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村(河南省鶴壁市濬縣新鎮鎮彭村)

彭村(河南省鶴壁市濬縣新鎮鎮彭村)

彭村原名溜渡村,以衛河上設有渡口而得名。明洪武年間,彭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以姓改稱彭村。全村共有1300口人,1650畝耕地,黨員33人。以板材加工產業為主,2005年底,彭村建成占地200餘畝的板材加工小區,削皮機已發展到82台,僅此一項,全村人均年收入可增1500餘元。隨著板材加工業的發展,圍繞板材加工,相繼組建圓木採伐隊4支,運輸車隊2個,飯店5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村
  • 人數:1300口
  • 耕地:1650畝
  • 黨員:33人
“縣級文明村”、“市級文明村”、“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黨支部”等;集體經濟和人均純收入連年穩步增長……經的發展,濬縣新鎮鎮彭村已經由原來有名的上訪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彭村全村共有1264人,耕地1650畝,2001年全村人均收入2500元,比上年增長10.7%,村集體收入9.5 萬元,比上年增長10%。以村支書梁好榮為首的村黨支部是1998年12月經選舉產生的。自上任以來,他們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使彭在經濟發展和人均純收入上始終名列前茅。
記者進入彭村時,躍入視野的是曬在路邊的一排排已經成形的薄木板,放眼望去白花花一片。村支書梁好榮向記者介紹說,原來彭村沒什麼集體經濟,民眾也不富裕,上訪告狀的特別多。村黨支部上任以後,針對村裡的實際情況,積極尋找本村新的經濟成長點,經過認真調查研究,為村里引進木材加工機器——剝皮機。濬縣的木材已經不夠他們一個村消化了,像滑縣、延津、湯陰等周邊縣市的木材正源源不斷地運到彭村加工,加工之後大部分銷往邢台。彭村已有34台剝皮機,木材加工業已具備一定的規模,僅此一項,全村人均最少可淨增收入六七百元。村里機器多了,交通、場地、電力又成了問題,這時,黨支部發揮服務作用,為村里修運貨道路,建場地,又增容線路,為村民致富鋪平了道路。
在引導農民走向富裕的道路上,發展木材加工業只是一個方面。彭村黨支部還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種植業調優的同時,還扶持發展養殖專業戶50多戶,真正做到了戶戶有項目,人人有收入。村民們都說:“他們這一班人真正為大家服務,是能帶領大家致富的好帶頭人,有這樣的領路人,我們放心。”彭村已經今非昔比,物質上富裕了,電話多了,機車多了,手機多了,上訪、打架鬥毆、聚眾賭博現象不見了,整個村的精神風貌煥然一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