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三線歲月

彭德懷三線歲月

《彭德懷三線歲月》內容簡介:何謂三線?按照毛澤東的戰略思想,從地理上劃分,我國沿海為一線,中部地區為二線,西部縱深地帶為三線。1965年秋,彭德懷奉命出任西南三線建委副主任。《彭德懷三線歲月》作者曾長期在三線建設領導機關工作,多次近距離接觸彭德懷。為忠實記錄彭德懷在三線的這一段歷史,作者花費30多年的時間蒐集和積累各種文史資料,採訪相關知情者百餘人。《彭德懷三線歲月》是一部視角獨特、資料翔實、文筆樸實感人的著作。描述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彭德懷身處逆境時為民為國心無私的崇高風範。

基本介紹

  • 書名:彭德懷三線歲月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頁數:378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文史出版社
  • 作者:王春才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344170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坐汽車到六盤水參加煤炭規劃會議——彭德懷和彭文政》;《彭德懷駐足球場看工程兵打藍球》;《突出重點,把錢用在刀刃上》;《彭德懷在逆境中覆信侄子彭起超《“小於,謝謝你,不要為我擔心,不要緊”——彭德懷和於淑琴》;《彭德懷在困惑中給毛主席寫信》;《錢敏保護營救彭德懷》;《江青說:“怎樣發落,我自有安排!”》;《尋找彭德懷厄運中的幾封信——雷文、陳雪峰在逆境中精心珍藏》……《彭德懷三線歲月》(作者王春才)是一部視角獨特、資料翔實文筆樸實感人的著作。描述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彭德懷處逆境時為民為國心無私的崇高風範。

作者簡介

王春才,江蘇建湖縣人。1935年出生於蘇州,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揚州工專工民建專業畢業。先後在成都784廠、中共中央西南局國防工辦、四川省國防工辦、國務院三線建設調整改造規劃辦公室、國家計委三線建設調整辦公室工作。歷任科長、處長、局長、主任;高級工程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他還是中國三線建設研究會籌備領導小組副組長;著有長篇報告文學《元帥的最後歲月——彭德懷在三線》、散文集《蒼涼巴山蜀水情》等。

