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3~1990年就讀於
湖南農業大學園藝系茶學專業,1987、1990年先後獲農學學士和農學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1998年在職獲得農學博士學位。2000年榮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七屆青年教師三等獎。2002年3月調入山東農業大學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新建茶學學科,現為山東農業大學茶學系帶頭人,兼任山東省茶文化協會副會長、山東省農業專家顧問團成員、《茶葉科學》期刊編委,日照市綠茶協會顧問等職。
主講課程
博士生課程:園藝科學研究進展(茶學部分)。
碩士生課程:高級茶葉生物化學、茶樹生理與生態學、現代茶學研究進展、茶學專業英語。
本科生課程:茶葉加工學、茶葉審評與檢驗、茶葉生物化學。
研究方向
⑴ 茶樹生理與生態:主要研究江北茶區高產、優質、安全生產的理論與技術體系,重點研究茶樹營養生理、逆境生理和茶樹設施栽培技術;
⑵ 茶葉生物化學:主要研究茶葉中功能性成分的製備、產品開發以及品質生化成分的分析檢測技術;
⑶ 茶葉生物技術工程:運用現代生物技術的方法和手段,解決茶樹種質資源評價、育種、茶葉加工及綜合利用方面的問題。
主要貢獻
(2002-2008年)
[1] 茶樹螢光性綠斑病發光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30571124,2006-2008年。
[2] 茶樹栽培控釋肥試驗與套用技術研究。“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樹脂包膜控釋肥料關鍵技術集成與產業化”課題(編號:2006BAD10B07)子項目,2007-2012年。
[3] 山東省烏龍茶生產技術體系與產業化示範研究。山東省教育廳資助,編號J02H04, 2002-2007年。
[4] 江北茶區烏龍茶生產技術體系研究。山東農業大學博士基金項目, 2002-2005年。
[5] 茶葉中花青素組成與含量分析方法及動態變化規律研究。山東農業大學博士基金, 2002-2005年。
[6] 針形綠茶產品的研究與開發。橫向課題,2005-2008年。
發表論文
(2002-2012年)
[1] 韓曉陽,王乃棟,於亞偉,
張麗霞.茶園一株異養硝化-好氧脫氮菌的鑑定及特性研究[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2,18(6):1495-1501
[2] 孫慶娜,
張麗霞,王小會,王乃棟,韓曉陽,徐雪.山東工夫紅茶適宜加工品種的篩選[J].
中國茶葉加工,2012,(3):14-17
[3] 孫慶娜,張麗霞,王小會,向勤鋥,黃曉琴。烘焙提香時間對工夫紅茶品質的影響[J].中國茶葉加工,2012,(2):20-22,27
[4]
張麗霞,曹德航.泰安茶產業的發展戰略[J].
落葉果樹,2012,(2):33-35
[5] 王乃棟,
張麗霞,黃曉琴,韓曉陽,李智.茶樹PPO融合蛋白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與表達.
茶葉科學,2012,32(3):269-275
[6] 呂小營,歐陽石光,
張麗霞,黃曉琴,向勤鋥.新建茶園不同間作及覆蓋遮蔭效應比較研究—種植模式Ⅰ:茶行東西走向[J].
山東農業科學,2012,(5):33-36
[7] 呂小營,歐陽石光,張麗霞,向勤鋥,黃曉琴.新建茶園不同間作及覆蓋遮蔭效應比較研究—種植模式Ⅱ:茶行南北走向[J].山東農業科學,2012,(6):44-47
[8] 李巍巍,劉玉,張麗霞,楊超.泰山茶園蜘蛛種類調查及優勢種動態分析[J].茶葉科學,2012,32(4):341-346
[9] 李巍巍,朱璧然,劉玉,張麗霞.山東省蜘蛛新紀錄及其地理分布[J].
茶葉科學技術,2011,(4):40-41
[10] 劉騰飛,張麗霞,宋魯彬,姚元濤,田麗麗.控釋肥在茶樹上的套用前景[J].
