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新傳

《張自新傳》是明代文學家歸有光創作的一篇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張自新傳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傳
  • 作者:歸有光
  • 作品出處:《震川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張自新傳
張自新,初名鴻,字子賓,蘇州崑山1。自新少讀書,敏慧絕出2。古經中疑義,群弟子屹3屹未有所得,自新隨口而應,若素瞭然。性方簡4,無文飾。見之者莫不訕笑,目為鄉里人。同捨生夜讀,倦睡去,自新以燈檠5投之,油污滿幾,正色切責,若老師然。髫齔6喪父,家計不能支,母曰:“吾見人家讀書,如捕風影,期望青紫7,萬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書為?”自新涕泣長跪,曰:“亡父以此命鴻,且死8,未聞有他語,鴻何敢忘?且鴻寧以衣食憂吾母耶?”與其兄耕田度日,帶笠荷鋤,面色黧黑。夜歸,則正襟危坐,嘯歌古人9,飄飄然若在世外,不知貧賤之為戚也。
兄為里長10,里多逃亡,輸納無所出。每歲終,官府催科11,搒掠無完膚12。自新輒詣縣自代,而匿其兄他所。縣吏怪其意氣,方授杖,輒止之,曰:“而何人者13?”自新曰:“里長,實書生也。”試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14,授徒他所。歲歸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為大樂。
自新視豪勢15,眇然不為意16。吳中子弟多輕儇17,冶鮮好衣服,相聚集,以褻語戲笑,自新一切不省18。與之語,不答。議論古今,意氣慷慨。酒酣,大聲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視,氣勃勃若怒,群兒至欲毆之。補學官弟子員19,學官索贄金甚急20,自新實無所出,數召笞辱,意忽忽不樂21,欲棄去,俄得疾卒。
自新為文,博雅而有奇氣,人無知之者。予嘗以示吳純甫22,純甫好獎士類,然其中所許可者,不過一二人,顧獨稱自新。自新之卒也,純甫買棺葬焉。
歸子曰23:余與自新游最久,見其面斥人過,使人無所容。儔人廣坐間24,出一語,未嘗視人顏色。笑罵紛集,殊不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見者。淪沒至此,天可問邪?世之乘時得勢,意氣揚揚,自謂己能者,亦可以省矣。語曰:“叢蘭欲茂,秋風敗25之。”余悲自新之死,為之敘列其事。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風雨之夜,江濤有聲,震動數里。野老相語,以為自新不亡雲。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蘇州崑山:今江蘇崑山市明代時屬蘇州府。
  2. 絕出:非常突出。
  3. 屹屹:聳立的樣子,這裡指呆呆地站立著。
  4. 方簡:方正誠實。
  5. 燈檠(qíng):燈架。
  6. 髫齔(tiáo chèn):指童年時代。髫,古代小孩下垂的頭髮。齔,小孩子換牙齒。
  7. 青紫:古代公卿綬帶之色,這裡借指高官顯爵。漢代規定:丞相太尉金印紫綬,御史大夫銀印青緩。後因稱貴官之服為“青紫”。
  8. 且死:將死。
  9. 嘯歌古人:吟詠古人的詩文。
  10. 里長:謂一里之長。《大明律附例》四:“凡各處人民,每一百戶內議設里長一名,甲首一十名,輪年應役,催辦錢糧,勾攝公事。”
  11. 催科:催租稅。科,法令條律。因租稅有法令科條,故名。
  12. 搒掠:拷打。
  13. 而:同“爾”,你。
  14. 弱冠:古代稱二十歲為“弱冠”。《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15. 豪勢:指權豪勢要的人。
  16. 眇然:蔑視。
  17. 輕儇(xuān):輕佻,不莊重。
  18. 省:理會。
  19. 學官弟子員:即生員,也就是秀才。
  20. 贄金:指入學的見面禮金。
  21. 忽忽:恍忽,失意的樣子。
  22. 吳純甫:吳中英,字純甫,崑山人,博學多才,但屢試不第,終生未仕。
  23. 歸子:作者自稱。
  24. 儔人:同輩之人。
  25. 敗:使……敗