圖書目錄


1.彭德懷向毛主席保證自食其力
2.荒煤出題《我寫彭德懷》
3.彭總用過的名字
4.出山落腳成都永興巷7號——彭德懷和廖開誠、何光
5.西南三線建設“一點、一線、一片”戰略——彭德懷和郭萬夫
6.彭德懷早有預感:不讓他接觸國防工業
7.元帥與炊事員親密無間的故事——彭德懷和劉雲
8.馬識途夜訪彭老總
9.“對革命對人民盡了我的責任”——彭德懷和彭梅魁
10.拜年賀新春嚴冬遭綁架——彭德懷和楊沛
11.“你今天為我這么精心打扮,我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呢”——彭德懷和賈月泉
12.“我怕牽連人家呀!”——彭德懷和鄧華
13.“不準擾民,不準在城裡開槍”——彭德懷和田文義
14.彭德懷與電影的故事
15.坐在彭總身邊看電影——彭德懷和王春才
16.“你可不要一人上街啊”——彭德懷和李佩宜
17.“走遍天涯也要把芳芳的病治好”——彭德懷和綦遠芳
18.“簡直是胡說八道,不管他,乾我們的正事去”——彭德懷和綦魁英、景希珍
19.“川西壩是糧倉,建廠要節約土地”——彭德懷和左德新、肖崗
20.在廣安看“乾打壘”——彭德懷和周萬松
21.“這點小雨算什麼,我一定要觀完”——彭德懷和石永壽、李鏡海
22.“山城的紅岩是紅的,顆顆紅心向著共產黨”——彭德懷參觀重慶紅岩村
23.考察天然氣井留下的插曲——彭德懷和王思和
24.“大的問題集體研究好,不致失誤”——彭德懷和程子華
25.“這個建設是硬仗,你會打勝的”——彭德懷和朱光
26.彭德懷拒絕合影保護彭真
27.“你為我上了一堂工業課”——彭德懷和陳如品
28.情留石棉礦——彭德懷和徐家坤、鐘持亮、帥士高
29.風雨中重返長征路——彭德懷視察成昆線紀行
30.景參謀在會理縣城尋找彭德懷
31.補繳飯錢——彭德懷和田興成
32.親切的關懷難忘的教誨——李非平、陳鳳悟陪彭德懷視察攀枝花
33.彭德懷到宜賓視察——彭德懷和沈學禮
34.“洋為中用,要多生產尿素”——彭德懷和李鳴鵬
35.“我在北京掛甲屯時,種了一分小麥試驗田”——彭德懷和馬建猷
36.“珙縣抗旱奪豐收,這很好”——彭德懷和孫文啟
37.“煤井建得不錯,支撐牢固”——彭德懷和劉同信、郭維德、郭定邦
38.彭總的特別命令——彭德懷和孟久振
39.特殊的供品——彭德懷元帥百年祭
40.《參觀花果山和花果山煤礦記要》——摘錄彭德懷筆記本
41.“我已是政治上的殭屍了,有什麼好批的”——徐奕培回憶西南三線建委局級以上幹部批判彭德懷
42.彭德懷在川醫排隊治牙
43.彭德懷帶病到貴州出差
44.坐汽車到六盤水參加煤炭規劃會議——彭德懷和彭文政
45.“劉支隊長,你們用什麼辦法建成第一批4個礦井”——彭德懷和劉森
46.彭德懷駐足球場看工程兵打藍球
47.突出重點,把錢用在刀刃上
48.彭德懷與《歐陽海之歌》
49.彭德懷在逆境中覆信侄子彭起超
50.“小於,謝謝你,不要為我擔心,不要緊”——彭德懷和於淑琴
51.彭德懷在困惑中給毛主席寫信
52.錢敏保護營救彭德懷
53.江青說:“怎樣發落,我自有安排!”
54.尋找彭德懷厄運中的幾封信——雷文、陳雪峰在逆境中精心珍藏
55.“我不是小氣,我是膽小呀!”——彭德懷和雷文
56.“彭德懷是大走資派,他的存款不能取”——彭德懷和景希珍
57.彭德懷保險柜中的秘密
58.冤案得昭雪,天涯覓忠魂——彭備懷骨灰查尋記
59.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同志在彭德懷同志追悼會上的悼詞
60.浦安修完成彭總生前遺願
61.彭德懷夫人浦安修和她的兩個姐姐
62.彭德懷在“三線”的蒼涼歲月
63.《彭德懷在三線》投拍內情
64.千言萬語頌彭總
65.丹心昭日月風範垂千秋——彭德懷百周年紀念活動側記
66.“霜葉紅於二月花”——彭德懷身邊三個工作人員景希珍、綦魁英、趙風池
67.景希珍:彭德懷身邊的衛士長
後記
附錄
1.夕陽歸處大山青——《彭德懷在三線》觀後
2.三線走出彭德懷——看電影《彭德懷在三線》
3.詩人鄧漢章讀《彭德懷在三線》詩四首
4.為彭德懷補碑的人

