual Homogenization and Finite Element Approach for 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of Textile Composites. Composites: Part B, 33, 45-5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