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管村位於八公山鄉中西部,東與大泉村相臨,西與郝圩村相接,南到壽西湖農場,處於八公山南麓,濱臨淮淝河,地勢北高南低,有20個村民組,968戶,總人口4057人,耕地3359畝,黨總支下設村務和農業支部,7個黨小組,黨員88人,村兩委5人。全村全部位於壽西湖蓄洪區和張管南北湖內。合阜路省道從東至西從該村中部穿過,聯接鳳台縣,壽縣的四路公車來往村間,給廣大居民出行帶來的較大便利,也為外來觀光旅遊的客人提供了方便。位於該村北部山澗的東套、西套,隨著礦山開採、石料加工企業的關閉拆除,植被覆蓋率較高,品種繁多,呈現難得一現的林壑優美景觀,加之林間奇石、怪石、趣古、險石散落,谷底泉水潺潺,形成山、林、石、水相得宜彰,相應生輝,相對成趣,讓人流連忘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管村
- 所屬地區:安徽六安市
- 人口:4057人
- 耕地面積:3359畝
由於該村屬於“萬畝果園”的一部分,梨、桃種植面積較大,冬去春來,萬木復甦變綠,桃、梨花蕾相繼綻放,花香瀰漫,蜂蝶紛飛,遊人如織,陶醉於樹前花下,構成一幅美妙絕侖的花鳥人趣軸畫。位於千里淮河河床中的第一灘__墊疙瘩,就在該村北湖之中,一灘獨處於河床,無相連,無相倚,堪稱一奇,站之高坡南望,千里淮河至此回,向西流入鳳台縣內。有人說此為一古代墳塋,但史考一直未有結果,至今是一個迷,但該坡下盛產的千里淮河第一石――紫金石更稱一絕,用此石加工而成的紫金硯,因質堅、細膩、潤墨等特點,聞名於天下,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已被申報為國家非物質文化名錄,用一塊上好的紫金石材料,加工而成的一塊紫金硯,目前市場上已賣到10萬多元。為保護稀少的自然資源,鄉村已成立保護組織,實行有序開採。為了開發境內的旅遊資源,發展旅遊業,鄉村近幾年正通過招商引資、爭取項目、興辦集體企業等措施,加強配套設施建設,通過主要景區的道路正在加緊修建中,同時,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等協會組織,統一種植摸式,統一市場開發,進一步豐富旅遊產品,讓旅遊區豐滿豐潤起來。