後記

長期搞行政工作,業餘別無愛好,一有空閒,喜歡寫點什麼,有時在差旅途中、在節假日、在妻兒的夢榻之旁。為此,曾被視為“不務正業”,大多是善意的,規勸性的;但更多的則是鼓勵,希望我多寫一點。對這兩種意見,我都心存感激,同時也頗感歉愧,因為都辜負了他們的好意。既沒有放棄這種業餘愛好,本職工作也不敢稍有懈怠和疏忽,所以真正執筆的時間少得可憐,更無充裕的時間來精雕細琢了。雖然如此,我並不後悔,因為我是付出了心血的,對社會也算是一點微薄的貢獻。
我是學理工科的,1955年7月從江蘇楊州工專建築專業畢業後,回響建設大西南的號召,分配到成都784廠。當年8月1日由鎮江上船,在武漢轉船經三峽到重慶,又從重慶乘火車到成都,路上整整走了17天。這是我第一次領略巴山蜀水的雄奇險峻。那時的成都火車站比較簡陋,站前也沒有公共汽車,我只得雇了一輛黃包車,將行李放在車上。拉車的是位老年車夫,他讓我坐上車去,我說我不坐。他奇怪地看了我一眼,拉著車在前面走,我在後面跟著車子走。這位老車夫不知道,我的父親恆祥公和他一樣,舊社會在蘇州拉了三十多年黃包車,饑寒交迫,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才拉扯大了我們三兄弟和大姐,我不能一踏上工作崗位就忘本,讓老車夫拉我,我的第一篇日記,記的就是這件事。從此我養成了記筆記的習慣,既練筆,也積累了素材。我時時覺得父親在冥冥之中慈愛地注視著我。
成都784廠和715、719、773廠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蘇聯援建的電子工業項目,當時剛開始建設,我背著經緯儀、水平儀在工地測量放線,成天既忙碌又愉快。1956年我被抽到四廠建廠指揮部蘇聯專家辦公室工作。1957年恰逢慶祝俄國十月革命40周年,報紙上熱烈宣傳中蘇友好,當時《成都日報》副刊部的蕭青老師,約我寫一篇有關蘇聯專家工作生活的文章。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寫了《和格·阿·索特尼柯夫專家相處的日子》,被採用,刊登在1957年11月16日的《成都日報》上。這是我發表的第一篇習作,雖然粗糙,卻引發了我業餘寫作的興趣,從此便陸陸續續寫了一些東西。直到“文革”擱筆,十年中沒有寫過一字。如果沒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大地回春,我與文學恐怕就此斷緣了。
我在基層工作了十年,1965年凋中共中央西南局國防工辦,1970年轉四川省國防工辦,1983年調國務院三線辦,在三線國防建設、規劃、調整領導機關工作了三十多年。我經常出差,去北京開會,在三線建設的大山溝里出沒,接觸的面廣了,認識了許多老領導,結識了許多老同志新朋友,看到、聽到了許多使我感動的人和事。其中令我終生難忘的是彭德懷元帥受黨中央、毛主席委派,從北京掛甲屯到西南三線建設指揮部工作、生活,挨批、被揪,忍辱負重,直至含冤去世的那一段悲壯的經歷。這些發生在巴山蜀水間的故事,就像一座蒼涼的大山,沉甸甸地壓在我心上,使我坐立不安。蒐集的資料越積越厚,我終於下定決心,懷著崇敬的心情,以自己拙劣的文筆,把彭總在三線的事跡如實地寫下來,讓更多的人學習彭總的崇高品德。1988年,長篇紀實文學《彭德懷在三線》一書終於由四川省社科院出版社出版r。作品問世後,不少報刊轉載,讀者反響強烈。199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又修汀再版了該書,書名改為《元帥的最後歲月——彭德懷在三線》。為紀念彭德懷元帥1lO周年誕辰,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第四次修訂再版《元帥的最後歲月一彭德懷在大西南》。
遺憾的是,雖經增補,仍有不少事跡未及收人;更多的則是在我採訪過程中了解到的一些感人故事。我曾把這些書外的故事告訴過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陳荒煤同志和其他朋友,他們聽後都很感興趣。1996年3月27日,我去北京醫院探望病中的荒煤老人,舊話重提,他熱情鼓勵我再寫一本書《我寫彭德懷》,當即為我題寫了書名。我自己也有這個想法,陸續寫了一些,但行政工作繁忙,心有餘而力不足。1997年下半年,我退休了,這才有時間開始整理歷年所寫舊作,又採訪了當年與彭總接觸的眾多人士,經過多年寫成彭總軼事文稿。也即荒煤老人建議的“我寫彭德懷”,總算沒有辜負他生前對我的期望。彭總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高品德是一座不朽的豐碑,他留在巴山蜀水間最後歲月的蒼涼深情是豐碑上濃重的一筆,因此取了《蒼涼巴山蜀水情——彭德懷三線歲月》這個書名。
