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信息,特徵特性,栽培技術,種植區域,注意事項,
品種信息
登記編號:GPD結球甘藍(2018)310072
作物種類:結球甘藍
品種名稱:強春甘蘭
品種來源:JB--2002-1F-6-2-4×QC-2002-1F-5-3-4
特徵特性
雜交種。春、秋甘藍。尖頭形,露地越冬不易先期抽薹,早熟,定植後60天收穫,葉球尖桃形,株型緊湊,外葉少,可適當密植;葉片灰綠色,蠟粉少,單球重1~1.5公斤。葉脈較淺,質地脆嫩,生長勢強,整齊一致,易於管理。抗黑腐病,抗枯萎病,裂球一般,春種四月底五月初裂球抽薹,抗病性好。第1生長周期畝產3862.2千克,比對照牛心甘蘭增產25.7%;第2生長周期畝產3729.5千克,比對照牛心甘蘭增產26.5%。
栽培技術
適期播種的生長溫度為20℃~35℃,結球適應溫度為10℃~25℃。上海、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秋冬播7月15日到8月20日左右播種,10月中下旬開始收穫;越冬栽培10月中旬播種,次年4月收穫。在未種過十字花科的地塊育苗,施足基肥,注意苗期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定植宜育苗移栽,苗齡25~30天左右,6、7葉時及時定植。株距40厘米見方,畝栽3500株。要求生長期間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整個生育期可追肥2~3次,活棵後追肥要及時,包心期宜施重肥,促進結球充實。主要蟲害有小菜蛾、蚜蟲、菜青蟲,主要以生物防治為主,殺蟲燈、性誘劑等措施;小菜蛾、菜青蟲也可用蘇雲金桿菌進行防治。主要病害有:黑腐病、霜霉病。黑腐病發病初期可選用72%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或新植黴素30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600倍液、30%氧氯化銅懸浮劑600倍液交替使用。及時採收,採收時間過早,產量不高不穩;採收過遲,因南方雨水多,濕度過大,易引起腐爛,嚴重影響質量和產量。當甘藍的球葉尚未完全長結實,七八成時即可採收。採收時宜保留適量外葉以保護葉球不受玷污或損傷。
種植區域
適宜在上海、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秋種7月中旬至8八月中旬播種,春種10月中旬至11底播種。
注意事項
春季播種不能過早,冬季發棵不能太好,易造成抽薹或孕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