福建茶葉,2011,(4):33-35
[11] 於亞偉,黃曉琴,王乃棟,韓曉陽,張麗霞*.山東泰安茶園土壤硝化細菌的篩選及分離鑑定[J].中國科技論文線上精品論文,2011,4(19):1749-1754.
[12] 呂小營,歐陽石光,張麗霞.山東新建茶園間作花生和春玉米的效應比較[J].山東農業科學,2011,(8):29-32
[13] 劉洋,張麗霞,向勤鋥,劉騰飛,侯劍.山東茶樹品種引進情況的調查研究[J].
中國科技論文線上,編號:201106-29
[14] 於亞偉,張麗霞*,韓曉陽.尿素不同配施處理對棕壤茶園土壤尿素轉化及硝化作用影響的研究[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1,17(5):1278-1282
[15] 李豐,張麗霞,王乃棟,劉洋.茶樹枝梢空中壓條後不定根發育過程的初步研究[J].茶葉科學,2011,31(5):379-385
[16] 李豐,張麗霞*,茶樹空中壓條不定根原基發育影響因子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11,(9):41-44
[17] 孔海雲,張麗霞.低溫與光照對茶樹葉片葉綠素螢光參數的影響[J].
茶葉,2011,37(2):75-78
[18] 劉騰飛,張麗霞,張民,韓曉陽,彭正雲,江崇煥.控釋肥對茶園土壤養分及茶葉產量和品質成分的影響[J].山東農業科學,2011,(3):54-60,64
[19] 劉騰飛,張麗霞,韓曉陽.茶樹專用控釋肥在幼齡茶園的肥效研究山東農業科學[J].山東農業科學,2011,(1):47-52,72
[20] 王乃棟,張麗霞,向勤鋥,李巍巍.茶樹多酚氧化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學分析及原核表達[J].茶葉科學,2011,31(1):33-39
[21] 朱雯,劉玉,張麗霞,楊超,李巍巍.山東茶園天敵資源調查[J].茶葉科學技術,2011,(1):12-17
[22] 韓曉陽,劉曉慧,劉騰飛,王日為,張麗霞.茶籽萌發過程中養分吸收特性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10,(10):66-70
[23] 朱雯,劉玉,張麗霞,楊超.山東茶園害蟲資源調查[J].茶葉科學技術,2010,(3):30-33
[24] 李曉東,向勤鋥,高吉剛,
張麗霞.不同成熟度茶籽外植體誘導發生體胚的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8)54-58
[25] 劉曉慧,張麗霞,王日為,王超.頂空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分析黃茶香氣成分[J].食品科學,2010,31(16):239-243
[26] 劉曉慧,王日為,張麗霞,范方媛,韓曉陽,歐陽石光.山東黃茶加工工藝的研究[J].中國茶葉加工,2010,(2):27-30(通訊作者)
[27] 黃曉琴,束懷瑞,劉會香,張麗霞,丁愛雲,陳宗懋.山東省茶樹冰核細菌的鑑定[J].茶葉科學,2010,30(3):191-194
[28] 王躍華,張麗霞,孫其遠.鈣過量對茶樹光合特性及葉綠體超微結構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0,16(2):432-438(通訊作者)
[29] 韓曉陽,張麗霞,王日為.茶樹育苗基質的篩選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10,(1):36-39(通訊作者)
[30] 黃曉琴,張麗霞,向勤鋥.試論《茶文化學》課程對大學生人文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茶葉加工,2010,(1):40-42
[31] 米培培,張麗霞.8-羥基喹啉螢光試劑法測定茶葉中鋁含量[J].山東農業科學,2009,(4):106-108(通訊作者)
[32] 王躍華,張麗霞,郭延奎,向勤鋥,黃曉琴.茶樹螢光性綠斑病葉膜結構及相關生理變化研究[J].茶葉科學,2009,29(4):282-288(通訊作者)
[33] 米培培,
張麗霞.對-香豆酸、咖啡酸和綠原酸螢光特性的研究[J].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0(3):365-370(通訊作者)
