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立(原四川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彭立(原四川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彭 立,男,1958年6月生,漢族,重慶市人,中共黨員,文學碩士,教授,國家一級編劇,研究生導師。曾任峨眉電影製片廠宣發副處長、四川省峨眉電影發行放映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四川師範大學評建工作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和新聞與傳播學院首任院長、書記等職、執教於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原四川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主要教學與研究領域為廣播電視、影視藝術、新聞傳播、傳媒文化等。

基本介紹

工作履歷,作品成果,主要業績,社會影響,

工作履歷

1975年8月至1978年3月在重慶市長壽縣上山下鄉當知青;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82年1月至1985年7月執教於四川綿陽師範學院中文系;1985年7月至1988年6月先後就讀於西南大學及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1988年6月至1999年4月在峨眉電影製片廠先後從事或負責編輯、編劇和宣發等工作,並創辦四川省峨眉電影發行放映有限責任公司。
1999年4月至2011年7月執教於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傳媒系和新聞與傳播學院,主講《影視語言》、《編導藝術》、《電視策劃》、《影視美學》等本科和研究生課程,歷任文學院傳媒系主任、校評建工作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書記;2011年7月至2018年6月執教於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兼任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傳媒學院院長。

作品成果

曾先後在《文學評論》、《中國電影報》、《電影作品》、《四川日報》、《重慶日報》、《四川師範大學學報》、《新聞界》、《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當代文壇》等報刊書上,發表《三十年代林語堂文藝思想論析》、《暢銷片:電影新概念》、《魯迅悲劇小說形態研究》、《新聞意識與藝術感覺》和《從“存形”到“寫意”:中國古典繪畫美學觀念的嬗變及山水畫的興起》、《電視專題片與紀錄片比較談》、《試論現代電視的“審美”傳播》、《新聞傳播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問題探析》、《文化創意產業格局中的新媒體電影》、《“類型電影”的大眾傳播學闡釋》、
《中國當代民族電影傳播簡論》等有關中國現代文學、電影電視、新聞傳播等方面的理論和評論文章數十萬字。
曾先後在峨眉電影製片廠和四川師範大學編輯、編劇、編導或主編《西屯的兒子》、《彭德懷在三線》、《地獄大搏殺》、《決一死戰》、《張學良傳奇》、《書與人生》、《跨越》、《春華秋實》、《教育的詩篇》、《師大之子》、《榮歸》、《師大華章》、《新聞周報》等十數部電影片、電視劇、電視紀錄(專題)片或電視欄目。

主要業績

主要的廣電教學或科研業績:一是在辦學理念方面的特色或創新。系統地提出了一個宗旨(為人生而傳播)、二元結合(傳播的藝術、藝術地傳播)、三種素質(新聞意識、藝術感覺、人文情懷)、四級進階(知、智、行、用)和五項能力(口頭、筆頭、鏡頭、機頭、人頭)等培養模式;二是在課程體系方面的特色或創新。遵循“整合型、對應式、節目化”的教學原則,整合“文學、藝術、電影、電視、新聞、傳播”等學科,將各個“專業課程群”對應於廣電傳播的特點、傳媒業界的生產實際和“廣電節目”的概念、形態或要素等;三是在實踐教學方面的特色或創新。按照“走自己的路”的辦學思路,獨具創新或推陳出新地在每個專業或年級設定了“電視化(舞台)演播”、“聲音藝術傳播”、“傳媒文案寫作”、“視頻短片攝製“等四大系列的實踐教學競賽活動。
主編電視新聞欄目《新聞周報》 獲2010四川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和廣播電視學會提名獎;榮獲中國廣播電視協會“2009中國傳媒教育創新人才培養貢獻人物”獎。

社會影響

曾先後在自貢電視台內江電視台德陽電視台攀枝花電視台廣安電視台、雅安電視台、涼山電視台、甘孜電視台、康巴衛視、省委組織部電教中心以及綿竹電視台、廣漢電視台、汶川電視台、郫縣電視台、岳池電視台、安岳電視台、川化電視台等省地市縣級電視台就廣電傳播等課題授課或講學。
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高校影視教育學會會員、四川省電影家協會理事、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大中專學校藝術類(編導類)招考委員、四川省新聞教育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廣播電視局廣播電視節目評審委員會專家、四川省廣播電視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成都市社會科學院專家委員、成都市科技顧問團專家委員、成都傳媒集團編輯記者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