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覺(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張覺(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覺,男,1949年3月生於江蘇省太倉縣茜涇鎮(今太倉市瀏家港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49年3月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貢獻,論文著作,發表文章,已結項目,在研項目,指導情況,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65年考入江蘇省蘇州高級中學,1969年下鄉務農,1977年底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考入復旦大學中文系古代漢語專業漢語史方向攻讀研究生(導師:張世祿、周斌武教授),1984年底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1985年起在高校任教。現任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文系主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導師,中文系主任,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負責人及導師,對外漢語專業及大學語文課程負責人。

主講課程

1. 主講過的研究生(博士、碩士)課程: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換、中國古典文獻學、文字音韻訓詁學、諸子百家學說、古文獻研究方法、先秦兩漢六朝典籍導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文史哲文獻專題研究、文獻文論專題研究。
2. 主講過的大學本科課程:大學語文、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儒家經典導讀、先秦諸子學說、中國古代詩歌、漢語漢字規範套用、中國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散文、宋詞、志怪小說選讀、曾鞏散文選讀、諸子百家、經濟寫作。
3. 主講過的外國留學生課程:中級漢語、漢語文化、高級報刊閱讀、中國文化面面觀、話題交際、寫作。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漢語言文字學,先秦兩漢六朝文學,先秦兩漢哲學,中國傳統文化。

主要貢獻

論文著作

1.《韓非子導讀》(38萬字,巴蜀書社1990年)。
2.《商君書、韓非子》(點校,24萬字,嶽麓書社1990年)。
3.《白話搜神記》(17萬字,嶽麓書社1991年)。
4.《韓非子全譯》(94.3萬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5.《商君書全譯》(23.8萬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
6.《吳越春秋全譯》(36.6萬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
7.《〈論語〉〈孟子〉精華譯評》(10萬字,中國旅遊出版社1993年。
8.《〈韓非子〉精華譯評》(15萬字,中國旅遊出版社1993年)。
9.《白話商君書》(6.5萬字,嶽麓書社1994年)。
10.《全本搜神記評譯》(合作,32萬字,學林出版社1994年)。
11.《荀子譯註》(51.5萬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2.《韓非子》(譯註,繁體字本,104.8萬字,台灣古籍出版社1996年)。
13.《吳越春秋》(譯註,中文繁體字本,41萬字,台灣古籍出版社1996年)。
14.《中小學生實用成語詞典》(主編,68.6萬字,宇航出版社1996年)。
15.《商君書》(譯註,中文繁體字本,27萬字,台灣古籍出版社1997年)。
16.《曾鞏散文精選》(評註,38萬字,東方出版中心1998年)。
17.《中國商家謀略經典》(主編,88萬字,改革出版社1998年)。
18.《潛夫論全譯》(69.5萬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
19.《常用成語詞典》(47萬字,黃山書社2000年)。
20.《〈孟子〉句式變換釋例》(18.8萬字,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年)。
21.《現代漢語規範指南》(43萬字,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
22.《<韓非子>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23.《吳越春秋校注》,嶽麓書社2006。
24.《荀子校注》,嶽麓書社2006。
25.《韓非子譯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6.《潛夫論校注》,嶽麓書社2008。
27.《韓非子導讀》,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9。
28.《商君書導讀》,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9。
29.《韓非子:帝王的法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0.《韓非子校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1《勸學篇·荀子》,吉林外語教育出版公司2011。
32.《韓非子校疏析論》,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33.《商君書校疏》,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2。
此外,在《文史》(北京)、《古籍整理與研究》(北京)、《中華文史論叢》(上海)、《辭書研究》(上海)、《史學史研究》(北京)、《漢學研究》(台北)、《孔孟學報》與《孔孟月刊》(台北)、《學術集林》(上海)、《中國書評》(香港)、《語文建設》(北京)、《中國圖書館學報》(北京)、《修辭學習》(上海)、《編輯學刊》(上海)、《語言研究》(武漢)、《漢語學習》(延吉)、《古漢語研究》(長沙)、《社會科學》(上海)、《魯迅研究月刊》(北京)、《學術研究》(廣州)、《語文建設通訊》(香港)、《國文天地》(台北)等112種刊物上發表了各種文章258篇。