[34] 姚元濤,張麗霞,宋魯彬,田麗麗.茶樹硼素營養研究現狀與展望[J].中國茶葉,2009,(3):10-11;(4):18-20
[35] 黃曉琴,束懷瑞,張麗霞,單秋娟,陳宗懋.冰核細菌在山東茶樹上的分布規律及消長動態研究[J].茶葉科學,2009,29(4):298-294
[36] 姜淑媛,張麗霞.茶樹螢光性綠斑病葉胞內pH值變化[J].中國茶葉,2009,(1):27-29(通訊作者)
[37] 姚元濤,張麗霞,王日為,米培培,汪軍.山東棕壤茶區茶樹螢光性綠斑病因的營養診斷[J].茶葉科學,2009,29(2):157-165(通訊作者)
[38] 姚元濤,劉謙,張麗霞,王日為.山東棕壤茶園。幼齡茶樹葉片黃化病因診斷與防治研究[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9,15(1):219-224(通訊作者)。
[39] 張麗霞,向勤鋥,李憲利,黃曉琴,郭鳳枝,付長鋒.適宜山東茶區種植的烏龍茶無性系良種篩選[J].福建茶葉,2008,(2):16-17。
[40] 姜淑媛,張麗霞,郭延奎.螢光顯微分析技術在植物細胞學研究中的套用[J].雷射生物學報,2008,17(4):565-568,封三(通訊作者)。
[41] 姜淑媛,張麗霞,郭延奎,趙友全,賈明,翟衡.茶樹螢光性綠斑病葉黃綠色自發螢光的顯微分析[J].茶葉科學,2008,(2):135-141(通訊作者)。
[42] 唐道方,劉德華,蔣立文,王樹芝,劉黎,向博文,向勤鋥,張麗霞.南方紅豆杉的組織培養及植株再生研究[J] .湖南農業科學,2008,(2):21-23。
[43] 王日為,張麗霞.釋香過程中茉莉花淨油組成與含量變化規律的研究[J],廣州化工,2007,(5):49-51。
[44] 謝思惠,張麗霞,唐艷梅,劉鋒,張振興,陳興彬,向勤鋥.山東茶葉發展現狀及研究進展[J].山東林業科技,2007,(3):104-106。
[45] 黃曉琴,梁艷,張麗霞.奶茶的製作研究[J],飲料工業,2007,10(11):18-21。
[46] 夏文娟,張麗霞,王日為,史作安,賈明.毛細管電泳同時分析茶黃素類和兒茶素類化合物[J].色譜,2006,24(6):592-596 (通訊作者)。
[47] 夏文娟,張麗霞,史作安,賈明.毛細管電泳分析茶黃素的的研究[J].茶葉科學,2006,26(2):147-153 (通訊作者)。
[48] 張麗霞,趙淑娟,王桂雪,楊榮光,黎星輝.泰安市茶樹種植氣候條件分析[J].中國農業氣象,2006,27(3):244-248。
[49] 彭正雲,劉德華,肖海軍,蔣立文,張麗霞,向勤鋥,唐道方.髮根農桿菌轉化茶樹的研究[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2(2):190-194。
[50] 黃曉琴,張麗霞,楊雪梅.濟南茶館的經營風格調查[J].茶葉,2006,32(1):45-47
[51] 張麗霞,郭延奎,黃曉琴,向勤鋥,夏文娟,賈明.茶樹葉片螢光性綠斑病的初步研究[J].茶葉科學,2005,25(1):75-80。
[52] 張麗霞,王日為,向勤鋥,黃曉琴,劉德華.茶樹螢光性綠斑病葉細胞中的晶體研究[J].茶葉科學,2005,25(2):126-130。
[53] ZHANG Lixia, GUO Yanqui, et al. Cellular utrastructure of tea leaves suffering from fluorescent green spot disease.Proceeding of 2005’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on in tea scie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ea industry。
[54] 夏文娟,張麗霞,黃曉琴,向勤鋥.添加硫酸鋁對茶園土壤部分化學性質的影響.茶葉通訊,2005,32(3):8-11(通訊作者)。
[55] 向勤鋥,劉德華,張麗霞,彭正雲,肖海軍.氟鋁脅迫下茶樹組培小苗的生長及其蛋白質分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1(1):57-59。
[56] 肖海軍,劉德華,彭正雲,張麗霞,向勤鋥,唐道方.茶樹子葉分化的研究[J].福建茶葉,2005,(4):11-13。
