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芳(著名呂劇表演藝術家)

張艷芳(著名呂劇表演藝術家)

張艷芳,1940~1995年,女,原濟南市呂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呂劇表演藝術家,出身呂劇世家,人稱“九歲紅”、“小老藝人”,她文武兼備,除花旦外,小生刀馬旦彩旦無所不能代表作有《空棺計》、《小姑賢》、《拾玉鐲》、《王定保借當》、《逼婚記》、《天雨花》、《武則天》、《姊妹易嫁》、《春城飛花》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艷芳
  • 出生地:山東省博興縣
  • 出生日期:1940年
  • 逝世日期:1995年5月
  • 職業:濟南市呂劇團團長,一級演員,呂劇表演藝術家
  • 主要成就:《建議最多增加5項,不要簡單羅列,每欄限30字
  • 代表作品:《姊妹易嫁》、《小姑賢》等
人物簡介,藝術生涯,出演戲劇,人物履歷,其他信息,

人物簡介

山東省博興縣人。中共黨員。1956年3月參加工作。歷任濟南市呂劇團演員、導演、隊長、副團長、團長;中國劇協、山東省劇協會員,濟南市劇協顧問;政協濟南市第八、九屆委員會委員。
張艷芳

藝術生涯

9歲起拜師學藝,在4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酷愛並獻身呂劇藝術事業,成功地塑造了上百個栩栩如生的舞台藝術形象。早年曾獲省戲曲會演三等獎,主演《小姑賢》、《姊妹易嫁》等劇目,1962年晉京匯報演出《姊妹易嫁》、《逼婚記》,1979年在戲曲電影片《逼婚記》中飾主角。1982年後主演現代戲《愛》、《春城飛花》。從70年代後兼做導演工作,導演的《冤孽姻緣》曾獲省級優秀導演獎。任職期間堅持上山下鄉為民眾演出,為發展呂劇藝術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被稱為“小老藝人”的著名呂劇演員張艷芳,1940年生於濟南市一個藝人家庭里。9歲人“義和班”學戲,先從師於廷臣,為進一步提高基本功和表演藝術,而後拜著名京劇演員孟麗君、孟麗蓉、陸少樓為師。她天資聰慧,悟性很高,寒暑勤學苦練,鍥而不捨,技藝漸進,文武兼備,除花旦外,小生、刀馬旦、彩旦無所不能。

出演戲劇

先後演出的傳統戲、新編歷史劇、現代戲有:《空棺計》、《小姑賢》、《拾玉鐲》、《王定保借當》、《逼婚記》、《莫愁女》、《天雨花》、《武則天》、《姊妹易嫁》、《紅燈照》、《五姑娘》、《世上桃園》、《愛》、《春城飛花》等。經過40多年的舞台藝術實踐,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從全省以及到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東北等地演出,有口皆碑,在呂劇界享有較高的聲譽。

人物履歷

1962年冬,呂劇團奉調晉京演出,在人民大會堂向中央領導匯報演出了《逼婚記》。(編劇於廷臣高潔,導演岳鵬,藝術指導孟麗蓉)她在劇中飾蘭中玉,扮相俊美,儒雅,風度瀟灑,演唱低回委婉、圓活老到,表演細膩傳神,一舉手、一投足、一笑一顰,準確地刻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成功地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1978年,在濟南南效賓館,向李先念副總理專場演出了《逼婚記》,獲得了讚揚併合影留念。

其他信息

《逼婚記》經過常年演出錘鍊,無論是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都具備了很高的水平。因此,翌年應長春電影製片廠約請,將刻劇拍攝成戲曲藝術片,緊接著發行海內外,她便成為頗受民眾讚賞的著名演員之一。
張艷芳在多年的舞台藝術生涯中,創造出不少性格迥異、愛憎分明的形象。如在《天雨花》中扮演八府巡按左維明,在勘查一件曲折複雜姦夫淫婦合謀殺人案件時,表現得精明幹練,細心觀察蛛絲馬跡,胸有成竹。“對鞋”一場是全劇的高潮,在與淫婦荀含春交鋒中,既察言觀色,而又旁敲側擊。通過眼神的運用,時而冷眼窺視,忽而目光炯炯逼人,加上形體動作的移步換形,充分地展示出她精湛的技藝和出神人化的表演才能。再如,她又在《桃李梅》扮演的封氏;《紅燈照》中的義軍頭領林黑娘;《姊妹易嫁》中的素花,不論人物內心是足智多謀、剛直不阿、大義凜然,或者是目光短淺、貪圖高貴等,都表演得恰如其分。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她在《春城飛花》中扮演的飯店服務員孫蓮香,把這個人物小事不願做,大事做不了,對己寬、待人嚴,愛說風涼話,成事不足,討好領導,刻畫得人木三分,受到觀眾熱情讚賞,在省戲劇月會演中,獲得優秀表演獎。
張艷芳雖然在戲曲舞台上,塑造了不少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但她並不滿足。為了把呂劇藝術推向更高的藝術境界,她努力求索鑽研學習導演理論,先後執導了《冤孽姻緣》、《皇后洞》、《春城飛花》等戲,在全省藝術節會演中獲得導演獎。記得她在導演《春城飛花》的時候,對劇本個別不合適的地方做了改動,這本來是件很正常的事,當她見了我忙說:“我‘造反’了。有的地方不好處理,改動了你看行不行?”作為導演在排演中改動劇本是責無旁貸的,更何況所改動之處,比原本有所增益和提高。從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她對藝術創作是多么嚴肅認真,執著謙遜,精益求精啊!
作為呂劇團團長的她,深知呂劇在山東是最富有代表性的劇種,特別是在農村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多年來,她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勇於開拓,積極改革,帶領全團演職員,堅持上山下鄉為農民服務,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1993年初冬,魯北平原石廟鎮,首次舉辦物資交流會,邀請呂劇團去演出助興,並要求張艷芳去演戲。在正常情況下,一定能滿足要求,而當時卻有難度。原因是張艷芳最近一年內曾動過兩次大手術,最後一次安裝了心臟起搏器。醫生再三強調:“不可勞累,休息調養。”因此,劇團準備回絕這件事,當她知道後鄭重地提出:“這個物資交流會我要去,不能冷落了那裡父老鄉親們的一片盛情。”在石廟演出期間,張艷芳又帶領由中青年組成的小分隊,到敬老院做了慰問演出。 92歲的老大娘拉著她的手說:“我活了一輩子,從來沒見到唱得這么好的人。”敬老院院長激動地說:“進敬老院演出的劇團,我頭一回見到。你們像土改時候的八路軍文工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