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記場古墓群
- 出土地點:甘肅鹽池
- 館藏地點:部分館藏於甘肅自治區博物館
- 所屬年代:東漢
- 文物性質:古墓群
- 出土面積:10平方公里
- 墓群性質:平民墓
- 相關記載:不詳
古墓群,時期,
古墓群
一號墓。由墓道、墓門、墓室組成。斜坡式墓道,長3米,寬0.9米,直壁。墓門置於墓室東牆壁中部,高1.12米,寬0.87米,土坯封門,坯橫豎平放,黃泥勾縫,存有13層,殘高92厘米。墓室平面長方形,東西長4.3米、南北寬1.56米、深4.3米。墓室原有土坯砌護,棺槨已朽,棺木朽板為桔紅色,其上飾以黑色彩繪。有屍骨一具,頭向東,仰身直肢葬。出土有陶甄、陶灶、銅棺花等文物。
二號墓。為豎穴直坑墓。墓室長方形,東西長2.7米、南北寬1.37米、深6.5米。墓室內並兩具屍骨,均系仰身直肢葬式,兩手屈至胸前。右側屍骨長1.9米,無棺木,左側屍骨長1.75米,有棺木,已腐朽,骨架下置1厘米厚草木灰層。當為夫婦合葬墓。出土隨葬品有陶罐、鐵燈台、銅帶鉤,漢五銖,雞蛋殼、食鹽、牲畜骨骼等。
三號墓。為石室墓。墓室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3.8米、南北寬1.8米,墓底部距地表深4.5米。墓室東、西、北三面牆壁用不規則的白砂岩壘砌,牆高1.45米,厚0.22米。東壁開門,用石塊券拱,一半坍塌,門外有亂石塊堆放。室內置一棺一槨,槨板厚25厘米,為松材。槨內置一棺,棺長1.6米。棺下用石塊鋪墊,厚1米。棺內有屍骨一具,頭向東,仰身直肢葬式。靠北壁放有銅勺和陶罐、陶壺等。
四號墓。為土坑墓。由墓道、墓門、墓室組成。斜坡式墓道,長2.4米、寬0.9米。墓門向東開,已坍塌,僅存高60厘米的封門土坯。墓室東西向,長方形墓室,長4米、寬1米,墓底部距地表4.5米,頂部已塌落。墓室朽棺上有屍骨一具,保存較完整,屍骨長1.6米。出土有陶灶、陶扁壺等文物。
五號墓。為磚室墓。由墓道、墓門、墓室三部分組成。墓道為長方形斜坡式,長10.2米、寬1米,墓道距墓室5米處被六號墓墓道打通。墓門單券磚砌頂,門高1.16米,寬0.9米,呈半圓形券拱。墓門用磚封,封磚呈人字形,現存8層,每層11-12塊。墓室長方形,南北3.86米、東西1.52米。墓室底部用磚橫豎,交錯鋪砌,黃泥勾縫。東西兩壁在90厘米高處起券,墓頂用楔形磚砌成半圓形單券。墓室前後平放兩行磚,當為墊放棺木之用。室內置兩口棺木已朽。出土文物除棺釘、棺花外,還有陶壺、陶灶、盒、盤、釜、甑,銅印章、銅環、蓋弓帽、鋪首等文物。
六號墓。為土坑墓,東西向。墓道為長方形斜坡式,打通了五號墓墓道。墓室呈長方形,長3米、寬1.14米,左右兩壁從墓底1.46米處起券,墓頂半圓形。墓室內置棺,腐朽嚴重,棺長2.2、寬0.58、高1米,棺內有屍骨1具,較完整,屍骨高1.5米,為男性小孩。出土文物有陶盤、灶、鼎、博山爐、倉等文物。
七號墓。長方形斜坡式墓道,殘長2.9米、寬0.7米。墓門向東。墓室東西長3米,寬1.1米,深3.1米。南、北兩壁距墓底68厘米處起券,墓頂半圓形。墓室內有零亂的棺木已朽,淤土中有人肢骨、頭骨均腐爛。近門處出有陶灶、斧、甑,銅管和五銖錢等文物。
八號墓。墓室長方形,長4.3、寬2.16米。東西兩壁殘高1.80米,墓頂已坍塌,形制不清。墓底距地表深5.3米。緊靠墓室四壁置槨,槨長4.3米,寬2.1米,殘高1.1米。槨底有半圓形枕木鋪墊。槨內置棺,棺槨均已腐朽。出土有陶壺,灶、火焦斗、盤、倉、博山爐蓋,銅車馬飾件、銅環等文物。
時期
發掘的這八座墓均無確切的記年,但以其墓葬的形制結構、墓磚及其隨葬物,參照其他有記年墓的資料,結合張記場漢代城址,大致可推斷其應為東漢晚期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