[57] 張麗霞,賈明,夏文娟,向勤鋥,黃曉琴.茶多酚綠色螢光特性研究[J].茶葉科學,2004,24(4):288-294。
[58] 劉德華,彭正雲,肖海軍,張麗霞,向勤鋥,徐仲溪.“刷狀芽”茶樹的植物學特徵及生物學特性[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0(3):290-291。
[59] 彭正雲,劉德華,肖海軍,張麗霞.茶樹根愈傷組織及髮狀根誘導的研究[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0(2):138-141。
[60] 國淑翠,黃曉琴,張麗霞.泉城市民飲茶習慣初步調查[J].中國茶葉加工,2004,(4):45-47。
[61] 張麗霞,王日為,楊偉麗.做青後續加工過程中烏龍茶頭香動態變化規律[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8(6):506-508。
[62] 張麗霞,王日為,李名君,施兆鵬.不同製備方法所得茉莉花香精油的差異性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3(4):399-402。
[63] 王日為,張麗霞,高吉剛.茶葉中花青素類物質研究展望[J].茶葉科學技術,2002,(4):4-8
[64] 黃啟為,黎星輝,唐和平,張麗霞,羅軍武.湖南特種綠茶的主要化學成分[J].經濟林研究,2001,19(3):9-11。
[65] 張麗霞,曹貞紅,談述高,李常青.銀針茶品種適制性研究[J].福建茶葉,2000,(3):23-24,29。
[66] 黎星輝,羅軍武,唐和平,張麗霞,黃意歡.古丈毛尖茶主要生化成分的研究[J].茶葉通訊,2000,(4):7-9。
[67] 王日為,張麗霞,楊偉麗,周躍斌.烏龍茶做青過程中香氣的動態變化規律[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25(3):194-199。
[68] 張麗霞,施兆鵬.茉莉花瓣細胞超顯微結構研究[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25(2):108-111。
[69] 張麗霞,王日為.茉莉花香氣研究進展[J].福建茶葉,1999,(2),4-7。
[70] 張麗霞,張賽蘇.君山銀針豎立原因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茶葉通訊,1999,(4):19-22。
[71] 張麗霞,施兆鵬,劉德華,周小芸.茉莉花解剖結構的研究[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24(5):370-374。
[72] 張麗霞,施兆鵬,王日為,劉德華,黎星輝.茉莉花酯酶同工酶的研究[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24(1):18-22。
[73] 張麗霞,楊偉麗.茉莉花茶加工技術研究進展[J].茶葉通訊,1998,(3):19-22。
[74] 張麗霞.茉莉花茶加工理論研究進展[J].茶葉通訊,1998,(1):21-23。
[75] 黎星輝,胡茂豐,劉富知,劉仲華,蔡利婭,張麗霞.湖南地方茶樹資源的研究[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1997,23(6):543-547。
[76] 王日為,李輝勇,張麗霞,熊遠福.湖南野生甜茶常量成分及色素穩定性研究[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1996,22(5):456-460。
[77] 王日為,劉燦明,張麗霞.湖南甜茶天然色素性能初步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1994,(6):30-32。
[78] 張麗霞,施兆鵬.紅茶和綠茶初制過程中維生素C變化動態研究[J].湖南農學院學報,1991,(增刊):627-632。
[79] 張麗霞,王日為.黑茶初制中維生素E含量的變化[J].茶葉科學,1991,(S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