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步兵俑(5人)是西漢時期的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彩繪步兵俑(5人)
- 館藏地點:陝西歷史博物館
- 所屬年代:西漢
- 類別:陶瓷器
彩繪步兵俑(5人)是西漢時期的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彩繪步兵俑(5人)彩繪步兵俑(5人)是西漢時期的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47-48厘米 步兵俑頭包發巾,身穿紅色至膝長襦,腿扎行滕。右手半握拳上舉,原來可能持有武器。出土環境 1991年陝西省鹹陽市漢長陵陪葬坑出土
彩繪持盾步兵俑是西漢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48厘米 武士俑頭包發巾,系紅色抹額,巾帶沿兩頰垂至頦下繫結。身穿紅色至膝短襦,外披黑色鎧甲及披膊,腿扎行縢。左手持盾,盾面為紅底黑色幾何紋彩繪。右手半握拳上舉,原似持長柄兵器,神態顯得十分威武。出土環境 1965年陝西省...
步兵俑 步兵俑是秦陵兵馬俑中的一種,頭包發巾,身穿鎧甲至腿部,帶護膊,腿扎行藤,右手空拳半握上舉,原持長柄兵器,神態顯的十分威武。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陵兵馬俑里,分為騎兵俑,車兵俑,將軍俑,步兵俑等等兵馬俑。其中,步兵俑採用模製和彩繪相結合的寫實主義藝術風格。
將軍俑,又稱軍吏俑 ,是陶製秦俑,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兵馬俑一號坑、兵馬俑二號坑。秦始皇的兵馬俑分步兵俑和騎兵俑兩個主要兵種,每個兵種又有士兵、軍吏和將軍的區別。秦始皇兵馬俑以武士俑為主,將軍俑出土數量很少,但雕塑工藝精湛,被稱為秦代藝術史上的精品。文物歷史 1974年出土將軍俑 1974年,陝西...
楊家灣兵馬俑在中發現,西漢前期作品。出土,步兵俑1800多件,另有文官、樂舞俑、雜役俑100多件,總計2548件,是所見漢墓出土陶俑最多的。作品簡介 步騎俑排成戰陣,騎兵俑高68厘米,步兵俑高44- 48厘米,它再現了漢初軍陣形式,在藝術上也是寫實的,它承襲了秦俑坑的遺制,只是在軍陣上以騎兵為主,戰車已不...
《兵馬俑》用圖畫書形式講述了一個神奇的故事,幫孩子們了解有關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知識:圖畫書開篇,小明參觀兵馬俑展,被健壯沉穩、威風凜凜的將軍俑吸引,把將軍俑的紀念品買回家。晚上,將軍俑用銅車馬將小明帶回了自己的大本營,和小明玩起了捉迷藏。尋找將軍俑的過程中,小明先後遇到了步兵俑、跪射俑、騎兵俑、...
楚王墓兵馬俑是1984年江蘇省徐州市獅子山楚王墓隨葬坑出土的墓葬。歷史意義 西漢初年,實行郡、國並行制,除設郡外,還先後分封了一些異姓和同姓諸侯王。獅子山出土了數千件彩繪兵馬俑,以步兵俑為主,騎俑也有,戰車已不見,反映戰車在軍隊組合中已失去原有的重要地位,對研究西漢軍隊和軍事制度具有相當的意義。
這批陶塑兵馬俑,系採用模製燒成後再施彩繪的方法製成,造型簡練,彩繪精緻,神態威武。步兵俑呈站立姿態,高44.5~48.5厘米;頭飾分兩種:或在披髮上包紮巾幘,巾帶沿兩頰垂至頦下繫結;或挽成圓形髮髻垂於腦後。身著紅、綠、黃、白色短袍,腰間系帶,大多數外罩彩繪的黑色鐙甲,膝下褲筒裹在綁腿內,...
騎士俑一手牽拉馬韁,一手提弓,陶馬背上塑鞍韉,頭上戴著絡頭、銜、韁。俑和馬的大小與真人、真馬相似,造型準確,形象逼真。4匹馬一組,3組一列,排成整齊的長方形騎兵陣,氣勢威武,生動地展現秦始皇時代騎兵的真實形象。秦車士俑簡介 秦始皇陵一、二、三號兵馬俑坑內埋藏有大量的戰車、騎兵和步兵俑,是秦國...
跪射武士俑出土於秦兵馬俑二號坑東端的弩兵陣中心,它們身穿戰袍,外披鎧甲,頭頂右側綰一髮髻,左腿曲蹲,右膝著地,雙手置於身體右側作握弓弩待髮狀。跪射武士俑的塑造比起一般的陶俑要更加精細,對表情神態和髮髻、甲片、履底等的刻畫生動傳神,並且文物原本的彩繪保存狀況極好,真實表現了秦軍作戰的情景。陝西展...
陸銳士、武卒與技擊——秦步兵俑引起的題目 一秦俑坑的步兵形象 (一)“步兵”釋義及秦步兵俑的種類 (二)步兵俑的分布及其戰鬥編隊 (三)兵器配備 (四)輕裝和重裝步兵的戰鬥作用 二秦步兵的戰鬥力蠡測 (一)步兵誕生的歷史回顧 (二)秦步兵在編隊上的特點 (三)戰鬥力的集中表現 三“強中之強”的秦...
