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帶,1956年12月生,男,浙江永康人,中國核工業地質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鈾礦地質勘查專家,中共黨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金帶
- 出生地:浙江永康
- 出生日期:1956年12月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地質學系地球化學專業
- 性別:男
人物簡介,生平經歷,
人物簡介
張金帶,男,1956年1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籍貫浙江永康,1982年2月參加工作,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82年2月畢業於浙江大學地質學系地球化學專業。中核集團科技委常委兼鈾礦專業委員會主任。
生平經歷
張金帶,男,1956年12月出生,籍貫浙江永康,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研究員級),中核集團科技委常委兼鈾礦專業委員會主任。1982年1月畢業於浙江大學地球化學專業,分配到二機部華東地勘局二六一大隊工作,先後任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勘探工區技術負責。1990年11月調入中核總地質局(現中國核工業地質局)工作,曾任副處長、處長、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副局長兼總工程師,中核集團地礦事業部副主任兼總工程師,中核集團鈾資源勘查首席專家,《鈾礦地質》期刊主編等。2004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6年國防科工委授予“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007年榮獲我國最高層次的地質科學獎—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曾主持完成了江西鄒家山特大型鈾礦床西南段的勘探,使鄒家山鈾礦床擴大成為我國當時最大的鈾礦床。2001—2016年擔任中國核工業地質局總工程師期間,主持制定了“十五”至“十二五”各個五年鈾礦勘查規劃,組織實施了一系列鈾礦地質勘查和科研的重大項目,北方沉積盆地砂岩型鈾礦找礦取得重大突破,新探明了一批大型、特大型至超大型規模的砂岩型鈾礦床,南方老礦區鈾礦儲量也明顯增加,建立了我國鈾成礦區帶劃分方案、多種構造背景下砂岩型鈾礦成礦模式和地浸砂岩型鈾礦勘查技術標準體系等。
出版專著(主編、第一作者)主要有:《鈾礦地質志》(華東卷、中南卷、華南卷、西南卷、西北卷)、《進入新世紀以來鈾礦地質工作的探索與實踐》、《中國北方中新生代沉積盆地鈾礦資源調查評價(2000—2010)》、《我國鈾礦勘查的重大進展和突破—進入新世紀以來新發現和探明的鈾礦床實例》、《中國鈾成礦區帶劃分與鈾資源的區位優勢》、《鈾礦資源潛力評價技術要求》、《中國礦產地質志·鈾礦卷》等。公開發表論文28篇,其中第一作者23篇。參與起草國家地質技術標準1項,主持起草核行業鈾礦地質技術標準10多項。
獲國防科技一等獎1項(R1)、二等獎3項(2R1,R2),部級科技一等獎1項(R1)、二等獎1項(R1)、三等獎2項(R1,R2),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科技一等獎1項(R1),中國地質學會全國十大地質科技進展獎3項(2R1,R3)、全國十大找礦成果獎1項(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