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枝江彌陀寺俗稱江口彌陀寺,位於枝江市城區東首,在廣袤的長江中游平原上,東與荊州接壤;南可俯視長江千帆競發;西是焦柳鐵路和三峽水電站;北能欣賞三峽機場飛機起飛和宜黃高速公路之車流,交通十分便捷。彌陀寺是湖北十大佛教叢林之一,系湖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昌明大師出家寺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彌陀寺
- 位置:湖北省枝江市
- 始建:唐代
歷史沿革
在之後的修行生涯中,昌明大師不僅在危難之際出任彌陀寺方丈,更曾率眾僧自食其力,並將多餘的糧食獻給國家,受到政府表彰。1952年抗美援朝時期,他又帶頭捐錢,購買飛機、糧食,支持政府抗美援朝。
1960年,在被選中送往中國佛學院學習兩年後,昌明大師回歸元寺,一年後任歸元寺監院,於文革狂瀾中保護歸元寺,代筆中國參加世界佛教文化交流,使歸元禪寺的知名度大大提升。而他原創的“禪定書法”意境深邃,法度森嚴,在中國書法界獨樹一幟,作品被文化名流、各國政要所收藏。
此刻,由武漢歸元寺斥資重建的彌陀寺在秋陽的朗照下熠熠生輝。院牆還未砌就,已依稀有了四進式庭院結構的雛形,從三門進來後,第一重天王殿,第二重大雄寶殿,第三重觀音閣,最後面是藏經閣,環繞一周的還有齋堂、延生堂、客堂等。
在史料記載上,彌陀寺也曾經歷多次修葺和重建,有記錄的就有清道光二十六年、以及民國十三年等多次。1940年,枝江淪陷時,彌陀寺被日寇侵占闢為馬廄兵營,寺廟遭搗毀,五百羅漢化為烏有。
新建彌陀寺的另一邊,有一棵合抱粗的黃連樹,束腰上還掛著當地林業部門安放的古木資料卡,顯示這棵樹已經有200多歲了。垂下的樹枝上,系滿了紅色的絲帶。因為彌陀寺的新建,這些古樹也成了信徒們寄託心愿的地方。
回到寺院裡時,監院能源法師剛做完早課,來到客堂與我們寒暄。
說起重建彌陀寺,能源法師說也曾構想原址重建,最終還是選擇了這處環境僻靜、清幽的金山林場。
能源法師是歸元寺派來主持寺院建造期間的工作的,很健談。1969年生,俗家在山東,2008年出家修行,修行前曾是一位成功的古陶修復師傅。
“按照約定,由歸元寺投資興建的彌陀寺屬於歸元寺的下院單位。過去的江口彌陀寺沿用的是唐代寺院風格,屋頂舒展平遠,門窗樸實無華。不過因為也沒有完整的建築記載了,新建的彌陀寺就沿用了武漢歸元寺的風格。”
他說起文革期間,昌明法師曾經上書周恩來,請求保護歸元寺,終於令有著300多年歷史的歸元寺免於浩劫。“如此,也算是對昌明大師的另一種懷念。”
現已建成的大雄寶殿高大雄偉,殿內主佛高12米,全身鍍金。
枝江市江口彌陀寺
昌明法師是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湖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武漢市佛教協會會長、武昌佛學院院長、武漢歸元寺住持,因病醫治無效,於2007年1月28日1時06分安詳示寂,世壽90歲,戒臘73夏。榮任歸元寺第48世方丈至今。1980年以來,昌明法師歷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武漢市政協常委、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佛協會長、武漢市佛協會長等職。
1917年出生於湖北省枝江市瑤華鄉柏楊沖一個佃農家庭,俗姓曹,名志秀。系三房獨子,頗受父母鐘愛。大師自小聰慧勤奮,農作之餘,求學於私塾,幸得塾師厚愛,不吝賜教,使大師孩童時代得以修學四書五經。
1934年,大師17歲時,覷破世緣,於10月18日在湖北省枝江縣江口鎮彌陀古寺禮覺岸長老披剃。出家時,彌陀寺方丈問其為何出家,志秀口占一偈“水中菩提鏡中台,邁步容易到底難,了生了死憨頭事,春風喜舍度玉關”,並說:“剃落披衣,渡人渡己!”從此就開始了他渡人渡己的僧侶生涯。彌陀寺是一個三面臨湖,三門望江的古剎,開山於唐朝,明清之際重建,30年代由本一大師中興。建築莊嚴,叢林完備,昌明大師在此度過了最初的修行生活。
1937年3月15日,彌陀寺妙禮住錫,傳發選種,棒喝清眾:“西方極樂,世尊何不即去?”昌明大師見眾不語,即頌二偈:“慈航競舟,苦海婆娑。億劫度幾?此岸還多!”和“楊枝一滴,甘露雲鶴。佛子所願,大幹極樂。”妙禮和尚見昌明機鋒敏銳,見地非凡,必成大器,逐傳法於昌明。按彌陀寺之慈、法、輪、明四字制,昌明接明字,法為道明。彌陀寺的八大妙境讓昌明大師眷戀一生,而這美麗的梵宮建築,宜人的秀麗風光,卻被日本強盜舉火化為焦土。作為愛國愛教的佛教徒,昌明大師義憤填膺,後曾襄助道法和尚重建彌陀道場,但終究無法恢複本一上人中興的勝跡。 昌明大師剃度後,足跡遍布宜昌地區,抗戰前後的幾年間,昌明大師徒步朝山訪聖,從江口鎮北行,朝玉泉寺,和瑞悟、心宗兩位長老相契,倍愛教益。後西行宜都,朝聖梁山觀音閣。大師晨登梁山金頂,心曠神怡,即興吟一詩:“金頂觀日出,雲海望無際;疑是上九天,袈裟換金衣。”這段雲遊經歷使得大師的佛理修為,佛學境界又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1934年,抗戰爆發,昌明大師以依戀之情離鄉雲遊的同時,思歸之情,與日俱增。,大師參加了“南嶽佛道救難協會”抗日僧伽救護隊,兩度奔赴衡陽抗日前線,出生人死,救護傷員,為報國土恩而身體力行。
1950年,大師再度返回宜昌市,在慈雲寺、關帝廟進了香之後,留在彌陀寺做了兩屆的方丈,領導僧侶過農禪生活,自食其力,愛國愛教,將餘糧賣給國家,真正做到了佛教提倡的“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教義。
1958年—1960年昌明大師被送往中國佛學院學習,期滿後回歸元寺。
1965年任歸元寺監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