發表文章

已在123種刊物上發表文章293篇。
主要有:
古字、今字、本字、借字及其關係。
《語文學習》1986年第10期《岳陽樓記》之“古仁人”探討。
《語文學習》1987年第1期從文獻和文物看古代的“策”。
《貴州文史叢刊》1987年第3期《爾雅》的詞義辨析。
《辭書研究》1987年第5期從《歸園田居》(其一)看陶淵明的語言藝術追求《修辭學習》1987年第6期古漢語研究中的“舉例法”批評。
《東嶽論叢》1988年第3期《秦晉餚之戰》人物形象談。
《文藝學習》1988年第3期簡論韓非用人方略。
《領導工作研究》1988年第6期通假字通說。
《文科月刊》1988年第8~12期漢語語音史上一個千年誤會——為顏之推辯解 《貴州文史叢刊》1988年第4期論通假與同源之關係。
《語言研究》1988年第2期《孟子》否定句代詞賓語的變換研究。
《寧夏社會科學通訊》1989年第2期韓非術治思想新探。
《四川大學學報》1989年第2期副詞“相”、“見”的指代作用。
《中文自修》1989年第5期古漢語中的尊稱。
《貴州文史叢刊》1989年第2、第3期古漢語中的謙稱。
《貴州文史叢刊》1989年第4期“雞犬相聞”發微。
《中國語文天地》1989年第5期出自《孟子》的警策。
《江海學刊》1989年第6期《韓非子索引》指瑕。
《辭書研究》1989年第6期《孟子》中的強調錶達法。
《古漢語研究》1989年第4期浩然之氣的語言表現。
《修辭學習》1990年第1期《孟子》中目的句式的變換分析。
《煙臺大學學報》1990年第1期《韓非子》使用歷史故事和寓言的獨特風格淺說《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0年第2期《韓非子》所記先秦史料考察。
《史學史研究》1990年第2期語言學與政治工作。
《政工研究文摘》1990年第2期“池塘”說解辨正。
《辭書研究》1990年第3期方策是編連諸方而成冊的書嗎。
《社會科學戰線》1990年第3期江浙地區對《韓非子》流傳所作的貢獻。
《東南文化》1990年第4期《論語》“問”字句研究。
《寧夏教育學院學報》1990年第4期《韓非子》編集探討。
《貴州文史叢刊》1990年第3期一種便宜的訓詁法——詞訓法。
《廣西大學學報》1990年第5期《商君書》《申子》《慎子》流傳考略。
《中國圖書館學報》1991年第1期為情造文——我國古代詩論的現實主義傳統論略《寧夏社會科學》1991年第1期《左傳》“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誤解辨正 《古漢語研究》1991年第1期《荀子簡釋》校勘真相管窺
《學術研究》1991年第1期《孟子》句式變換例札。
《營口師專學報》1991年第2期“恣君之所使之”中“所”字之我見。
《淮北煤師院學報》1991年第3期略論韓非理論文之文學價值。
《西北師大學報》1991年第4期論《孟子》的雙賓語句式及其變換。
《寧夏教育學院學報》1991年第4期“比”字古義通解糾繆。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第4期《韓非子》校後記。
《中國圖書館學報》1991年第4期《荀子》善本舊刻經眼錄。
《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學刊》1991年第4期《韓子淺解》校勘失誤管窺。
《河北師院學報》1991年第4期“鯀禹決瀆”索解。
《求索》1991年第6期《左傳》“死君”說解辨正。
《廣西大學學報》1992年第1期《搜神記》校點勘誤。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2年第3期《韓非子》版本源流述略。
《古籍整理與研究》第七期,中華書局1992年論主謂之間助詞“之”的作用。
《寧夏教育學院學報》1992年第4期“鑑賞辭典”的規範性。
《辭書研究》1993年第1期《韓非子》“乾道本”流傳始末。
《文獻》1993年第2期周伯琦及其《說文字原》。
《辭書研究》1993年第3期《商君書註譯》校勘失誤管窺。
《寧夏教育學院學報》1993年第4期《吳越春秋》考。
《中國圖書館學報》1994年第1期《商君書》雜考糾繆。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4年第5期甲骨文數字探源及其他。
《中國書評》1995年3月總第四期先秦簙戲考。
《文獻》1995年第2期《孟子》誤讀辨正。
《孔孟月刊》1996年5月第34卷第9期《孟子》中的複音詞凝固現象。
《上海大學學報》1996年第3期梁啟雄《韓子淺解》校勘失誤補正。
《漢學研究》1996年6月第14卷第1期韓愈發牢騷的技巧——《進學解》“詭道”發微《國文天地》1996年7月第12卷第2期試論屈原的品格。
《古今藝文》1996年8月第22卷第4期一本錯誤百出的寫作教材。
《寫作》1996年第9期蘇軾《楊花詞》詞意發微。
《晉陽學刊》1996年第5期上海灘上的“火井”與用字混亂現象。
《光明日報》1996年10月3日從古籍譯註看文化“下海”。
《二十一世紀》1996年10月號孟子辯論中比喻與邏輯推理的妙用。
《讀寫月報》1996年第10期編寫國小教科書尤應謹慎從事。
《中國出版》1996年第12期《陋室銘》仿作輯評。
《明道文藝》1997年1月第250期我們現在怎樣研究魯迅。
《魯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9期《韓非子·解老》校釋辨正。
《孔孟學報》1997年9月第74期試論王符《潛夫論》的文化價值。
《孔孟月刊》1997年12月第36卷第4期“策”、“簡”辨。
《學術研究》1998年第4期二十四節氣的涵義及其科學道理。
《古今藝文》1998年5月第24卷第3期形訓、聲訓的方法論檢討。
《社會科學》1998年第5期王符《潛夫論》考。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8年第4期“笫”字誤說辨正。
《辭書研究》1999年第1期行文亦行詭道 巧發滿腹牢騷。
《明道文藝》1999年2月第275期《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注音失誤辨正。
《語文建設通訊》1999年4月第59期無偏無黨——《文心雕龍》之二點論管窺。
