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假黃瘤是ABCC6基因突變導致結締組織中彈性纖維斷裂、鈣化,並累及皮膚、眼和血管等的隱性遺傳性疾病。患者中10%呈“假顯性遺傳”,此病十分罕見,發病率為1/10萬~1/2.5萬,男女比例為1:2。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常見病因:ABCC6基因突變導致
- 常見症狀:皮膚、眼、血管等病變症狀
- 傳染性:無
病因
臨床表現
從兒童期開始,出現於頸部兩側、臍周、腋窩、膕窩和腹股溝等皮膚褶皺處,呈對稱性分布。表現為局部皮膚增厚、彈性差、皮膚鬆弛,可見針尖至黃豆大小的黃色瘤樣皮疹,多呈簇狀分布或融合呈網狀。部分皮膚毛孔擴大,如“拔毛雞皮”樣外觀。
2.心血管損害
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周圍血管病及心內膜纖維化與鈣化。肢體動脈受累可出現脈搏減弱或消失、間歇性跛行。部分患者可有心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但心肌梗死和猝死少見。
3.消化道病變
黏膜可見黃色瘤樣結節狀病變、非特異性黏膜瘀斑或糜爛,可以分布於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以胃底多見;少數患者可以發生消化道出血,多為反覆發生,出血程度較重。
4.眼部損害
視網膜血管呈灰色至棕紅色的曲線狀條紋是本病的特徵性改變,於視盤周圍呈輻射狀、對稱性分布,多數於皮膚病變出現後數年發生,患者年齡多為20~40歲。視網膜纖維血管內生可導致視網膜出血,黃斑受累可出現嚴重視力減退。
5.腦血管病變
可引起神經精神症狀,出現輕度偏癱、智力異常、蛛網膜下腔出血、基底動脈供血不全、癲癇等。
6.腎臟損害
腎臟受累可導致高血壓,可合併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
檢查
(1)血常規:反覆消化道出血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貧血。
(2)尿常規:偶見肉眼血尿,部分患者可有鏡下血尿。尿糖陽性。
(3)大便檢查:可有大便隱血試驗陽性。
(4)生化檢查:合併甲亢者,甲狀腺激素升高。合併糖尿病者,血糖升高等。
2.X線檢查
胸片顯示左心室肥大,可伴有主動脈鈣化。
3.血管造影
可顯示肢體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有高血壓者可發現腎動脈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