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型幼兒腦癱

簡介,病因,症狀,表現特點,發病原因,中樞性,發育性,非進行性,危害,日常護理,

簡介

強直型幼兒腦癱為錐體外系損傷,也稱強剛性、固縮性腦癱。目前臨床中單純的強直型幼兒腦癱十分少見,多與痙攣性腦癱混合存在,強直型幼兒腦癱的最大特點就是被動運動有抵抗。因強直型幼兒腦癱屬錐體外系損傷,故與痙攣性腦癱最大的區別就是:強直型幼兒腦癱腱反射不亢進或正常或呈減弱狀態,無踝陣攣及不隨意運動。痙攣性腦癱牽張反射亢進,腱反射十分活躍,有踝陣攣,無不隨意運動。

病因

一、缺氧窒息:腦癱的原因包括胎兒在母親子宮內缺氧窒息、分娩時新生兒缺氧窒息、呼吸窘迫綜合症、周身循環衰竭、紅細胞增多症。
二、孕婦原因:包括孕婦腹部外傷,孕婦先兆流產、產前出血,妊娠毒血症以及胎盤原因(胎盤早剝、前置胎盤、胎盤壞死或胎盤功能不良),還有孕婦的某些慢性疾病(高血壓、肝炎、糖尿病、吸毒、藥物過量等),這是新生兒腦癱的原因。
三、早產和胎兒發育不良:胎兒宮內感染,宮內生長緩慢,先天畸形。新生兒體重少於2500克,腦癱可能性大大增加,這也是腦癱的原因。
四、某些遺傳病和新生兒核黃疸。遺傳也屬於腦癱的原因之一。
五、腦部受傷:這是常見的腦癱的原因。如分娩過程中嬰兒腦部受傷,新生兒顱腦受傷或腦部感染、腦血管意外。

症狀

1.三個月還不能抬頭,六個月還不能翻身,八個月還不會坐。
2.哭時沒有聲音或哭聲低沉、發直。
3.運動時手腳不協調,偏側運動較多。
4.撒尿時把不開雙腿。
5.眼神與父母沒有交流,並且經常驚厥。
6.睡眠時間過長或不睡覺。
7、運動障礙:腦癱兒童的運動能力低於同年齡的正常孩子,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礙程度輕的只是手、腳動作稍顯得不靈活或笨拙,嚴重的則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不會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8、姿勢障礙:腦癱兒童身體的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在運動時或靜止時姿勢彆扭,左右兩側不對稱,有些嚴重的病例頭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樣處於豎直正中位置,而是習慣於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後搖晃。  
9、智力障礙:在所有的腦癱兒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約有 1/4,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占 1/2,重度智力不足的約占有1/4。   
10、語言障礙:大多數的腦癱兒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有的表現為語言表達困難或構語困難,有的表現為發音不清或口吃,有的還表現為失語症,即能理解別人的語言,但自己無法講話,這種情況尤其以手中徐動型的腦癱占比例為大。  
11、視、聽覺障礙:不少腦癱兒童伴有近視或斜視,其中以內斜視為多見,聽力減退以徐動型腦癱較為多見。腦癱兒童往往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存在困難。  
12、生長發育障礙:一部分輕型腦癱兒童生長發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多數的腦癱兒童都比同年齡的正常孩子個子長得矮小,生長發育顯得落後。  
13、牙齒髮育障礙:腦癱兒童牙齒多數發育不良,牙齒質地疏鬆、易蛀,各種牙病的發生率較正常孩子為高。  
14、口、面功能障礙:一部分腦癱兒童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現明顯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從而導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  
15、情緒和行為障礙:不少腦癱兒童特別是手足徐動型和孩子性格比較固執、任性,情緒波動變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異常行為表現為(1)強迫行為:自己強制自己作某一動作。( 2)自傷行為:自己打自己或用頭不停地撞牆。(3)侵襲行為:歐打他人,但較少見  
16、癲癇:約有 39%---50%的腦癱兒童由於大腦內的固定病灶而誘發癲癇,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癲癇的發生率尤其突出。   

