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縣彌陀寺

太湖縣彌陀寺

安徽省太湖縣彌陀寺,位於太湖縣西北的彌陀鎮。解放前,彌陀寺既是現在彌陀鎮的地名,又是寺廟名。據《太湖縣誌》載,彌陀寺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公元627年),後因歷朝戰亂,幾興幾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湖縣彌陀寺
  • 地理位置:太湖縣西北的彌陀鎮
  • 著名景點:三聖殿
  • 知名人物: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
簡介,規模,歷史記載,政策法規,

簡介

1942年12月18日中午,桂軍第48軍138師412團3營9連的高射炮隊正在太湖縣彌陀寺附近山頭一陣地上演練。士兵們突然發現一架敵機由東向西飛近陣地,且飛行高度較低。指揮官一聲令下,炮手立即對準目標開炮射擊,這架飛機瞬時被炮彈命中,伴著滾滾濃煙墜毀在不遠的深山裡。令桂軍官兵想像不到的是,被他們擊落的飛機里,乘坐著侵華日軍第11軍司令官(又稱軍團長)兼華中派遣軍指揮官冢田攻大將。這是8年抗戰在中國戰場上被擊斃的職務最高的日本陸軍軍官。 因而彌陀寺殿宇被毀於1942年12月25日日軍兵火。規模宏偉的三重佛殿付之一炬。

規模

自唐以後,歷朝先後在彌陀寺方圓五公里內建造了大小寺廟十餘座。組成了以彌陀寺為中心的寺廟群。每當凌晨夜半,晨鐘暮鼓,互相傳遞呼應,悠揚飄蕩,喚醒群蒙,令人如入仙鄉佛國,陶陶然,悠悠然,寵辱皆忘,四大皆空。
太湖縣彌陀寺
彌陀寺廟基,相傳為荷葉地,是因為東、南、北三面有千畝圩田,百畝荷塘圍繞。僅西面靠著一座不到十米高的小山坡,此山坡即彌陀烈士陵園所在地。圩田荷塘的外圍,又被兩條大河包抄,兩河匯合於廟前約半公里之處,故彌陀寺有“二龍戲珠”、“玉帶繞寺”之美稱。每當草長鶯飛春和景明之際,河堤上,楊柳依依,荷塘內,荷錢點點,鳶飛魚躍,梨白桃紅,田疇蛙鼓,柳岸煙波;或清秋月朗之夜,荷塘大有“上下天光,一碧萬頃”之大觀。有名的王家塘,就在寺廟右前方距廟只有三十來米,它將是一泓天然的放生池。寺廟的左前方約一公里之處,有一座四百米的大橋,廟前望去,如一道長虹橫跨大河兩岸。寺正前方的朝山,層巒起伏,峰案重重,木魚包、香爐峰,惟妙惟肖。在彌陀寺西南約二公里的黃龍庵,亦是個古剎勝地,山幽水淨,修竹茂林,別有洞天,真有“深山藏古寺”之妙境。向寺廟西南再遠處眺望,可望到全縣最高的山峰——巍巍的桐山。它與名山鐵林寨相望,如兩大巨人盡職盡責地守衛著彌陀寺。彌陀寺四周的文化設施和旅遊景點多數已恢復或正在加緊建設。

歷史記載

“勝地伴人文”。的確,彌陀寺雖不能稱“物華天寶”,可算是“人傑地靈”。當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的祖籍,就在彌陀寺附近的望天鄉。距寺廟約二公里的“黃龍庵”,是趙朴初先生的太高高祖、清嘉慶丙辰年狀元趙文楷少年時讀過書的學堂。授業師就是該廟的住持和尚。當時,文楷給廟下主人名叫郭范芝的人家放牛,文楷常放牧於黃龍庵學堂邊,且常立於門外聽學堂內學生課讀和先生講課,他所聽到的,入耳不忘,且能徹悟,久之,詩文成誦。先生髮現放牛娃文楷如此聰穎,屢次考他都對答如流,先生料定文楷將來必成大器,免費收他入學,主人郭范芝願意供文楷衣食。後來文楷大人果然發跡。點元後,文楷大人親自來黃龍庵拜謝恩師,並贈恩師佛經一部,木匾一塊,二尺多長的鐵簽一百支。傳說其中有三支是無鋒寶劍,常人不識。還有玉石簽一個。同時文楷亦贈給郭范芝先生對聯一副,聯文曰:“春氣遂為詩人所覺,夜坐能使畫理自深”。
太湖縣彌陀寺

政策法規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落實了宗教政策,彌陀寺於1993年被上級批准修復。當時因資金不濟,未能及時動工,直至今年四月,有覺宏師為首,有黨政關懷,有四眾支助,才有緣動工開發。中國佛教協會和趙朴初會長在修建寺廟的困難時刻,及時來信鼓勵指導,信中告誡我們:“……敬希法師規劃建設好寺院,樹立正知正見、勇猛精進的學風道風,恆順眾生,無有疲厭。”同時中國佛協助資三萬元,朴老個人助資二萬元。目前東寮房已完工,三聖殿也即將告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