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安徽省太湖縣彌陀寺,位於太湖縣西北的彌陀鎮。解放前,彌陀寺既是現在彌陀鎮的地名,又是寺廟名。據《太湖縣誌》載,彌陀寺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公元627年),後因歷朝戰亂,幾興幾廢。
自唐以後,歷朝先後在彌陀寺方圓五公里內建造了大小寺廟十餘座。組成了以彌陀寺為中心的寺廟群。每當凌晨夜半,晨鐘暮鼓,互相傳遞呼應,悠揚飄蕩,喚醒群蒙,令人如入仙鄉佛國,陶陶然,悠悠然,寵辱皆忘,四大皆空。
彌陀寺廟基,相傳為荷葉地,是因為東、南、北三面有千畝圩田,百畝荷塘圍繞。僅西面靠著一座不到十米高的小山坡,此山坡即彌陀烈士陵園所在地。圩田荷塘的外圍,又被兩條大河包抄,兩河匯合於廟前約半公里之處,故彌陀寺有“二龍戲珠”、“玉帶繞寺”之美稱。每當草長鶯飛春和景明之際,河堤上,楊柳依依,荷塘內,荷錢點點,鳶飛魚躍,梨白桃紅,田疇蛙鼓,柳岸煙波;或清秋月朗之夜,荷塘大有“上下天光,一碧萬頃”之大觀。有名的王家塘,就在寺廟右前方距廟只有三十來米,是一泓天然的放生池。
當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的祖籍,就在彌陀寺附近的望天鄉。距寺廟約二公里的“黃龍庵”,是趙朴初先生的太高高祖、清嘉慶丙辰年狀元趙文楷少年時讀過書的學堂。授業師就是該廟的住持和尚。當時,文楷給廟下主人名叫郭范芝的人家放牛,文楷常放牧於黃龍庵學堂邊,且常立於門外聽學堂內學生課讀和先生講課,他所聽到的,入耳不忘,且能徹悟,久之,詩文成誦。先生髮現放牛娃文楷如此聰穎,屢次考他都對答如流,先生料定文楷將來必成大器,免費收他入學,主人郭范芝願意供文楷衣食。後來文楷大人果然發跡。點元後,文楷大人親自來黃龍庵拜謝恩師,並贈恩師佛經一部,木匾一塊,二尺多長的鐵簽一百支。傳說其中有三支是無鋒寶劍,常人不識。還有玉石簽一個。同時文楷亦贈給郭范芝先生對聯一幅,聯文曰:“春氣遂為詩人所覺,夜坐能使畫理自深”。
1942年12月18日,日軍飛機一架,盤旋於彌陀寺上空,由於飛機遇故,墜落在彌陀寺田家灘筋竹沖。侵華日軍第十一軍團司令官冢田宮上將,共十人全部摔死。以此為藉口,12月25日,日軍從安慶、黃梅、蘄春三路進犯太湖縣,直抵彌陀寺,一路燒殺淫掠,太湖縣大片村莊和人民慘遭劫難,而彌陀寺一帶尤甚。因而彌陀寺殿宇被毀於1942年12月25日日軍兵火。規模宏偉的三重佛殿付之一炬。
重建
1978年5月20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委員的郭述申同志一行經湖北省專程來彌陀視察。郭老對我說,這次他是受國家主席李先念之託來看望彌陀寺革命老區人民的。接著他侃侃而談:他曾於1934年4月間的一個晚上到過彌陀寺,併到天主堂同神甫見過面,交過鋒。他說,那時他任鄂豫皖特委書記,下半年參加長征去了,這裡的革命工作交給陳毅同志領導。郭老提出要再看看彌陀寺,但彌陀寺廟已不存在。
二、一代宗師與彌陀寺有緣。
一代宗師趙朴初先生的先祖趙文楷(1760—1808),自幼家境貧寒,其母曾帶著他來到彌陀寺虎場沖幫人家碾米磨磨維持生計。當時郭家屋有位長者叫郭范之,看到趙文楷聰穎過人,遂出資送他到附近的黃龍庵私塾讀書。趙文楷勵志磨鍊,才華橫溢,36歲得中狀元。之後,他曾回到郭家屋做了“官廳”,並揮毫潑墨,親書“春氣遂為詩人所覺,夜坐能使畫理自深”對聯一付,落款“文楷,介山”,懸掛於官廳,同時還帶來海螺湯匙等物。此對聯和湯匙我在時任郭屋生產隊會計郭金才家親眼所見。
斗轉星移,趙文楷後裔趙朴初先生躍為一代宗師。他不忘先祖幼時攻讀之地,十分關心彌陀寺,於1998年7月以中國佛教協會名義資助彌陀寺三萬元,個人捐資二萬元,並親自為彌陀寺題寫寺名。
地圖信息
地址:安慶市太湖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