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彌陀寺古遺址
- 外文名:MiTuo temple ruins of the ancient
- 由來:3個年已七旬
- 時間:公元十八世紀二十年代
彌陀寺的由來,彌陀寺的繁榮,彌陀寺的歷史,
彌陀寺的由來
相傳公元十八世紀二十年代,天井來了3個年已七旬的老和尚,在周圍幾十個村子裡化緣。化緣時百姓給米給面,不向百姓要錢,老和尚當時指明要位於朱圩村西南方向和袁莊西邊方向,陳呂莊東面有一片荒草地和長滿荊棘的高沙灘。老和尚白天到各村化緣遊說,晚上就在沙灘上睡覺。時間長了人們才知道他是山東蓬萊島上的弘明和尚。一身雲遊全國各地,且修建了九十八座廟,如將本地這座廟修成,將是第九十九座。由於年高,他感到可能是他最後修建的一座寺廟。他特別辛勞,每天早出晚歸,外出化緣,到處遊說,並不斷向四周擴大化緣範圍,並且神權化勞動力,抬土墊沙灘建成高台。據傳當時後大殿剛落成,天上猛降暴雨,台東邊的大溝里,從上游淌來一根大檀香木,用作雕成如來佛像。廟宇前後大殿,東西廊房,前後殿各六間,東西廊房各四間。台四周一百多畝為廟地。弘明和尚將寺廟定名為彌陀寺(後人泥傳老和尚到這共建九十九座廟,已經迷了頭,所以這廟才迷頭寺)老和尚收兩個大徒弟,大北子恆仁,二弟子恆智,主持寺事和幾個小和尚,並定每年正月十五為廟會。
彌陀寺的繁榮
當時寺廟興旺,每天檀鐘聲、誦經聲不斷,燒香拜佛的人絡繹不絕,特別是每年正月十五日這天清晨開始到深夜,廟內香燒烤堯,廟周圍人山人海,而龍獅、玩花燈、打拳賣藝的應有盡有,花樣繁多,十分熱鬧。趕會的人從百里之外南到嘉山,北到徐州,東於洪澤湖畔,西到固鎮,可達萬人以上。
彌陀寺的歷史
廟台建在流沙淤積的灘子上,弘明化來勞動力墊土行夯而成。後來傳成弘明高僧已成仙體,廟台建在一隻神龜身上,每到夜間,神龜都要馱著廟台到天井湖洗澡,清晨到廟台四周可看到台四周的臻樹梢上部掛了些水草。不然每逢漲大水,廟台從未被淹。弘明和尚,認為神龜要走,於是在四個爪子方位蓋四座神廟,將神龜定位。聽幾位老人說,弘明高僧活到九十九歲,盡食數天,盤腿合掌坐在一個特製的淺蘭色帶蓋在瓷缸內,命兩位大弟子恆仁、恆志將他深葬在廟台的北坡,為了安全,弘明的兩個大弟子,又將弘明的遺轉移深葬他處(傳說當時移葬時打開缸蓋,高僧仍完好坐在缸內,只爛掉一個大拇指)。直到1960年朱圩村街南隊在廟台的東北大溝東坡耕地時發現這隻(神合)蓋缸,另有兩隻小缸,當時放在街南隊莊屋裡保存著。
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五年抗日期間,先後由盛此景,徐崇田、江上青、周政、黃辛白、錢正英等在廟上為抗日救國籌建,廣招內地廣大熱血救國青年,培養的學校——路東中學,後又改名為泗五靈鳳中學。成為抗日救國培養優秀革命人才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