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寺(湖北省枝江市寺廟)

彌陀寺(湖北省枝江市寺廟)

湖北省枝江彌陀寺俗稱江口彌陀寺,位於枝江市城區東首,在廣袤的長江中游平原上,東與荊州接壤;南可俯視長江千帆競發;西是焦柳鐵路和三峽水電站;北能欣賞三峽機場飛機起飛和宜黃高速公路之車流,交通十分便捷。彌陀寺是湖北十大佛教叢林之一,系湖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昌明大師出家寺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彌陀寺
  • 位置:湖北省枝江市
  • 始建:唐代
歷史沿革,具體位置,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彌陀寺始建於唐朝期初,淨土宗,寺宇雄偉壯觀,有殿堂樓閣百餘間,占地一萬多平方米,五百羅漢、歌舞樓是其經典之作,鼎盛時期僧人多達四百餘人,香客難以數計,盛極一時。它象鑲嵌在長江北岸的一顆璀燦明珠,閃閃發光
相傳,一個初秋的早晨,西方有位老僧,雲遊至江口鎮時,見萬畝東湖水面上菱藕飄香,魚鴨競游,牧童橫笛,稻田金黃;回頭一瞧,寶積山上祥雲繚繞,一群群白鶴在山頂上下翱翔,便近前詳視:寶積山三面環湖水,一面臨長江,一條獨路進出此地,不覺喊了聲“寶地呀”!便決定在此修行,自稱彌陀。附近哪家有難他必幫之;誰人求他,他必助之,年長月久,口碑甚佳。彌陀圓寂後,人們修了一座寺廟紀念他,就叫它為“彌陀寺”。
唐初彌陀寺古剎因無圍牆,隔水相望,寺僧擔水、洗菜一覽無遺。麗陽輕灑,湖光水色,倒映古寺老林,形成“太極掩映”之景。三門前有一山包,頂窪似盆,潺潺注水,終年不斷;皓月之夜,臨盆俯視,月養盆中,故名“金盆養月”。三門為圓拱,拱門上嵌有石雕蝙蝠5個,翩翩翱翔,栩栩如生,吉祥如意。名曰“五蝠圓門”。古剎聳於寶積山崗,有花崗石級56步,大有登天之趣。謂之“步步高升。”大殿前丹墀兩側各有一古井,臘梅伴之,井深數十丈,不枯不絕,清澈晶透,可見梅花朵朵漂浮,真容張張歡笑。故稱“梅花古井”。大殿前月台石欄,有浮雕青蛙,作嗚狀,極為逼真,見其狀,似聞其聲,夏夜和著田間蛙鳴,靜聽韻趣橫生,戲謂“青蛙夜琴”。大殿前百餘平方米的丹墀,以大小一樣的鵝卵石鋪面,色澤各異的卵石成天鵝蛋狀,人稱“天鵝寶蛋。”大雄寶殿十分宏偉,荷葉卷棚,獸頭大脊,拔地六丈,金光競霞,壯觀之極,故稱“雄風獨立”。該寺方丈本一法師以其旖旎八景吟詩曰:“金盆養月,五蝠圓門;步步高升,梅花古井;雄風獨立,青蛙夜琴;天鵝寶蛋、太極掩映。”宋、清時期,香火極盛。後經多次毀、修,終不如盛時的規模與華麗。
民國時期,彌陀寺方丈本一法師開期傳戒,打水陸法會,松滋、當陽、宜都、公安、江陵及本市僧尼信徒達6000餘人,寺內設宴800餘桌,盛況空前。1940年至1945年期間,該寺遭到日本侵略軍的蹂躪,大雄寶殿成了日本軍人的馬廄兵營和烤打、審訊抗日分子的人間地獄。法相法器毀壞殆盡,佛像經書蕩然無存,五百羅漢這一瑰寶也化為烏有。
1949年春,陶君彥縣長率僧人前往荊州章華市,禮請昌明大師出任彌陀寺方丈,蟬聯兩屆。昌明率眾僧禪勞結合,自食其力,並將多餘的糧食獻給國家,受到政府表彰。1952年抗美援朝時期,又帶頭捐錢,購買飛機、糧食,支持政府抗美援朝的正義事業。
大雄寶殿奠基儀式大雄寶殿奠基儀式
