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縣花饃

彬縣花饃

花饃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藝術。北方人以麵食為主,麵食花饃藝術在彬縣世代傳承。彬縣花饃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造型生動誇張、色彩鮮艷奪目、民俗氣息濃郁、製作精巧細膩的風格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彬縣花饃
  • 主要食材:麵粉
  • 口味:甜味
  • 外形:花鳥蟲魚等
  • 類型:小吃,麵食
  • 習俗:嫁女,送外甥等
簡介,習俗,花饃製作,

簡介

彬縣面花一般選取花鳥蟲魚、瓜果蔬菜作為表現對象,突出特徵,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面花食品在彬縣又叫“花饃”, 用麵團捏塑人物、花鳥、魚蟲,蒸熟後調塗色素。它內涵豐富,造型千姿百態、粗獷生動、誇張變體,飛禽走獸、花鳥魚蟲、歷史人物、民間傳說,均可變成栩栩如生的藝術造型。花饃既是觀賞性極強的食用品,又是反映民間風情的民間藝術品,堪稱中華食文化百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農村紅白喜事、四時八節饋贈親友的珍貴禮品

習俗

彬縣正月十五有“追婿看女”送面花的習俗。彬縣東塬、北塬習俗是娘家人去女兒家,禮品以核桃、柿餅、大棗、各式花饃及衣物、小孩項圈和鎖鎖為主。西塬、南塬及縣城習俗是不論娘家、女家,均相互來往,禮品以水果、糕點為主。各家選購燈籠,蒸花饃、十二生肖饃,不僅供子孫玩賞,還要送給出嫁女兒或外甥,稱作“送十五”、“送燈節”。縣城及部分塬區新訂婚者,男家要去女家,以精美的花燈、多種麵食、炸果子、蜂糕相送,叫做“追燈節”。晚上,家家戶戶把用麵粉蒸成的十二生肖饃,分放於院內各處燈燭之下,稱為“看燈花”,含有祝福新一年人壽年豐的意思。

花饃製作

彬縣花饃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造型生動誇張、色彩鮮艷奪目、民俗氣息濃郁、製作精巧細膩的風格特點。面花一般選取花鳥蟲魚、瓜果蔬菜作為表現對象,突出特徵,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主要原材料:精粉發麵、白邊黑豆、紅棗皮
主要工具:剪子、牙籤、木桃、錐子、疏花刀、篦子。
主要做法:
先天晚上起好面,第二天早上面發好後,揪成劑子備用。
1、 做座子:用小擀杖把劑子擀成大小不同的薄餅,用剪刀剪花餅邊,一般做二或三層。
2、 做造型:另外用劑子手工捏成要表現的動物造型,用篦子壓上花紋,再用白邊大黑豆鑲在眼睛處,用剪刀剪出眉毛,用錐子把紅棗或棗皮含在動物口中,再用剪刀剪出動物四肢,帶上水放到已做好的座子上。
3、 固定:用牙籤插入造型與底座中,固定造型,剪去牙籤的多餘部分。
4、 裝飾:底座一般是花的造型,然後再揪三到五片劑子通過壓花、剪邊做幾片葉子加以裝飾。
5、 蒸熟:先用大火,後用文火在鍋內蒸二十五分鐘左右。
6、 點花:花饃蒸後冷卻,用牙籤纏上棉花做成棉簽棒,將顏料化在小磁碟中,用棉簽棒醮顏料給造型點上不同的顏色,上色後用清油塗刷一遍則光潔鮮亮。
主要作品有:鳳凰臥牡丹、貓踩菊花,老虎爬山、牛魔王、金魚蓮花、老鼠偷油及兔、青蛙、貓頭鷹、猴子、蛇等、也有點花圓饃,以五點、七點為多。花饃設色濃艷,大紅大綠,具有顯著的民間特色,面蒸熟後點染是一大關,既要色彩艷麗,又要不失面的本色,方為上乘之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