第二個單元,位於俑坑的右側,由64乘戰車組成方陣(車系木質,僅留遺蹟)。每列8乘,共有8列。車前駕有真馬大小的陶馬4匹。每車後一字排列兵俑3個,中為御手拉馬轡,另兩個分別立於車左和車右,手持長柄兵器。 第三單元,位於中部,由19輛戰車,264個步兵俑和8個騎士俑組成長方形陣,共分3列。每匹馬前...
以步兵為主的陣列 多兵種混合軍陣 統帥部構成 未完成的四號俑坑 第五章 秦軍的戰鬥力 衝鋒陷陣的“敢死隊”戰車和乘御製度 嚴格的軍銜制度 軍功授爵制度 質量的追查制度 第六章 兵馬俑的藝術魅力 秦俑雕塑溯源 東西方雕塑的不同 形象的藝術表現 寫實的藝術風格 以形寫神的造型藝術 彩繪與泥塑的結合 藝術手法...
第二節 俑坑布局 (一)門闕與車騎方陣 (二)前院與步卒俑方陣 1.左前部立俑 2.左後部跽坐俑 3.右部立俑 (三)後院與車馬出行方陣 1.後宅院大門 2.戲樓 3.殿堂建築 4.寢房、豬圈 5.廚房、糧倉、羊群 6.車馬出行 (四)俑坑護衛方陣 叄 陶俑 第一節 人物俑 一 軍士俑 (一)步兵俑 1.指揮...
以步兵為主的陣列 多兵種混合軍陣 統帥部構成 未完成的四號俑坑 第五章 秦軍的戰鬥力 衝鋒陷陣的“敢死隊”戰車和乘御製度 嚴格的軍銜制度 軍功授爵制度 質量的追查制度 第六章 兵馬俑的藝術魅力 秦俑雕塑溯源 東西方雕塑的不同 形象的藝術表現 寫實的藝術風格 以形寫神的造型藝術 彩繪與泥塑的結合 藝術手法...
2001年,獅子山北部的原廢品收購站院內發現一處小型陪葬俑坑,出土數件站式步兵俑。2002年,獅子山東北部建築拆遷工地發現一座陪葬兵馬坑,出土站式兵馬俑兩百餘件。2003年,獅子山東北部建築拆遷時又發現陪葬兵馬坑一座,出土站立式兵俑八十餘件,在陵區東北發現一處鋪有迴廊的西漢楚王陵園陵寢房屋建築遺址。2004年,...
漢代騎兵俑,屬於漢代大型陶俑。1965年在陝西省鹹陽市楊家灣漢墓的十一個陪葬坑中出土。計有彩繪騎兵俑583件、步兵及其他人俑1965件。陶塑騎兵俑 東漢陶塑品種增多。反映農業生產的作品,有廣東佛山出土的插秧運肥陶水田模型、四川宜賓出土持鍤執箕俑等;反映莊園經濟及階級關係的,如河南陝縣及淅川出土由部曲家兵守衛...
西漢 伎樂舞俑 西漢 擊鼓樂俑 西漢 撫瑟樂俑 西漢 擊磬女俑 西漢 歌唱俑 西漢 侍女俑 西漢 侍女俑 西漢 侍女俑 西漢 侍立男俑 西漢 紅裳男立俑 西漢 彩繪步兵俑 西漢 持盾步兵俑 西漢 畫彩女立俑 西漢 彩繪步兵俑 西漢 跽坐女俑三件套 西漢 灶台 西漢 彩繪陶亭 西漢 飛羊乘人錢樹座 東漢 佛像錢樹...
彩繪扁身男立俑 彩繪步兵俑 上林銅方爐 上林銅鑒 染器 “延年益壽,與天相侍,日月同光”方磚 彩繪陶锺 四神規矩紋鏡 玉蟬 谷紋青玉璧 金餅 小五銖錢 新莽貨幣 鎏金銅虎鎮 雙魚銅杅 蒜頭扁壺 彩繪雁魚燈 鎏金銅蠶 金怪獸 第五單元 衝突融合 彩繪胡人持盾武士俑 “晉歸義羌王”金印 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
胡服俑銅器足……16 持劍武士木俑……18 秦 跪射俑……20 漢 銅奔馬……22 彩繪指揮俑……24 彩繪步兵俑……26 樂舞伎俑……28 奏樂木俑……30 偶人俑……32 陶繞襟衣舞俑……34 彩繪樂舞雜技俑……36 錯金銀說唱俑銅鎮……38 錯金銀說唱俑銅鎮……40 銅跽坐俑……42 手捧鳥男侍俑……44 陶...
陶塑 漢承秦制,西漢前期,某些軍功顯赫的將領及受封的諸侯王,也使用陶塑兵馬俑隨葬,以炫耀其生前地位及權力;其大宗者,現已發現3批:①1965年秋出土於陝西鹹陽楊家灣漢墓的11個從葬坑中,計有騎兵俑500多件,步兵俑1800多件。墓主人可能是文、景時期某位高級將領。騎兵俑高50~68厘米左右,步兵俑高約44~...
步兵俑葬於5個坑內,大的身高48.5厘米,小的44.5厘米,相當於成人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高度,身披各式用絢麗的紅、白色描繪出甲片的黑色銷甲,右手持戈或盾,左手握拳下垂。騎兵俑葬於6個坑內,他們身著紅、白、綠、紫等顏色的服裝,上面還有彩繪的圖案,大多也披著黑色鎧甲。所騎之陶馬形象逼真。這批兵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