表現特點

強直型幼兒腦癱的表現特點主要有以下幾種:
1、被動運動時抵抗均勻一致
當被動運動時有抵抗,這種抵抗的感覺似鉛管狀或齒輪狀。肌緊張均勻地增高,被動運動所受的阻力與抵抗是均勻一致的,這種感覺與錐體系損傷時痙攣腦癱所致肌緊張增強不同,痙攣型的特點是被動運動肢體時,開始時阻力抵抗很大,終了時抵抗明顯減弱。
2、被動運動時抵抗是雙向的
肌緊張增強的特點是,無論肢體是伸展還是屈曲時,肌緊張相同,換句話說,無論如何被動運動肢體時,受到的抵抗是相同的,表現了伸展與屈曲兩個方向的抵抗。
3、被動運動的抵抗在緩慢運動時最大
其與痙攣型腦癱在激烈運動時顯示最大的抵抗不同。
4、腱反射不亢進
因強直型幼兒腦癱屬錐體外系損傷,故腱反射不亢進或正常或呈減弱狀態,無踝陣攣及不隨意運動。痙攣性腦癱牽張反射亢進,腱反射十分活躍,有踝陣攣,無不隨意運動。

發病原因

中樞性

腦性癱瘓是中樞性損傷,也就是說指的脊髓前角細胞(或顱神經運動核)以上部位的神經系統損傷所致的癱瘓,而且病變在腦部。任何脊髓前角細胞及以下部位的損傷所致的癱瘓都不屬於中樞性損傷,不能診斷為腦性癱瘓:如脊髓灰質炎、坐骨神經損傷等所致的肢體癱瘓均不屬於腦性癱瘓的範疇。

發育性

腦性癱瘓是腦組織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受到的損傷。指各種原因作用於未成熟的正在生長發育中的腦組織上,而不是作用在已發育成熟的腦組織上。所以成年人的某些顱內疾患,如腦出血、腦梗塞等,雖然也可引起肢體運動障礙,但不能診斷為腦性癱瘓,因為它不是作用在發育中的腦組織上,而是成熟的腦組織上,不符合發育性的特點。從受孕到嬰兒期內的胎兒和新生兒及嬰兒的腦組織是處在發育中的腦組織,在這一時期任何原因造成的腦組織損傷符合腦性癱瘓的診斷。而受孕以前及嬰兒期以後的腦損傷不能稱為腦性癱瘓,因為受孕之前的問題,多為先天性遺傳性神經疾患,應與腦性癱瘓進行鑑別。嬰兒期以後的各種原因所致的腦損傷,應冠以某疾病的名稱,如腦炎後遺症等,而不應該診斷為腦性癱瘓。

非進行性

腦性癱瘓的病變是非進行性的,病情以不再向前發展為特點。此點可與腦炎、腦瘤等疾病相鑑別。但是對那些進行性不明顯,或進展緩慢的脫髓鞘疾病,或先天性疾病,與腦性癱瘓也是難以區別的。此外,在臨床上常常可以見到很多腦性癱瘓患兒,當確診以後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治療或治療不當,這些患兒的症狀愈來愈明顯。這是因為患兒異常姿勢、異常運動的感覺傳導形成惡性循環,使症狀不斷發展。所以英國學者Bobath博土認為腦性癱瘓的臨床症狀至少在青春期前是進行性的,臨床表現隨著成長在變化。但腦性癱瘓患兒顱內損傷的病變是非進行性的。

危害

1、運動功能障礙: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嚴重者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勢障礙: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如 3個月仍不能頭部豎直,習慣於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後搖晃等。洗手時不易將拳頭掰開等。
3、智力障礙:智力正常的孩子約占有 1/4,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占 1/2,重度智力不足的約占 1/4。
4、語言障礙:語言表達困難,發音不清或口吃等症狀。
5、視聽覺障礙:以內斜視及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困難最為多見。
6、牙齒髮育障礙:牙齒質地疏鬆、易折,口面功能障礙,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時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咀嚼和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等。

日常護理

1、對腦癱的日常護理應根據不同年齡、程度的兒童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預方案,儘量運用協助並逐步減少協助.真正發展腦癱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也算是對腦癱兒童的康復訓練的一種方法。
2、穿脫衣物,一般先選擇障礙較重一側肢體,減輕關聯反應,減少不必要的困難。
3、對患兒在伸或屈肢體時,若發現有明顯抵抗,要動作輕柔緩慢,可適度對肢體按正常體位進行緩慢負重、牽拉旋轉。
4、另外腦癱兒童坐位或立位平衡能力較差.在坐或矗位時容易前後或側方向傾倒,故在此位置穿脫收物時,避免對他的頭和臂加向下的壓力,可以對其脊柱或髖帶進行適度控制,給孩子一定的安全感。
5、在培養腦癱兒童穿脫衣服能力的過程中,要注重增強其頭、於、眼的控制,讓孩子學會觀察過程井能主動協同,以加強其自身能力。
6 、對腦癱的日常護理還包括飲食的方面,要注意各種營養的均衡吸收,不能吃含有鋁,鉛元素過量的食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