《孔孟月刊》1999年5月第37卷第9期“一字之變”的探討——“吃不×”漫談。
《閱讀與寫作》1999年第6期辭書編纂與學術爭鳴。
《辭書研究》1999年第4期論魯迅《秋夜》的象徵主義特徵及其象徵意義。
《魯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8期《孟子》引語研究。
《學術集林》卷十六,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比數”之確詁當為“親近”。
《詞庫建設通訊》1999年11月第21期《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修訂本)釋義商討 《南昌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論古漢語的歸納研究。
《古今藝文》2000年2月第26卷第2期語言學鳥瞰。
《閱讀與寫作》2000年第2期《西廂記》雜談。
《明道文藝》2000年3月號如何解決“無錯不成書”的問題。
《編輯學刊》2000年第2期使楚莊王一鳴驚人者考辨。
《文史》總第50輯,中華書局2000年7月余怒未消 剛柔交融。
《名作欣賞》2000年第4期論《論語》中的“得”。
《古今藝文》2000年8月第26卷第4期“按部就班”的本義是什麼。
《語文建設》2001年第1期“籟”在古代指聲音嗎。
《咬文嚼字》2001年第2期商、慎、申、韓四子思想鳥瞰。
《古今藝文》2001年2月第27卷第2期“作”與“做”該如何區別使用。
《漢語學習》2001年第2期關於異體字淘汰與使用問題的學術思考。
《編輯學刊》2001年第3期誰執“左券”。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1年第5期《漢魏六朝同形反義現象捃拾》商榷。
《古今藝文》2001年11月第28卷第1期“無精打彩”的“彩”錯了嗎。
《閱讀與寫作》2001年第12期“坎城”之“戛”應讀ɡā。
《語文建設》2001年第12期“執熱”新解。
《九江師專學報》2001年第4期“六書”理論及其在現代的利用。
《閱讀與寫作》2002年第5期《孟子》句式變換釋例。
《寧夏大學學報》2002年第24卷第2期讀《老子·第一章》札記。
《中華文史論叢》2002年總第68輯王力上古入聲說質疑。
《寧夏大學學報》2002年第24卷第3期《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修訂版)誤斷後起意義辨正《閱讀與寫作》2002年第6期“俾晝作夜”誤解辨正。
《學術研究》2002年第6期熱血凝成千古文,烈士浩氣永長存。
《明道文藝》2002年8月號說“想像”。
《讀寫月報》2002年10月號歧義結構的類型及其消除方法。
《語文建設通訊》2002年11月第72期《孟子》存在句式變換研究。
《古漢語研究》2002年4期關於“異讀字”正名。
《學術研究》2002年第12期規範詞典的內容必須符合國家規範。
《辭書研究》2003年5月第3輯《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修訂版)引文勘誤。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3年7月第4期古漢語中名詞用作動詞的鑑別標誌。
《國文天地》2003年8月第19卷第3期書名號用法補說。
《語文建設通訊》2003年12月第76期“輕聲”只是一種變調嗎?。
《國文天地》2004年7月第20卷第2期陳奇猷《韓非子新校注》偽校偽注初揭。
《中國文化研究》2005年2月春之卷文學明珠無盡藏——《前赤壁賦》藝術成就面面觀 《明道文藝》2005年2月號《醉翁亭記》藝術成就漫談。
《明道文藝》2005年5月號七言詩辨源。
《學術研究》2005年第9期《韓非子》真偽考辨。
《孔孟學報》2005年9月第83期《孟子》“巨屨”、“小屨”新解 《語言研究集刊》第三輯,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論韓非的人性“自利”觀。
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6年10月第5期元校殘本《韓非子》流傳考述。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6年11月第6期古代詩歌鑑賞漫議(一)。
《古今藝文》2006年11月第33卷第1期古代詩歌鑑賞漫議(二)。
《古今藝文》2007年2月第33卷第2期宋刻本《韓非子》流傳考述。
《中國文化研究》2007年2月春之卷《孟子》“萬取千”“千取百”新解。
《古漢語研究》2007年3月第1期古代詩歌鑑賞漫議(三)。
《古今藝文》2007年5月第33卷第3期古代詩歌鑑賞漫議(四)。
《古今藝文》2007年8月第33卷第4期《新編現代漢語》商榷(語音篇)。
《寧夏大學學報》2007年第29卷第5期明代全刻本《韓非子》流傳考述。
《雲南大學學報》2008年3月第2期《韓非子》所記古代史實辨證。
《東南大學學報》2008年7月第4期《韓非子》所記戰國人物考釋。
《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五輯改革完善對外漢語教學體制 促進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年第6期《故訓彙纂》指誤。
《中國文化研究》2009年8月秋之卷適應素質教育潮流 加強通識教材建設。
《財經高教研究》2009年9月第3期明代節選本《韓非子》流傳考述。
《雲南大學學報》2009年9月第5期歷代《韓非子》研究述評。
《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七輯古籍注釋與漢語語法研究。
《書目季刊》2010年6月第44卷第1期韓非思想雜談。
《孔孟月刊》2010年12月第49卷第3、4期《孟子》“見於王”誤解辨正。
《孔孟月刊》2011年4月第49卷第7、8期韓非傳論。
《孔孟月刊》2011年8月第49卷第11、12期現代漢語實踐能力培養與案例教學。
《財經高教研究》2011年9月第3期《論語》第一章意蘊發微。
《孔孟月刊》2011年10月第50卷第1、2期。

