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性賀歲

強制性賀歲 基本等同於商業賀歲,是商家借著賀歲的名義,向消費者大肆推銷自己商品的行為。每逢春節臨近,電視、廣播、報紙、海報、小道訊息......到處都是賀歲。當賀歲成為生活中的唯一話題時,無論是否樂意,人們只能選擇接受。強制性賀歲一方面營造了節日氣氛,另一方面也單調了人們的生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強制性賀歲
  • 別稱:商業賀歲
  • 範圍:電視、廣播、報紙
  • 時間春節元旦
詞語源起,主要類型,社會影響,事例,

詞語源起

賀歲,顧名思義是源於春節元旦,大家慶賀新的一歲、新的一年,繼而引申到各種節日中的活動都被成為賀歲,比如聖誕節。而這個節日期間的活動也都稱得上是賀歲檔的活動。所謂強制性賀歲即不管是不是你想過的節日、不管你喜不喜歡,都會被動地被周圍的環境帶入到賀歲檔的活動氣氛中,難以擺脫。

主要類型

強制性賀歲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就是強制被帶入賀歲檔。比如有些人不願意過聖誕節,那是信教的人的節日,也是西方的節日。但在中國,一到了聖誕節,周圍的環境使得人不得不被拖入這個節日中。
第二種形式就是被強制帶入賀歲檔的活動中。比如2010年元旦賀歲檔葛優獨占賀歲大片,於是乎不管你願不願意看這個電影,各個媒體,身邊朋友,街上海報,到處討論的都是這個賀歲話題。再比如聖誕節各個商場都搞賀歲促銷,周圍的人都在樂此不疲的採購著,討論的也都是各種促銷信息,使得那些不過聖誕節的人也不得不強制陷入這種賀歲的環境中去。

社會影響

每當一個節日,電視、廣播、報紙、海報、小道訊息……到處都是賀歲,當生活里只有一個話題時,你就沒什麼選擇,只能屈服於它了。否則,儘管沒人對你有惡意,你也要有足夠的勇氣去承受那種“冷暴力”。暫時看,商業賀歲似無大礙,可經年累月下去,“聖誕”乃至“除夕”的時間會因商業競爭日益慘烈而加劇前移。總有一天會悲劇性地發現,中秋十五剛過,十六的月亮升起來的那天,第二波的強制性中秋已轟然到來。當賀歲成為生活中的唯一話題時,無論是否樂意,人們只能選擇接受。強制性賀歲一方面營造了節日氣氛,另一方面也單調了人們的生活。

事例

每當商場裡放起“merry chrismas,I give you my ass……”這首歌,我就知道,耶穌差不多快出生了。與此同時,許多報紙和雜誌都會找一妞兒,讓她穿著三點式的聖誕老人裝來拍照——卻沒有拎著口袋。我只好給這些藝術攝影起個共同的題目:禮物就是我。
我不信教,但是很尊重那些每個禮拜都去做禮拜,每個平安夜都去領聖餐的兄弟姐妹——而面對教堂之外、商場之內、花里胡哨卻又坐地漲價的飯館裡的聖誕節,卻不知為什麼總想壞笑甚至罵街:想多掙點兒錢可以,但你們憑什麼逼著不是教徒的人過聖誕?
同理的還有“賀歲”這個概念。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賀歲”就變成了看電影的同義詞,這兩年更成了看葛優的同義詞。我是葛優的老影迷了,前兩天去電影院看《讓子彈飛》,居然被門口的大隊嚇著了:小姑娘穿著黑絲襪,小小子打著銀耳釘,空中繁星點點,地上肉隱肉現,從售票處排到了“海底撈”門口,兩隻排隊大軍會合到了一塊兒。估摸等我排進去,怎么也得第二天早上了,如此艱難的賀歲,只好作罷。而這一作罷不要緊,這個周末之後,我立刻就變成了一個脫離民眾的人——身邊所有的人都在討論那幾部賀歲電影。笨一點地說:好喜歡葛大爺——耶!聰明一點地說:《讓子彈飛》里的葛大爺比《趙氏孤兒》里的葛大爺強多了。再聰明一點的,是我一學者朋友,他居然看過《讓子彈飛》之後,又把馬識途的原著小說看了一遍,而後再把馬識途的上下兩冊傳記看了一遍,最後總結:和葛大爺相比而言,姜大爺的那個角色具備更多的闡釋空間……
我孤獨地坐在飯桌的一角,聽著他們聊大爺,那個冷落勁兒實在是辛酸得很吶。抽個空,我抗議道:你們能不能不談這幾個電影了?
他們翻著白眼說:我們要賀歲呀。
我說:賀歲有那么重要嗎?
他們說:現在電視、廣播、報紙、海報、小道訊息……到處都是賀歲,不賀歲要讓我們乾什麼去呢?難道讓我們到汽車店搶購汽車嗎?沒錢啊。多印的那么多票子也沒分到我們頭上……
也是這個道理。當生活里只有一個話題時,你就沒什麼選擇,只能屈服於它了。否則,儘管沒人對你有惡意,你也要有足夠的勇氣去承受那種“冷暴力”。在那一瞬間,我決定,就算熬夜、挨餓、排隊時把誰擠懷孕了,我也要完成賀歲任務。我不僅要看三部電影里的三個葛大爺,我還要去買話劇《翠花》的票,跟一千多人一塊兒把嘴裂到後腦勺兒——看你們還敢不敢不帶我玩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