1953年秋,枝江縣人民政府將彌陀寺征作糧食倉儲之用。1960年6月,新場區糧管所新修糧庫後遷出彌陀寺,空寺作拴運糧食的騾馬之用。此時枝江第三高級中學因離軋花廠近,機器聲十分嘈雜,影響教學,故與新場區糧管所交換,枝江第三高級中學就此遷入彌陀寺至今。1979年秋,枝江第三高級中學將彌陀寺大雄寶殿拆除,修建綜合教學樓。至此,除觀音堂現為腳踏車棚外,彌陀寺主要建築不復存在了。1999年江口鎮行政建制撤銷,所轄農村併入問安鎮,街道居民區併入枝江市城區。
始建於唐代的江口彌陀寺曾經樓閣林立,香火旺盛,是名聞川東鄂西的佛教叢林之一,也是全國十大高僧之一、武漢歸元寺方丈昌明法師剃度及首升方丈的地方。2010年起,已斷香火近半個世紀的彌陀寺,在武漢歸元寺的大力扶持下,於枝江北站附近的金山森林公園重建。
 在枝江,有關昌明大師的傳說有很多,其中一條映照了大師在佛法界光明的未來:他在出家伊始,一句“剃落披衣,渡人渡己”就表現出極大的慧根,讓收留他的老方丈欣喜不已。
在之後的修行生涯中,昌明大師不僅在危難之際出任彌陀寺方丈,更曾率眾僧自食其力,並將多餘的糧食獻給國家,受到政府表彰。1952年抗美援朝時期,他又帶頭捐錢,購買飛機、糧食,支持政府抗美援朝。
1960年,在被選中送往中國佛學院學習兩年後,昌明大師回歸元寺,一年後任歸元寺監院,於文革狂瀾中保護歸元寺,代筆中國參加世界佛教文化交流,使歸元禪寺的知名度大大提升。而他原創的“禪定書法”意境深邃,法度森嚴,在中國書法界獨樹一幟,作品被文化名流、各國政要所收藏。
此刻,由武漢歸元寺斥資重建的彌陀寺在秋陽的朗照下熠熠生輝。院牆還未砌就,已依稀有了四進式庭院結構的雛形,從三門進來後,第一重天王殿,第二重大雄寶殿,第三重觀音閣,最後面是藏經閣,環繞一周的還有齋堂、延生堂、客堂等。
在史料記載上,彌陀寺也曾經歷多次修葺和重建,有記錄的就有清道光二十六年、以及民國十三年等多次。1940年,枝江淪陷時,彌陀寺被日寇侵占闢為馬廄兵營,寺廟遭搗毀,五百羅漢化為烏有。
新建彌陀寺的另一邊,有一棵合抱粗的黃連樹,束腰上還掛著當地林業部門安放的古木資料卡,顯示這棵樹已經有200多歲了。垂下的樹枝上,系滿了紅色的絲帶。因為彌陀寺的新建,這些古樹也成了信徒們寄託心愿的地方。
回到寺院裡時,監院能源法師剛做完早課,來到客堂與我們寒暄。
說起重建彌陀寺,能源法師說也曾構想原址重建,最終還是選擇了這處環境僻靜、清幽的金山林場。
能源法師是歸元寺派來主持寺院建造期間的工作的,很健談。1969年生,俗家在山東,2008年出家修行,修行前曾是一位成功的古陶修復師傅。
“按照約定,由歸元寺投資興建的彌陀寺屬於歸元寺的下院單位。過去的江口彌陀寺沿用的是唐代寺院風格,屋頂舒展平遠,門窗樸實無華。不過因為也沒有完整的建築記載了,新建的彌陀寺就沿用了武漢歸元寺的風格。”
他說起文革期間,昌明法師曾經上書周恩來,請求保護歸元寺,終於令有著300多年歷史的歸元寺免於浩劫。“如此,也算是對昌明大師的另一種懷念。”
現已建成的大雄寶殿高大雄偉,殿內主佛高12米,全身鍍金。
枝江市江口彌陀寺
武漢歸元寺原住持昌明法師出家剃度在枝江市江口彌陀寺,該寺後因故拆除,在原址另建枝江三中,現僅存一碑。大師在2007年圓寂前曾指示重建彌陀寺。為實現此願,今年歸元寺首撥3000萬元,重建彌陀寺。選址在枝江金山林場,即原宜昌地區林科所。此處古木參天,環境優美,且在枝江城郊,交通方便,鬧中取靜,是修身養性之聖地。現歸元寺已派覺證法師等眾僧進駐,籌備施工。目前已征地100畝,正在組織前期鋪路、打樁等工作。