白話譯文

張自新,原名鴻,字子賓,蘇州崑山人。自新年少讀書,聰明絕倫,文思敏捷,超出了其他人。古《經》中有疑惑難解之處,學友們茫然呆立而無所獲,自新隨口而答,仿佛很平常很熟識的一樣。他性格方正誠實,沒有絲毫的矯飾。看見他的人沒有不譏諷他的,把他看作是鄉下人。同舍的書生晚間讀書,疲倦而睡去,自新用燈架扔以提醒他,油污滿桌子,他嚴肅懇切地提出批評,仿佛老師一樣。幼年喪父,家計不能支撐,母親說:“我看見人家讀書,宛如捕風捉影,期望做大官,萬人中不過一個。況且我們家命運已經到了這種地步,還為什麼讀書呢?”自新哭泣、長跪,說:“亡父用這來囑咐我,將離人世時,沒有聽說別的話,我怎么敢忘卻呢?況且我難道因為衣食的緣故而使母親憂勞嗎?”他和他的兄長耕田度日,戴著斗笠扛著鋤頭,臉色黧黑。晚間歸來,就正襟危坐,吟詠古人的詩文,飄飄然仿佛在塵世之外,不知道貧賤是一種悲戚了。
他的兄長是里長,鄉里多有逃亡之人,租稅沒地方來。每到年終,官府催交租稅,把他拷打得體無完膚。自新就到縣衙代哥哥受刑,而把哥哥藏匿到別的地方去。縣吏為其意氣而感到奇怪,剛要施與杖刑,他就阻止了,問:“你是什麼人?”自新說:“我是里長,本是一名書生。”縣官讓他試寫一篇文章,他馬上就寫成了,縣官安慰他,並免去了對他的刑罰。年僅二十歲,就在別的地方教授學生。每年回鄉探親三四次,穿著破衣草鞋,徒步往返,為他的母親準備酒菜飯食,兄弟倆酣笑,把它視為最高興的事。
自新看那些權豪勢要之人,淡然不放在心上。吳中子弟大多輕薄浮滑,穿著光鮮華麗的衣服,聚集到一處,用猥褻的語言玩笑,自新一切都不理會。人們和他談話,他也不回答。談論古今之事,意氣慷慨。酒喝到酣暢時,他大聲說:“主宰天下終究怎么樣呢?”眼睛往上看,神氣勃勃仿佛發怒一樣,那些年輕人想要毆打他。他被補授為秀才,學官向他索要禮金很是急迫。自新確實拿不出禮金,屢次遭受鞭笞的侮辱,心裡怏怏不樂,想棄官而去,不久得病而死。
自新寫文章,淵博高雅而有奇偉氣概,人們不知道。我曾把這些文章拿給吳純甫看,純甫喜歡獎掖士人,然而其中所讚許的人,不過一兩個,而僅稱許自新。自新死了,純甫買來棺材為之安葬。
歸子說:我和自新交遊最久,看見他當面斥責別人過錯,使人無容身之處。大庭廣眾之下,他講一句話,不曾看人家的臉色。即便笑罵紛紛揚揚,他也很不放在心上。他是這樣的自信。憑藉自新的才華,如果讓他有所舉用,一定有自己的主見。他沉淪埋沒到這種地步,天意可探問嗎?世間的乘時得勢者,意氣揚揚,自認為自己有才能的人,也可以醒悟了。古語說:“叢蘭欲茂,秋風敗之。”我悲悼自新的死,為此敘述他的事跡。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風雨之夜,江濤聲聲,聲響幾里遠。野老村民相互議論,認為自新沒有死。

作品賞析

這篇文章選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張自新為作者友人,一位不得志的窮苦讀書人。他不僅悟性極高,而且極為勤學。他不以家貧為累,且耕且讀,而且敢於藐視紈絝子弟。他敢愛敢恨,愛其母,又甘願代兄受杖;他敢恨,不容同捨生偷懶,也敢於“面斥人過,使人無所容”。他極自信,相信“宰天下竟何如?”就是這樣一位極有個性的人物,卻因交不出“贄金”,多次被笞辱,鬱郁而死。傳記寫得有血有肉,有聲有色。歸有光好讀《史記》,曾恨自己寫文章不能像《史記》一樣出色。但這篇傳記,就有《史記》的氣勢與精神。

作者簡介

歸有光(1506—1571)明文學家。字熙甫,崑山今屬江蘇人。嘉靖十九年1540舉人,屢應會試不第,徙居嘉定講學,人稱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成進士,官至南京太僕寺丞。為唐宋派代表作家,散文在當時較有影響。詩無意求工,純樸自然。著作有《震川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