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橋

張飛橋

張飛橋位於彭城鎮爐上村西,為明代建築。全長12米,橋面寬5米,為單孔石橋,橋面兩邊各有望柱12根,柱間有欄板13塊,望柱上原有石獅等石雕。1956年10月政府出資重修,大體為原貌。有古碑已毀。現此橋券上南北各有大石獸頭一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飛橋
  • 地理位置:彭城鎮爐上村西
  • 全長:12m
  • 橋面寬:5米
張飛橋簡介,張飛斷橋典故,原文,白話解釋,

張飛橋簡介

張飛橋是依據百姓流傳三國時張飛在此煉鐵而得名的。除此橋名外,橋的周圍還有很多與三國有關的地名和景物。橋東頭的一棵古槐據說是張飛在此的栓馬樁,可惜在近年被周邊的焦窯熏死。入村口的西券全為石頭建築,上面為閣,稱"玄帝閣",高約10米,氣勢宏偉,現券上閣無存。橋西的坡為"好漢坡",橋西的嶺稱"插箭嶺",橋東北山稱"寨山",橋南的溝稱"來風口",橋的周邊為冶鐵遺址群。遺址中發現有煉鐵爐殘基和鐵礦粉,爐基為砂石砌築,已燒成紅色,上粘有鐵渣,地下埋有約2米厚一層鐵礦粉以及像核桃大小的鐵礦石。1958年以來村民就以挖礦粉為副業。為宋元時代冶鐵遺址。

張飛斷橋典故

原文

漢張飛、字翼德。涿郡人。少與關羽同事先主。羽年長。飛兄事之。曹操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操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棄妻子而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立長阪橋頭。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決死。敵無敢近者。先主以是得脫。
桓侯雄壯威猛。亞於關公。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為萬人敵。至其精忠大義。婦孺皆知。其破巴郡。獲守將嚴顏。欲降之。顏曰。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侯義而釋之。且引為上客焉。

白話解釋

三國時候。蜀漢的張飛。表字翼德。是涿郡地方的人。少年時候。就同關公一同事奉劉先主。關公的年紀比較大一點。所以張飛用對哥哥的禮節待他。曹操的軍隊到了荊州。劉先主就逃到江南去。曹操就派了精兵去追他。追了一日一夜。就在當陽的長阪地方追著了。劉先主就拋棄了妻子逃走。叫張飛帶領了二十個騎兵。在後面抵抗追兵。張飛立在長阪橋頭。占據了水勢。把橋弄斷了。怒目橫矛。說道。我就是張翼德。那一個敢來和我拚個死活。敵人沒有一個敢走近去的。因此劉先主能夠逃脫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