昌明法師是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湖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武漢市佛教協會會長、武昌佛學院院長、武漢歸元寺住持,因病醫治無效,於2007年1月28日1時06分安詳示寂,世壽90歲,戒臘73夏。榮任歸元寺第48世方丈至今。1980年以來,昌明法師歷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武漢市政協常委、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佛協會長、武漢市佛協會長等職。
1917年出生於湖北省枝江市瑤華鄉柏楊沖一個佃農家庭,俗姓曹,名志秀。系三房獨子,頗受父母鐘愛。大師自小聰慧勤奮,農作之餘,求學於私塾,幸得塾師厚愛,不吝賜教,使大師孩童時代得以修學四書五經。
1934年,大師17歲時,覷破世緣,於10月18日在湖北省枝江縣江口鎮彌陀古寺禮覺岸長老披剃。出家時,彌陀寺方丈問其為何出家,志秀口占一偈“水中菩提鏡中台,邁步容易到底難,了生了死憨頭事,春風喜舍度玉關”,並說:“剃落披衣,渡人渡己!”從此就開始了他渡人渡己的僧侶生涯。彌陀寺是一個三面臨湖,三門望江的古剎,開山於唐朝,明清之際重建,30年代由本一大師中興。建築莊嚴,叢林完備,昌明大師在此度過了最初的修行生活。
1937年3月15日,彌陀寺妙禮住錫,傳發選種,棒喝清眾:“西方極樂,世尊何不即去?”昌明大師見眾不語,即頌二偈:“慈航競舟,苦海婆娑。億劫度幾?此岸還多!”和“楊枝一滴,甘露雲鶴。佛子所願,大幹極樂。”妙禮和尚見昌明機鋒敏銳,見地非凡,必成大器,逐傳法於昌明。按彌陀寺之慈、法、輪、明四字制,昌明接明字,法為道明。彌陀寺的八大妙境讓昌明大師眷戀一生,而這美麗的梵宮建築,宜人的秀麗風光,卻被日本強盜舉火化為焦土。作為愛國愛教的佛教徒,昌明大師義憤填膺,後曾襄助道法和尚重建彌陀道場,但終究無法恢複本一上人中興的勝跡。 昌明大師剃度後,足跡遍布宜昌地區,抗戰前後的幾年間,昌明大師徒步朝山訪聖,從江口鎮北行,朝玉泉寺,和瑞悟、心宗兩位長老相契,倍愛教益。後西行宜都,朝聖梁山觀音閣。大師晨登梁山金頂,心曠神怡,即興吟一詩:“金頂觀日出,雲海望無際;疑是上九天,袈裟換金衣。”這段雲遊經歷使得大師的佛理修為,佛學境界又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1934年,抗戰爆發,昌明大師以依戀之情離鄉雲遊的同時,思歸之情,與日俱增。,大師參加了“南嶽佛道救難協會”抗日僧伽救護隊,兩度奔赴衡陽抗日前線,出生人死,救護傷員,為報國土恩而身體力行。
1950年,大師再度返回宜昌市,在慈雲寺、關帝廟進了香之後,留在彌陀寺做了兩屆的方丈,領導僧侶過農禪生活,自食其力,愛國愛教,將餘糧賣給國家,真正做到了佛教提倡的“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教義。
1958年—1960年昌明大師被送往中國佛學院學習,期滿後回歸元寺。
1965年任歸元寺監院。
寺院儀式寺院儀式

具體位置

地址:湖北省枝江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