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謇傳記》為劉厚生(劉垣,字厚生)作為張謇的重要的助手和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所著有關張謇的傳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謇傳記
- 作者:劉厚生(劉垣)
- 出版時間:1985年
- 出版社:上海書店
- 裝幀:平裝
- 統一書號:13031-137
書籍簡介,作者簡介,
書籍簡介
20世紀50年代,劉垣在上海歷史文獻圖書館寫作《張謇傳記》。
劉垣最初構想作傳記的人選有十多人,但最終選擇張謇作為對象,一方面是因為考慮到自己年老體衰、時不我待,不可能去完成十多人傳記的任務;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劉垣跟隨張謇的時間較長,“張謇一生所經歷的時間較長,事實最多,尤其在中國歷史上轉變最大而又最早的時代”。
劉垣1950年3月開始動筆,借張謇傳記為線索,記述了張謇在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不同人生階段的活動,作者以他的親歷、親見和親聞,敘述了張謇和一些重要人物的活動和言行,梳理了很多政治事件背後的人物關係。對張謇時代的重大歷史事件、國際形勢、政治背景和社會經濟情況也敘述詳盡,這些內容占了全書內容的十之七八,特別是對晚清民國的政治局勢進行一種大體上的描繪,保存了很多重要的史料。
在清末民初政局部分,劉垣對關鍵事件尤其是“宋教仁被刺案”和“洪憲帝制”的鉤沉非常到位,書中判定宋案是“洪憲帝制”最最得意之一幕,而其結果則是“洪憲皇帝”不可醫治的致命創傷,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劉垣對張謇的評價非常中肯,雖與張謇交好,但能實事求是、直言相告、秉筆直書。譬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國家無暇東顧,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和產品傾銷,大生紗廠的利潤迅速擴大,有一年大生紗廠給股東分紅股息達到百分之五十多,劉垣給張謇寫了一封長信,指明此舉違反了經濟學的原則,並拿歐美各國家資本所給股息和上海、無錫各紗廠之股息比例進行忠告,必須防範風險。好景不長,劉垣的預言不幸言中,1922年後,大生企業連續虧損,出現了嚴重的危機,於1925年8月被上海銀團所接管。
劉垣認為張謇有眼光、有魄力,但不是一個政治家,張謇因紡織而推廣的其他事業之中,以棉墾為最有價值。劉垣認為張謇的長處在於度量寬宏、性情豪爽,胸無城府,接人待物,開誠布公,絕無成見,並且富於為社會服務的熱情,並舉了一些事例進行說明,劉垣的這些觀點不無道理。
作者簡介
劉垣,字厚生,1873年出生,江蘇武進人,早年在南洋公學任國文教師,1900年與張謇結識,得到張謇的賞識和提攜,參與了張謇在通海地區事業的開拓。
劉垣曾先後擔任通海墾牧公司股東、大生紗廠第一次股東會董事、大生紗廠第二次股東會股東議事會議長。1913年,張謇出任熊希齡內閣農商總長兼全國水利局總裁,劉垣應邀擔任農商次長,並與張謇合著了《棉鐵世界》一書,此書提倡的棉鐵主義對此後的中國工業化道路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1920年,劉垣積極支持張謇倡議的中比合作創辦航業與貿易公司的動議並投資。
從1900年與張謇相識,到1926年張謇去世,張謇所牽頭或參與的重大政治和經營等活動,劉垣大多參與並充當著重要的角色,並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勤懇,成為張謇的左膀右臂和智囊人物。張謇曾用“亮直、敏達、介特”評價劉垣,意思是指劉垣誠實正直、敏捷通達、不隨流俗。
1949年上海解放,劉垣結束在天津的寓居生活,於這年12月定居上海,開始蒐集資料,編寫一部《懷舊錄》,記錄已故親友的言行及其與當時政治社會經濟文化有關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