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代進青溪書院讀書。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考中舉人。翌年到上海,經錢昕望、章太炎推薦入申報館當記者,開始他的新聞生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繼齋
- 別名:原名毓英
- 出生地:江蘇青浦
- 出生日期:1869
- 逝世日期:1938
- 職業:記者
簡介,經歷,南於北張,
簡介
張繼齋(1869~1938)
原名毓英,學名繼齋。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人。
經歷
光緒十九年(1893年)《新聞報》創刊後,由嚴復引薦,被新聞報館聘任為主筆。甲午戰爭失敗後,他到天津採訪了維新派首領康有為、梁啓超,寫成長篇採訪記錄發表,很有影響力。後又進《申報》任主筆。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赴英國學習、考察,訪問了劍橋大學新聞系,參觀了牛津大學和《泰晤士報》的印刷廠。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回國後,創辦了青浦城內第一所新穎學堂“願學學堂”。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春再次回到申報館,仍任主筆。其間,他撰寫了《論男女平等》、《鴉片之害》、《贊秋瑾辦報》、《贊震旦大學成立》、《禁娼論》、《崇儉說》、《智慧財產權論》等大量文章發表。光緒三十年(1904年)夏,由京回滬後,與于右任合辦《南方日報》,自任主筆五年,他注重新聞的編髮,在上海報壇第一個建立了專用電話線聯繫海內外的通訊網,配設了速記人員,接受各地區傳來的最新訊息。清宣統元年(1909年)春,去北京、天津兩地創辦《京津時報》。民國3年(1914年)重返《新聞報》,任主筆(一說總編輯)。民國6年(1917年)被派任駐北京記者站主任(一說北京採訪科主任)。他在任職期間銳意改革,增闢副刊《新園林》(後改為《快活林》),加強連載小說專欄,以及創設經濟新聞的新欄目,以報導金融、實業、股市和國際行情等動態。民國17年(1928年)冬,因年近六旬,退居二線,授予該報總部稽核部主任名譽職務。在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他不顧62歲的高齡,代表《新聞報》,率領由上海各報22名記者組成的“慰問東北抗日義勇軍代表團”(指馬占山所部),深入東北,親臨戰場採訪,贏得社會各界讚頌。他一生在報界活動有40年之久,其間三進《申報》,二進《新聞報》,還先後在北京、上海創辦過兩張報紙,曾因口誅筆伐袁世凱賣國行徑,抨擊曹錕賄選,遭誘捕,出獄後,仍繼續撰寫檄文抨擊時政,被譽為“南於(右任)北張(繼齋)兩枝鐵筆”。
南於北張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漢族,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中國近代書法家。他的侄外孫劉遵義教授乃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