已結項目

“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2001年度第二批科研和教學建設項目“漢語漢字規範運用研究”。
2003年度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重點科研項目《〈韓非子〉校疏》(批准編號:0314)。
2004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韓非子》微觀研究”(批准號:04BZX031)。
2007年度“211工程”項目《北宋社會經濟發展與散文創作研究》。
2008年度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重點科研項目《〈商君書〉校疏》(批准編號:0863)。
2010年度上海財經大學重點課程建設項目《現代漢語實用教程》。
2011年度上海財經大學創新人才培養本科教學改革項目《現代漢語實踐能力培養與案例教學》。

在研項目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韓非子〉考論》(批准號:10YJA720041)。

指導情況

從2004年起指導並已畢業的5名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和4名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在人文學院研究生畢業前的最終綜合測評中均名列前茅(04級2人名列第3、第4,05級1人名列第3,06級1人名列第1,07級1人名列第1,08級1人名列第1,09級3人名列第1、第2、第3),其中有5名被評為上海市優秀畢業研究生,有4名被評為上海財經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畢業後除1人回原籍天津工作,其他均在上海就業,並辦理了上海市戶籍。其中《劉孝標研究》、《杜牧詩歌的史學意蘊》、《〈說文解字〉會意字訓釋研究》、《王符〈潛夫論·志氏姓〉研究》等四篇論文被評為上海財經大學優秀碩士論文。從2010年起指導的10級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1名和10級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1名,在人文學院2011年研究生綜合測評中名列第3、第1,均獲上海財經大學一等獎學金,其中1人又獲光華獎學金1等獎。

獲獎記錄

2005年9月獲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5年11月獲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