2011年,本書稿由三弟王春瑜交給中國文史出版社張建安主任,按中央有關規定需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審稿,通過後才能出版。今年5月16日,我收到j,中國文史出版社政治、經濟圖書編輯部殷旭編輯寄來的一大包快件書稿,內有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關於書稿《彭德懷在三線蒼涼歲月》的審查報告:“《彭德懷在三線的蒼涼歲月》是作者通過蒐集大量史料,採訪不少當事人後寫成的。書稿從彭德懷在三線的一段歷史為線索,以豐富的史料和生動感人的故事,描述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彭德懷身處因境時憂國憂民的崇高風範,書稿對廣大黨員幹部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讀後,讓我感到欣喜。審讀提出的注意11條意見都很到位,我逐條核對書稿並進行了修正。取《彭德懷三線歲月》書名。出版社領導確定殷旭編輯擔任該書責任編輯。為了增強讀者直觀感,文稿中配置了一些三線歷史及人物圖片。這次撰寫本書採納了一些熱心讀者好的建議。2011年10月30日晚上,我接到成都航天工業西南物資站汪俊華女醫生電話,收到郭自力老友送給她的《元帥的最後歲月——彭德懷在大西南》一書,她幾天就讀完了,彭老總的事跡感人,但書中不足之處,沒有鄧小平對彭德懷一生評價文章。感謝汪醫生提出的好意見,本書增加了“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同志在彭德懷同志追悼會上的悼詞”,對彭德懷偉大坎坷的一生有個全面的了解。近期,中央電視台正在攝製“永遠的鐵道兵”電視劇,年內即將公映。在鐵二局宣傳部積極組織安排下,5月23日,劇組劉洪浩導演、攝影師在成都攝影棚專題採訪我,講述彭德懷1966年3月22日至3月31日,重返長征路,考察正在艱難施工的成昆鐵路所歷所為和感人的故事。成昆鐵路是西南地區交通的大動脈,凝聚了彭德懷的心血,因此《彭德懷三線歲月》書的封面畫景,我選用了火車從成昆鐵路線中一隧道開出時的壯觀動感的圖片。永遠不忘彭老總在逆境中憂國、憂民為三線建設作出的重大貢獻。
要感謝錢敏、陳東林、許水濤、張振亞、左太北、綦魁英、趙鳳池、劉雲、賈月泉、杜信、雷文、彭文政、左德新、孫世安、孫文啟、雷飛、鄭幼敏、陳文書、白宏、張官堯、田文義、沈重、張力、胡曲平、陳曉宏、劉衛平、王春瑜、張吉霞、張建安、殷旭、姚智瑞、李喬、顧勇、曹國斌、楊克芝、駱衛陽、倪同正、陸仲暉、沈鈞、賴小紅、張鴻春、劉勝利、余朝林、沈世平、王俊、王觀庭、程立斌、王春穎、李漢君、陳光華、楊盛清、張永陸、於錫濤、畢小青、薛曉燕、魯軍民、毛建福、郭自力、李忠德、王桂田、王學言、付濤、唐為國、王亞軍、王光輝、劉焰光、李世安、肖景林、杜乃彤等同志對我撰寫出版《彭德懷在三線》多年的鼓勵與幫助和大力支持。
非常懷念已去世的宋任窮、張愛萍、洪學智、浦安修、景希珍、王焰、朱光、彭梅魁、程子華、鄧華、魯大東、陳荒煤、杜鵬程、李爾華、文新華、浦潔修、黃碧華、楊沛、陳鳳悟、辛白權、周萬松、石永壽、李鳴鵬、徐奕培、季文廣、郭萬夫、杜恆產、陳如品、徐馳、李非平、李敏、李敏鵬、孟久振、劉森、於淑琴、廖開誠、何光、沈學禮、陳雪峰、周長慶、吉大偉、陳功文、鄧肇麟、付顯文、李發魁、餘慶、趙達、宋書法高層領導同志與友人,他們為我搶救彭德懷在三線的材料補碑作出重大的貢獻。他們永遠是我不忘感恩奮進的力量。
感謝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支持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彭德懷三線歲月》一書,並向他們表示敬意。謹以此書深刻緬懷彭德懷元帥。
還要感謝大哥王春友(又名王蔭),他從1943年參加革命起開始寫作,在江蘇鹽城市文化局離休30年依然筆耕不輟,2011年90歲了,仍然帶病伏桌創作了20多萬字的《鳳凰展翅迎鐵軍》的書稿交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多年來傾心支持我撰寫《彭德懷在三線》,1987年以故事倒敘性手法幫我改寫了書中“天涯海角覓忠魂”文稿,手抄33頁寄給我,收入《彭德懷在三線》書中,成為第十章。即尋找彭德懷骨灰這一章,提升了史料價值和文學價值,該文章曾被國內外多家報刊轉載文摘。大哥2012年5月7日在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因心肌衰竭逝世,享年9l歲。他是我和春瑜弟為人為文的學習榜樣;三弟春瑜是歷史研究員,“文史一線牽”作家,創作頗豐,破例為我著作《彭德懷三線歲月》一書作序。最後要感謝賢惠勤勞的建湖縣同鄉妻子呂務常,幾十年來她撫兒育女,操勞家務,精心照顧我,我能堅持從事寫作並取得一定成績,有一半以上功勞是屬於她的。
王春才2013年5月26日於成都

