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演藝經歷
《電鍍女孩》第三屆 中國銀幕(歐洲)電影節(Les écrans De Chine)
主要作品
拍攝風格
社會活動
年輕的名字頻繁活躍在紀錄片影展上,井噴試地有別於傳統紀錄片創作風格的青年導演張藝馨關注題材:中國音樂、中國亞文化,青年心理等。由導演張藝馨、林家憶拍攝製作的系列短片中,《性福來了》講述AV女優來華故事,受到網民瘋狂熱捧,被網易、貓撲、優酷、土豆、酷6等網站轉載並在首頁推廣,至今仍經久不衰地傳播,本片也被國內最嚴肅的獨立影展中國獨立影像節收錄為2012年的十佳短片。《搭車去迷笛》則講述少年黃鵬程搭車3000多公里去北京看迷笛的故事,影片一經發布引起眾多年輕人的追捧和轉載、媒體報導,被海外網友稱為中國版的《在路上》。而此次入圍中國銀幕(歐洲)電影節的《電鍍女孩》則講述不幸患腦癌的優秀女孩王淼,勇敢面對疾病,樂觀的人生態度的感人故事,這種精神不但在眼淚過後影響了無數觀眾,也打動了歐洲的評審。
隨著中國社會的進步以及創作者們對自身和對社會環境的不斷思索,中國民間影像的鮮活性、可觸性、平實性折射出一個多元化的中國社會。無論是獨立製作的紀錄片、劇情片,還是具有濃郁個人創作色彩的藝術作品,通過不同側面彰顯出中國當代電影及視覺藝術的發展現狀。歐洲觀眾注重對中國形象的研究、闡釋。電影節在舉辦期間,在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等多地進行了多場次的放映和討論。
法國研習中國當代歷史、社會的漢學學者對其所放映的一些紀錄片、劇情片作品進行了深層次的剖析。20部中國作品反應如老年人問題、青年文化、環境問題、中國當代歷史、中國飲食等。多名位法國漢學學者與中國導演圍繞這些主題進行了熱烈的探討。
以電影為媒介,深入到變遷中的中國當代社會內里。作為文化交流的媒介,電影成為法國人一種具象化思考和理解中國的方式。中國形象在不同思維方式下展現出其多元性。而這正是跨文化交流的意義所在。本次2013年“中國銀幕”紀錄片節提供給廣大西方觀眾一次接近和了解現代中國人個人性質,或是集體形式日常生活的機會。在圍繞多種類型主題舉辦的交流互動的過程當中,觀眾可以加深對中國社會以及她日新月異發展的認識與了解。本次影展是一次將中國當現代紀錄片得優秀成果展現給廣大西方觀眾的良機,中方的紀錄片工作者能與觀眾們進行相關主題的深入交流,增加廣大西方觀眾對當現代中國紀錄片作品及當現代中國社會的正確全面的了解。 (文: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