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三弦舞(撒尼大三弦),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2008年6月7日,彝族三弦舞(撒尼大三弦)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Ⅲ-7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彝族三弦舞(撒尼大三弦)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非遺類別:傳統舞蹈
- 非遺編號:Ⅲ-75
- 申報地區: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
- 保護單位:石林彝族自治縣文化館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居住在雲南石林、丘北一帶的彝族多為撒尼人,相傳很久以前,有位如花似玉的撒尼姑娘為避土司逼婚而出逃,與一撒尼小伙中途相遇,彼此情投意合,燃點篝火而圍之起舞,以火為證結成夫妻,由此形成撒尼大三弦舞蹈。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撒尼人為搶種莊稼而在燒荒後的土地上跳動,後來發展成撒尼大三弦的說法。
文化特徵
大三弦是撒尼人娛樂、抒情的主要樂器,其製作十分簡便,先以一節香椿樹鑿成圓空心,在一頭蒙上山羊皮,再將一米多長的青松樹精加工成三弦桿,配上三根中皮線,即可製成大三弦。
大三弦舞又叫“快三步”,它是撒尼人借鑑阿細跳月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集體舞蹈,其舞步以三步一踢腳為基本步伐,舞蹈時即按此步伐變化隊形,稱為“快三步”。跳快三步時,青年男子手操大三弦,以中笛、小笛和哨子伴奏。笛聲一響,男青年邊彈邊跳,女青年則手牽著手,踏著樂聲的節拍呈一字形橫排急步向男青年跳過來,雙方皆三步一踢腳,拍著巴掌歡快起舞。女青年三步後一般都會轉身360度,因運動量較大,每次跳四五分鐘即需休息片刻。快三步舞節奏明快,情緒熱烈奔放,比較適合青年人,故稱“青年舞”,也叫“跳大三弦”。每到夜晚,哨聲脆響,金笛齊鳴,緊湊而急迫的弦聲粗獷、整齊地響起,青年男女合著“1、3、5”的旋律對面而舞,踏三步起一腳,同時伴之以歌唱和“喔喔”的呼聲,與弦聲、掌聲一起匯成歡快、激昂的聲浪。
傳承保護
傳承人物
畢光明,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彝族三弦舞(撒尼大三弦)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彝族三弦舞(撒尼大三弦)》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為石林彝族自治縣阿詩瑪文化傳承與保護中心(石林彝族自治縣阿詩瑪文化研究所、石林彝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