序言

家兄春才的這本集子,是我建議他以《蒼涼巴山蜀水情——彭德懷三線歲月》作為書名的。本來,陳荒煤老人生前就已給本書題簽:《我寫彭德懷》。這當然是我很早就知道的。陳老也熟悉我,1994年我們在一起座談《彭德懷在三線》電影劇本。才兄為此向一些友人諮詢,說法不一,他猶豫了一陣,權衡再三後,還是採納了我的建議。
蒼涼巴山蜀水情——這蒼涼二字,讓人沉鬱、壓抑。然而,這決不是我或才兄故意板起臉來,無病呻吟,故作悲涼狀。不,歷史蒼涼,至少在它的長河裡,有一個漫長的歲月,是蒼涼、悲哀的,我們豈能給這段歷史塗脂抹粉,裝扮笑臉?事實上,本書的篇什,是描寫彭德懷元帥忍辱負重,在“三線”的種種軼事,以及為蒐集、鉤沉彭總的往事,而採訪一個又一個知情者的瑣聞。而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不能不是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氛圍中發生並延續的彭總因敢於說真話,為民請命,被罷了官;“文革”中仍不肯放過,將他押回北京,批鬥、隔離、折磨,居然將他的骨灰改名換姓,再一次放逐到這“血染枝頭恨正長”的望帝故都來。呵,產生過多少英雄豪傑、忠臣良將、文星詩仙的巴山蜀水,載負一代元戎、千古忠良的彭總的骨灰及辛酸往事,難道不覺得過於沉重了嗎?山無語。只有奔騰不息的蜀水的驚濤拍岸,似乎讓我們聽到了它為彭總痛哭、抗爭、咆哮。在艱難歲月里,彭總幾乎踏遍巴山蜀水,獻出他對祖國、人民的一片赤子之心。
才兄的這些文章,實際上是追尋他當年的足跡。這是很有歷史價值的,讓當代及後代的有心人,毋忘在人民共和國發生的巨大悲劇,時刻警惕以任何形式出現的歷史悲劇的重演;毋忘彭總的錚錚鐵骨、高風亮節,他才是大寫的中國人!因此,才兄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餘,擠出了別人打撲克、搓麻將、喝咖啡的時間,積砂成塔,在寫成曾產生過廣泛社會影響的《彭德懷在三線》一書後,又完成了這部書,他的精力決沒有白費。
當然,在2l世紀之初,我們應當站在更高的歷史高度,去看待、思考彭總的悲劇。歷史上曾不斷發生“一代名將史,千年孤臣淚”。2000年,我在上海、北京的學術討論會上說,回顧20世紀,如果我們不能在政治文化方面走出龍的陰影,也就是封建專制主義殘餘的陰影,我們在2l世紀,就難以闊步前進。我想,到本世紀的中葉或末葉,那時的讀者來讀才兄的這部書,就會發現,我們的民族,曾經邁著多么艱辛、沉重的腳步!因此,彼時彼地,本書仍然不會失去它的價值。
才兄僅比我大三歲,我們是同時上國小、讀國中的,囡家貧,不僅合蓋一條被子,甚至合穿過一條褲子。語日:“一娘生九等”。有趣的是,無論是在國小,還是在國中,他的算術、數學很好,語文則較差;而我語文一向很不錯,但數理化的成績,一向離及格“隔三差五”。想不到無論是他還是我,在一九七八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正業之外,拿起筆,乾起了文學副業,並被社會承認,成了作家。這使我感到特別欣慰。除了社會條件外,沒有父母親含辛茹苦的培育,沒有長兄王蔭的關愛、啟蒙,無論是才兄還是我,都不會有今天的成績。我這些心中的話,肯定也是才兄心中的話。“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先輩大德,豈能相忘!
2012年12月冬至於京南老牛堂
(註:王春瑜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員、歷史學家、雜文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出版集團學術顧問、寧波市廉正文化研究會顧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