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男,湖北麻城市人,1953年4月出生。1999年博士畢業於
西安工程學院地質工程專業,工學博士。
研究領域或方向
學術簡歷
現學術兼職為教育部地質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學會地質災害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協滑坡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學哲學研究會理事、陝西省水電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兼勘測專委會主任委員、西安市地震學會副理事長、陝西省地質學會理事、《
工程地質學報》編委、《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委、《
災害學》副主編。
自80年代晚期開始,先後主持完成了渭河盆地及西安市、黃河積石峽、黃河黑山峽、福建廈門等重大城市及重大工程場地的區域穩定工程地質的研究工作。通過10多年的工程實踐和理論探索,逐步將區域穩定工程地質推進到區域穩定動力學研究的層面上,系統地提出了區域深層穩定動力學、區域淺層穩定動力學、區域表層穩定動力學、區域活動構造動力學、區域地震動力學的區域穩定動力學研究的理論體系和區域非穩定動力學環境下的地震工程效應、岩體失穩效應、建築物斷錯效應的定量分析評價方法體系。
自90年代以來,先後主持完成過黃河積石峽及黑山峽、四川寶興河、陝西黑河、山西運城——三門峽高速公路、川藏公路等大型水電工程和交通工程的高陡岩體邊坡的穩定性研究工作。研究中注重高陡邊坡岩體變形破壞的動力學機制、動力學過程、穩定性評價與預測,以及防治最佳化設計等方面的研究,並逐步形成了系統的理論與方法技術體系。其中,在積石峽庫區發現並厘定了“高速飛行彈射型滑坡”及其動力學機制;在陝西黑河壩址發現並厘定了“側翼鎖固的旋轉變形體”及其動力學機制;在四川寶興河發現並厘定了“剪抽式滑坡”及其動力學機制。
多年來,先後在陝西關中地區、黃河中上游地區、陝南山區以及黃土高原地區開展過大量的地質災害研究工作。以渭河盆地為案例,揭示並發現了活動斷層對地質災害的控制規律;在滑坡災害研究方面,先後為黑河水庫工程解決了庫區、壩址的一系列滑坡穩定性計算及防治設計問題;在四川寶興河大板橋滑坡研究中,探討了利用滑體築壩的可能性,為滑坡體的工程利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目前正在承擔著交通部“探測濕陷性黃土暗穴技術研究”、中國地調局“西部地區地裂縫與地面沉降調查”及陝西省交通廳“陝南地區公路地質災害預測評價信息系統”等重大項目的研究工作。
學術及科研成果
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973等大型科研項目,已在科學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7本,其中第一作者4本,在《科學通報》、《工程地質學報》、《地震地質》第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30餘篇。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2012)和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四項、二等獎兩項、三等獎兩項。
在地震工程與區域穩定、岩體工程、地質災害防治等方向招收碩士研究生。
在重大工程區域穩定性、岩體工程、地質災害防治、城市工程地質等方向招收博士生。
出版專著
彭建兵,等.區域穩定動力學研究,
科學出版社,2001
彭建兵,等. 區域穩定動力學的套用實踐研究,
地質出版社,2006
彭建兵,等.西安地裂縫災害,科學出版社,2012
重要論文
彭建兵,區域穩定性的神經網路分區評價,工程地質學報,2002-2
彭建兵,陳立偉,
黃強兵,等,地裂縫破裂擴展的大型物理模擬試驗研究,
地球物理學報,2008-3(引證71次)
彭建兵,
林鴻州,
王啟耀等,黃土地質災害研究中的關鍵問題與創新思路,工程地質學報,2014-4
彭建兵,吳迪,段釗,等.典型人類工程活動誘發黃土滑坡災害特徵與致災機理,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6-5
獲獎
《西安
地裂縫成因與減災關鍵技術》,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獲獎者有彭建兵、
張勤、黃強兵、王慶良、門玉明、孫黨生、白超英、李新生、王瑋、孫淵
《汾渭盆地地裂縫分布規律、成因機理與減災技術》,2016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獲獎人:彭建兵、盧全中、李軍、黃強兵、鄧亞虹、張勤、劉瑾、王啟耀、劉聰、孫淵、宋彥輝、陳元明、李斌、石玉玲、成玉祥
重要科技榮譽
2018年5月入選陝西省“特支計畫”的傑出人才稱號
參選院士
2017年8月1日,入選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